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白话诠释:孟懿子问关于孝道的问题,孔子说,“不违背(礼制)。”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跟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的问题,我回答说‘不违背(礼制)’。”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人活着的时候,遵循礼制来侍奉他们;死了之后,遵循礼制来安葬和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关于孝的问题,孔子说,“对于父母,最担心他们的疾病。”
子游问关于孝的问题,孔子说,“当今孝顺的人,仅仅称得上是能够养活。对于狗和马来说,都能够获得养活;(对父母)不孝敬,(养父母和养狗与马)有什么分别呢?”
子夏问关于孝的问题,孔子说,“(给父母)好的脸色是很难的。有事情,子女替父母承担辛苦劳作;有酒和吃的,让父母先吃喝,难道这就是孝顺了吗?”
切己体察:这四句话放在一起,讲的是一个主题,即关于“孝顺”。我们很多时候讲到孝顺,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都会先考虑到养老。但是孔子在很多年前就给我们指出来了,孝顺并不仅仅是养老,更重要的是“礼”、是“忧”、是不局限于“养”、是“色”不要难!
上述几点要求,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对做子女的要求。
引申来说,我们如果把父母的范畴放大的企业或者是国家,我们对待国家什么才叫做忠诚?难道仅仅是尽臣子和公民的本分,好好工作,不惹事生非就可以了吗?其实不然,我们还需要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注重文化建设,提升公司和企业、国家和社会的风气。奔着这个目标去做,才会有需要思考的机会,才会激活我们的精神。不是有句话那么说么,“人民有精神,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文言拾遗:无违--本来“无违”后面是缺少宾语的,但是结合后文中的“以礼”可以知道这里实际上说的是不违背(礼制)。
唯其疾之忧--“唯...之...”,这里的结构和“唯...是...”的结构一样,是一种倒装,应该的顺序是忧其疾,类似的用法还有“唯命是从”。
是谓能养--这里的“是”表示仅仅,副词。
何以--宾语前置的倒装,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以何”,表示凭借什么。
弟子服其劳--“服”在这里是从事,承担的意思。
先生馔--“先生”既不表示现代的男士,也不直接表示老师,而是直译为先出生的人,即长辈,在这里结合上下文表示父母。“馔”表示吃喝。
曾是以为孝乎--“曾”表示反诘语气,难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