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沟通共同体:少说“你”,多说“我们”。
咱们继续、继续学习沟通这个无限游戏哈。
当我们真正进入了沟通的环节,其实就需要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技巧。比如,在使用乔哈里窗(详见沟通的方法【八】)的第三个步骤,我们向对方获取信息时,这个技巧非常有效,就是少说“你”,多说“我们”。
看看下面的生活场景。
某位家长的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于是去找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家长张口就问:“你能不能跟我说说,为什么孩子这学期成绩下降这么多?”
这种说话方式很常见,对么?虽然我们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指责老师,但这话一出口,很可能给老师的感受会是,“你在怪我没教好你家孩子”。
“你”这个字,容易激发沟通对象的防御状态,对方听了心里多少会带着一些抵触情绪。
但如果家长换一种问法,把主体“你”换成“我们”——“老师,我观察到孩子的成绩最近有点下降,请问我们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呢?”
用“我们家长”,就是有意把“提高孩子成绩”的责任主体变成家长自己。换“我们“这个词儿”老师不会觉得自己被指责了,也更愿意心平气和地,跟家长交流怎样提高孩子的成绩。
是的,在沟通中多多使用“我们”,把我们自己变成责任主体。当然,这并不是简单地向对方示好,也不是什么客气话,而是在减少对方的压力。对方的压力变小了,和我们就像是同一战线的共同体,他们会愿意与我们分享更多信息。
还有,在你的带动下,对方可能也会无意识地用“我们”来替代“你”。如果这样,就算是很复杂的沟通,也能让问题有所突破呢。您说对么?
《沟通的方法》——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