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末安笙
看完《狗十三》这部电影,心情沉重,电影情节虽然很简单寻常,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但从各种细节中,却让人细思极恐。
李玩的父亲都是一副我这么努力都是为你好的样子。电影一开始,李玩就和父亲产生了分歧,李玩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兴趣小组,而父亲和英语老师想让她选择英语小组,李玩在父亲和老师的高压下依然坚持着,父亲盛怒,当着老师的面动手打了李玩,自己拿起笔替李玩改了志愿。
李玩生气跑出老师办公室,父亲在后面追着,从口袋里拿出钱作为补偿。他说:“爸爸天天这么忙,晚上都没有时间睡觉,我这都是为了你们,你就不能懂事一点吗?”
还有一个场景,更是让我吃惊,父亲为了自己的饭局,竟然叫李玩陪他的客人喝酒,而在当看到李玩和男孩子喝酒的时候,却动手打她。深夜里,跟李玩说:“我打你都是因为爱你,你以后会懂得”。
那些你所谓的爱, 正是你摧毁我的真相最后李玩从一个看起来“不那么懂事”变成了家长们“懂事的”孩子,而她也失去自我。
这一幕幕打着爱的旗号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特别的熟悉,家长们做什么都觉得我是为了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不听就是不孝顺,是大逆不道。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亦是让人同情,父母永远拿她当取款机,是家中的“救火英雄”,对父母的无理要求不敢说一个不字,对家里的要求有求必应。
工作十多年,没有一点点存款,给家里买的房,房产证写的是哥哥的名字。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不断贴补那个不省心的哥哥,甚至还不断向同事朋友借钱,然而这并没有换来父母对她的一点点关爱。
那些你所谓的爱, 正是你摧毁我的真相心理学家武志红一直强调“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这本书中作者就用大量的真实案例为我们介绍了各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不健康的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的,如何影响子女的未来生活,并且教会那些中毒的孩子如何拥抱自己,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作者是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的著作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克雷格·巴克是影视编剧兼制片人,他曾为全美许多杂志和报纸撰写文章,探讨人类行为问题,他曾与苏珊·福沃德合著过多部作品,他俩是很好的工作搭档。
一、什么是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作者在书中的第一部分为我们列举了七种有毒的父母,个个都是鲜活的案例,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童年的阴影负责,需要负责的是父母。
1、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没有错,他们都是为我们好,是我自己的错”。子女们总是为父母的行为找合理化,找到“充分的理由”为父母所做的事情做出解释,可这种自我欺骗仍旧无情的伤害着他们。
2、不称职的父母。这些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永远是“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这些孩子大多数无人陪伴,缺少关爱和照料,这种不被关爱的孩子长大后缺乏自我价值感,缺乏安全感。
3、操控型的父母。这类父母永远都在宣扬“这都是为了你好”,但他们都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着孩子的一切,总是为子女做选择,干涉子女的生活,总是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总是突出子女能力的不足以达到控制的目的,这类父母把子女的婚姻看成是最大的威胁,而这类子女始终无法独立,自我认识不清,迷失自己。
4、酗酒型的父母。酗酒的家庭大部分的精力都耗费在了酗酒者和维持伪装“正常家庭”的无谓努力上,他们给孩子的关爱是微乎其微的,而这种伪装逼迫孩子说谎,所以很难建立孩子的自信。嫉妒、占有欲和怀疑是许多酗酒者成年子女人际关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他们很早便知道,关系总会遭到背叛,爱最终会导致痛苦。
那些你所谓的爱, 正是你摧毁我的真相
5、身体虐待型父母。许多虐待孩子的父母是带着严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满步入成年的,所以他们将子女视为自己父母的替代品,而这些受虐待的孩子最终会变成施虐的父母。自我厌恶感、对父母的依附、无处宣泄的愤怒,难以战胜的恐惧,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失是这类子女常见的问题。
6、言语虐待型父母。用侮辱性的称呼、贬义的评价、取笑、挖苦、恶毒的语言对待孩子,损害了孩子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的自我认知,对其生存方式和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这类孩子活在了不安、自卑的世界里。
7、性虐待父母。性虐待的孩子都是难以启齿的经历,他们无法倾诉,一直活在一种羞耻当中,自责、抑郁、破坏性行为、性障碍、自杀倾向伴随着他们,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创伤。
二、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著《安娜·卡列尼娜》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我们可以正确的对待,发给你什么的牌,我们就尽量的打好它。
作者第二部分就为我们阐述了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提供了一些策略,让“中毒的小孩”可以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重建自信和自我价值。
1、做好自我诊断和学会自我界定
作者首先就用一个量表引出,让自己测试一下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中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理解观念和感受的关系。事实证明,所有的感受,甚至那些最为强烈的恐惧、快乐或痛苦,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观念。只要我们观念改变,相应的感受随之变化。
自我界定不等于自私自利,自我界定是让自己情感独立,自己拥有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不要让自己背负不该背负的责任和精神压力。
在父母一些无理的要求时候,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作者建议处理和父母不同分歧的时候,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因为回应可以让自己保持自我价值感,不管父母做自己作何评价。
而且在回应过程中,适用非辩护性回应,这种非辩护性回应技巧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书中有详细的案例说明,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文。
2、不再自我惩罚
很多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孩子总是将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如果不能认清主要的责任方,这些孩子一辈子都会将这个重担背负在自己身上,内心充满耻辱和自我憎恶,因此责怪自己。
所以在“中毒”的孩子们身上,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该承担责任的人。
当然,将责任归还父母,将童年的自己身上的责任免除,并不意味着同时免除了成年自己的全部责任。当你还分不清哪些责任归属的时候,作者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列表,让责任归属清晰明了,而且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和表达指引读者一步一步走出创伤。
那些你所谓的爱, 正是你摧毁我的真相
3、和父母对峙
在和父母对峙过程中,能够真正的和过去和解,包容和接纳所有,让童年的那些阴影不再影响着我们。
为此作者阐述了为什么需要对峙,选择什么时间和什么方式对峙,对峙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作者说:对峙是通往独立自主道路上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无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
《原生家庭》这本书不仅是献给父母的,让已经成为父母的不要重蹈“中毒”家庭的覆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献给“中毒的孩子”的。它传授摆脱不健康家庭带来影响的具体对策,让那些孩子能够重新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中的负面关系中解脱出来,获得幸福与自由,是一本值得人人阅读的心理学著作。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