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也是在前几天,我突然想起春节假期的一件事。我妈拿了个笔记本(纸质,下同)给我,跟我说:公司培训发了两个笔记本,本子还挺好的,你拿去用吧,我还有一个。
我下意识地就说了:妈,不用了,我上次买了五个笔记本,够用两年了。
妈说,那好吧。就把本子拿走了。
我当时也没意识到什么。直到前两天,我在图书馆自习,突然想起这件事,以及之前的很多类似的事。比如每次回家,妈都会去镇上买些水果,回家跟我说,我买了些xx水果,你拿去吃吧。老实说除非是那些比较喜欢吃的,我一般的回答都是,不用。
思考
我想了很久,我为什么会拒绝,而且我想很多人应该也都有这种经历。想来想去,大致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买了些好东西,拿来给我们,有时候我们内心会有一种潜意识的观念在指挥着自己:本子挺好的,留给妈用吧;水果挺好吃,让爸多吃点。我本人从小到大受的是比较正统的教育:礼貌,孝顺,谦虚等等。小的时候,跟妈出去,不管别人给什么吃的,坚决不要,不拿别人东西,并且看不起那种走到哪里都乱跟别人要东西的小孩;从小到大,在街上见到长辈什么的,从来都是主动叫叔、婶(甚至我现在都感觉有点累…)。父母虽然学历不高,但也都高中毕业,二十年前在村里已经是比村小学教师还高的学历了。他们都是比较严肃的人,不是那种每天嘻嘻哈哈到处开玩笑的人。我想也是这种传统的教育和氛围影响了我很多的潜意识观念,比如礼貌,比如孝敬父母。
第二点,不感兴趣。也不是说讨厌,只是对父母当时拿来的那样东西不是那么喜欢,就下意识的说,不用了,或放着吧。就我自己而言,喜欢吃香蕉,喜欢嗑瓜子。如果父母拿香蕉和瓜子给我,我都会很高兴的拿过来;而对于其他的,自己并不太感兴趣,有时候就会说下意识地不用了。
第三点,东西不好。狗不嫌家贫,嫌弃家里东西不好的情况应该比较少,但并不是没有。我们都习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而农村大多是低矮的平房;我们都用惯了干净整洁的办公桌,而农村的家里可能由于缺乏打扫而充满灰尘;我们习惯了一尘不染的马路,而农村的黄土路在过去一辆车之后会飘起一阵阵沙尘;我们习惯了那些精美的经过挑选才进入城市售卖的水果,而乡下却充满了被挑剩下的不仅长得丑而且有着各种疤的水果。或许我们嘴上不说,但在面对这种落差的时候,心理难免会有些下意识的抵触。
应该说,三点原因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起过作用。
只是,我还是没有看透。
这不仅仅是笔记本或水果的问题,这是亲情,是父母的爱。她们爱你,想要给你做些事情。我甚至现在都能想象到妈给我本子时的心理:儿子在学校读书,公司学习发了两个还不错的笔记本,自己用一个,给儿子一个。我甚至能想象,自己如果高兴的接过来本子,妈心里会有多开心。
而我却拒绝了,我拒绝的不是水果,也不是笔记本,是拒绝了父母的爱。
有些爱是不能拒绝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