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111《语文的实践性》

20230111《语文的实践性》

作者: 啊大甘 | 来源:发表于2023-01-10 21:31 被阅读0次

                20230111《语文的实践性》

                (《语文何为》凌宗伟)

摘录:

1、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需要学生调动各种感官,眼、耳、手、脑并用,才能迅速有效地感知,把握和记忆学习内容。

2、 教学策略上无非是通过自主建构,分组讨论,交流分享,教师指导(提示、提问、建议),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评价反馈,修改完善。

3、 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是一种思维训练,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

思考:

      语文实践在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后面都会有一次实践活动任务,但是这种实践却往往被上课老师给省略了。大家都忙着赶进度,去传授新的知识点,或是对旧的知识点反反复复的去推敲。而把这种语文的实践性给忽视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一种结果。到了期末的时候似乎感觉自己教了很多知识,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点,但是在生活的体现上好像什么都没有。我们可以以一个中学阶段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经过三年时间的学习。到毕业似乎和刚进入中学阶段没有多大的变化,至少在外表上没有丝毫的变化。那么这里我们就需要反思我们的三年中学语文到底教了些什么,对于学生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或是变化。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头脑变得丰富了这并不能证明语文的灵活性,就像凌校说的语文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手写和口讲。这是对语文最好的实践体现,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辨别出一个人的语文性。

      文科本就是语言性很强的学科,在讨论上比理科是更具有活力的。其讨论的价值往往更大,因为在理科上讨论的最终指向是统一的。文科则不同,其思维更具有发散性,其讨论的方向更广,结论也是不大相同的,这种讨论更能刺激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但是现实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一直在模仿理科中的那种讨论形式。反而在理科中将这种讨论的价值更大化,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往往就呈现出两种场面,要么是无从说起,学生没有讨论的方向;要么就是一锅粥,论来论去都没有论出个所以然来。反而把教师给整疯了,最终成为失败的课堂。自我反省,为什么理科把这种讨论落实的这么好。其原因在于理科具有条理性。它们的讨论方向更明确,方式方法也是相同的。但是就这种知识获取的方式而言是没有生气的,学生只不过是按照一个印记去走出一条道路。而语文则不同,它更具有思维性,更具创造性。这种讨论就相当于是自己去开荒,得出一寸属于自己的土地。

      语文教学在别人看来是最简单的,但是在我们语文教师的眼中是很难的,就像戴老大所说的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这几年都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好像越教越不会教语文了。现实是在我们的众多学科中,也确实有很多人都认为语文是最简单的,因为不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但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师的眼中往往是最难的,语文老师教数学不难,但是数学老师教语文则不一定行。如果将语文的学习仅仅是看做读写往往是不够的,就算是读那也是需要下功夫去练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111《语文的实践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ov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