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就是为了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如何才能把书中的知识化为己有?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边读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边读边实践。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步:
一、阅读理解,对知识进行搜集,整合资料。
《写作课》中说,“同一个主题起码要找到三个以上的资料,才算整合。正面的、反面的、中性的,各种不同的资料,你要有效地获取不同人的态度、不同人的资料。
如果仅仅在网上搜了,原版不动的复制粘贴在自己的文中,又不注明出处,那便有抄袭之嫌了。我们要在看了资料以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内容表述出来。这才是资料的整合。”
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内化于心。
“先像讲故事一样,叙述周围的人或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然后抛出自己的观点,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正确,适时地用名人名言来佐证。还可以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有气势的排比等修辞。
这样一来,文章读起来,有一种冬日里享受着午后温暖阳光般的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三、分享传播。
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毛泽东非常赞赏他的老师徐特立所说的读书方法。
他从青年时代起,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而且坚持不辍。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读完一本书,梳理一下收获,写一篇读后感,既有利于自己对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也能让读者从你的角度了解这本书。
想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即要有料,还要有趣。
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问自己4个问题:
1.书中整体讲了什么?
2.读完书,你有什么重大收获?
3.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4.与同类书相比,它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势?好在哪里?不足之处有哪些……
4个问题构成了一篇读后感的基本框架基本,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的过程把答案写出来,读后感的初稿就算完成了。
当然,为了让读者有“获得感”,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让文章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人,在写的过程中,除了介绍书中的内容,我们还可以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书中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联想的故事,或者是自己和书之间的故事。
讲完故事,再简明扼要地做一下总结,梳理、笼统地点出书中的重点。当然也可以介绍书的背景,或者刨析一下书的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本书的,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还可以写出我们按照书中的内容所做出的行动,以及收获。读后感的内容越丰富,读者的“获得感”就会越多,如果能让读者一口气读完,在读的开心的同时有收获,文章的价值(可消费性)就越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