我每天早上走路去上班的时候,都会听一段罗辑思维的语音,昨天回复的关键词是“写作”,从出门到公司我反复听了不下十遍。这段语音简述了薛兆丰如何打造自己的专栏课程,通过录音的方式让语言变的口语化,从而让读者听起来更有对话感。
重复收听多遍后,我发现这跟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写作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方式,而不是作者一个人的独白。我们很多时候都纠结在自己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人看,却忽略了从读者的角度去看待这篇文章。
我们通过文字传达自己感情的同时,更多的时候要自己反复的读,读这篇文章带给你感觉,带给读者的感觉,若只是你一个人沾沾自喜,那无疑就是一篇独白日记,而不是文章。
现在大多的写作都是一个人默默的敲击键盘,阅读时候一个人静立窗前,我们少了与自己的对话,与文中作者的对话。很多人都说写作这条路是孤独的,无可否认这是只有自己能完成的一件事情,但并非全然的孤独,提起笔的时候我脑子里有一个人在说话,一段自己想说的话,朗读的时候,作者也鲜活在每一个字词上,你能清楚感觉到那愤怒和喜悦,无奈和希翼。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早自习上要朗读课文,有一次朗读《背影》的时候,我甚至失声的哭泣起来,那种酸涩如今想起依然想落泪。而如今我依然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大声的朗读,读一段让我记忆深刻的话语,读一段感触颇深的诗句。
最近朗读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清晰的声音充满整个房间,一遍又一遍,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力量,那是另外一个人通过这种语言的对话传达给我的力量。
这种作者与读者间的对话,就好比很多时候我们去买东西,你需要销售给你介绍这款产品的功能特色一样,而写作中是你需要向你的读者传达你想说的内容。
当然这里提到对话并非是指语体的对话,而是指我们在写作时候作者的姿态,你的所表露的情绪,所表现出来的姿态,都能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最近很流行的《朗读者》,其中很多内容都是我们在书中也看到过的,但为什么还是很多人愿意去看节目,因为那动人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都让我们身临其中,这是一种与看书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
那颤抖的声音,从朗读者的口中一点点吐出,我们能感受到了除了满满的情感,还有心口涌动的回忆。
回扣主题,写作除了写,还需要发声,当你开口的一刹那,你牵动的不只是自己的心,还有读者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