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夫子音
《中庸》句解第七【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译文】
孔子说:“舜应该是一个最孝顺的人了吧!他在德行方面被称为圣人,在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拥有整个天下的财富,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都保持他的功业。”(这里说舜的德行深厚,所以得到了他应有的名声,地位,财富和功业)“
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能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能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能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能得到他应得的长寿。”(这里指大德之人,必定能够尊享应得的东西)“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资质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这里主要讲天地所承载的万物,都会根据它们的本性而促成其生长,如果能够成为栋梁之材,一定会栽培他们,长养天德,履行天命不停止,如果不能成为栋梁之材,也会按照他们的本性,尽其所能,只是这类物象,因为它们没有德行深根,所以在成长中种族就会全部泯灭)“
《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这段话主要说的是志向远大,德行深厚的君子,他能给人民带来安乐,也能得到他应得的福德,天道会赋予他一定的使命,因为他内心纯净,不为外境所动,所以他得到天的使命,这都是德行修养达到了中庸的境界,开始与天合德的结果)
【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文】
孔子说:“无忧无虑的人,大概只有文王了吧。他有王季做父亲,有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事业,儿子武王继承了他的遗愿,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武王继承了曾祖太王、祖父王季、父亲文王的事业,灭掉了大殷,夺得了天下。他身不失显赫的美好声名,尊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四海财富,后代在宗庙里祭祀他,子子孙孙永不断绝(这里讲文王和武王的事迹,文王是最无忧的,因为有他的父亲和儿子为他治理国家而奉献心力,而武王是最勇敢的,他继承父愿而统一天下,享受到一切天道赋予的声名和业绩)。
周武王晚年受命于天平定天下,周公成就文王武王的德行,追尊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祭祀祭祖先(周公也是一位大德,他能协助武王平定天下,并且用天子的祭祀祭祖先,让人感念祖先的恩德)。这种制度一直实行到诸侯、大夫、士以及庶人之中: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就用大夫的礼安葬,用士的礼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就用士的礼节安葬,用大夫之礼祭祀(周朝的这种祭祀制度,不仅安抚了民心,而且让天地欣悦,因为安葬离不开父亲应得的地位,祭祀却从儿子应得的地位,这样将整个家族和朝廷的命脉连在一起,家庭为国家培育贤才,国家反过来用贤才在国家的任职地位来祭祀祖先,这样相互依存,人人乐于为家国做贡献);为旁亲服一年齐衰丧,这种制度实行到大夫;为父母服三年斩衰丧,这种制度实行到天子;为父母服丧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这里的旁亲是指直系亲属,他们去世后大夫以下要服丧一年,为父母服丧,从天子到百姓都是必须服丧三年,因为对于父母的丧事是不分贵贱,都是需要服丧三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