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聚会的尴尬话题,难道只能回怼?
作者:端午
回家团圆,除了要和父母家人团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走亲访友,所以有“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筳”的热闹场景。而这种热闹现在又让很多人不堪其扰,甚至成为一些人不愿意回家的一个理由。
因为这种热闹的背后,暗搓搓的潜藏着一个心理界限,没有人会愿意被触碰,但这个心理界限,又独属于自己,在很多时候是别人无从判断的。
亲戚的孩子,学习特别好,基本每次考试都不会出年级前五,每次见面我们都会问一下考试成绩,不是刻意要去问,而是寻求一种皆大欢喜,当我们问出孩子考怎么样时,亲戚一般都会先低调的回应一下,还行,就那样吧,随后知道年级排名的我们,就会感慨,这孩子真懂事,学习这么好之类巴拉巴拉一大堆的夸赞的话,然后,就可以围绕如何教育展开了话题,对基本一年才见一次的我们,真的是一次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聊天。
然而今年却出了意外,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逆反,又迷上了游戏,成绩不能说一落千丈吧,但至少和往日的成绩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习惯性的采用过去的开场白询问,突然发现亲戚的脸色不对,吓得我及时刹车,直到后来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那一刻才深刻的明白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还有一句话说:富贵不还乡,就如同锦衣夜行。看起来富贵还乡是一种炫耀,但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被接受,被认可的心理需求。
过年回家,混的好的,挣钱多的,娶了娇妻,嫁了好汉的不仅希望街坊四邻能主动寻问,甚至会希望自己的亲朋好友能去大力宣传,但混的相对一般,或者不喜欢这种炫耀的的人,就特别反感这种一上来就问职业,婚姻,一开口就谈收入,情感的聊天方式。
但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一年到头,或许只有春节才能见一面的七大姑八大姨,总不能一见面就只问天气怎么样吧,寻问对方生活、工作怎么样,有时候,也是一种基本的礼节啊。
在网络上,针对这种情况也出了很多版本的各类攻略,一种是针对询问方,就是在聊天的时候,坚决别去问对方的婚否,收入几何等个人相对较为隐私的问题,一种是针对被询问方,最极端的一种方式就坚决的回去,坚决阻止对方的再一次开口。
今年出去拜年,很偶然的就碰到了一位刚刚上高中的孩子,真心不熟,可是作为阿姨的我总需要找些话题,总不能干干的做到哪里什么都不说,可面对一个学生,不聊学校,不问学习,真心不知道该怎样开口,斟酌再三,问了一下这个孩子去年中考的体育成绩,当时,我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第一,体育现在虽然是越来越重视,但在家长的心目中,它只属于锦上添花的那类,第二,体育成绩大家其实相差无几,与学习成绩相比,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果然,这个孩子很出色,体育成绩是满分,我们很愉快的打开了话题。这中间,正和其他人聊天的先森,看到我和孩子正在聊成绩,不明真相的他生怕触犯和学生聊天的禁忌,冲过来打断,给那个孩子开玩笑的说:你阿姨再问你成绩,你就问她,工资多少,待遇如何,提职了吗,生二胎了么?这是网络上回怼触碰心理底线和个人隐私问题的一个回答范本。
最后,我们自然是一笑而过,但是,我一直再想,这种回怼,的确封了对方口,解了自己的气,可是,这样真的好么?如果对方是刻意难堪我们,我们的这种回怼,自然是霸道解气又过瘾,可如果对方或者是无意,或者出于一种礼貌或者就是很真诚的想要关心一下你,我们的这种回怼看似解气,但实际上也给对方留下一种不懂事的不好印象。
我们或许会说,反正假休完了,我们也就走了,可是,我们可以一拍屁股走人,可是我们的父母亲朋还在这里,我们的这种不懂事,会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出去,从这个角度上考虑,解气的是我们,受委屈的是父母,更何况“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想见”。所以,在回家团聚的这种喜庆场合,面对这种触碰我们心理底线的询问和聊天,我们到底该怎样应对呢?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一书教给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分情况的区别对待,用我们的沟通技巧和高情商不漏声色的化解这种尴尬局面。
这本书的作者是以沟通写作为专业的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是畅销40载,再版15次的美国权威的沟通教材,是超过200万大学生使用的人际关系读书,而且每一版都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增加了新的内容,让本书更充实、更具有价值。
在最新的第十五版中,就增加了媒介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甚至涉及了在网络交往过程中的印象管理以及社交媒体如何塑造亲密关系等等与时俱进的内容。
本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教给我们教给我们养成既有效有适当的沟通方式。
在春节这种聚会场合,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最容易出现的也就这三种尴尬的局面,而本书同样提供的解决的方法。
01 刻意为难者,坚决回怼
这种刻意为难者,基本都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那种人,我们哪里难堪,就问哪里,比如明知道没结婚,一定给我们讲什么都这么大岁数,别挑挑拣拣啦,或者明知道现在经济形式不太好,年终奖都一般,对方一定问我们收入多少,待遇几何等等问题,然后顺带带出张三李四的家的孩子工作怎么好,收入怎么高等等。
碰到这种刻意为难的情况,我们真心可以回怼过去,用同样的问题反问对方,因为,无论是做人还是沟通都是相互的,都是基于一个相互尊重的前提才能有效的沟通,特别是在春节这种亲朋好友类的聚会上,更应该相互尊重,如果少了尊重,多了刻意为难成分在,毫不留情的回怼自然是最有效的反击。
02 无心为之者,转移焦点
无心为之,在春节这种场合的聚会中,是碰到最多的,一年甚至几年未见的陌生感,让我们见面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有意无意的对方会询问我们的近况,试图找到聊天的切入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顺着对方的话题,抛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对方多说一些,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对方的回答中掌握话题的主导权,尽量把焦点从自己身上引开。
比如对方在问我们收入多少的时候,我们可以打个哈哈说,现在整个经济环境都不太好,我所在的单位还算好的,你为什么会关注这个问题?当我们问出“为什么”这个开放问题时,对方一定会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我们只需要想办法抓住对方回答的中心,把焦点从自身引走就可以了。
03 真心关注者,真情相对
其实,在这种聚会里,同样不乏有真心关注我们的人,对方未必能够帮助我们什么,但他们就是很纯粹想了解我们的近况,想对我们好。在我们揣摩出对方的这种友善的动机时,真情自然可以换真心,我们就可以适当给对方发发牢骚,吐吐槽,或者反问对方是不是在担心离家在外的我们生活的好不好?
在面对这种真心关注我们的人,我们只需要告诉对方,我们生活的很好,甚至可以说一下善意的谎言,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很好就足矣。
曾有人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大问题就是沟通和交流的问题,《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能够让我们的沟通变得真诚,变得有技巧,真诚而主动的态度,不仅有利于建立信任关系,而且很多尴尬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沟通的一切问题,这本书都会给你答案。
作者:端午,有书领读达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感咨询师。个人微信号:tymm9000,微信公众号:端午的阅读慢时光。愿能通读万卷书,驰马扬鞭,荡尽世间不平事;烹茶饮酒,了却尘世几多愁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