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宗伯正曜古传诗经读书
先秦儒学中的“贵族、士族”都是指豪门官老爷吗 不 真实情况恰好相

先秦儒学中的“贵族、士族”都是指豪门官老爷吗 不 真实情况恰好相

作者: 宗伯正曜 | 来源:发表于2019-10-06 17:29 被阅读0次

本文正式题目《贵德尊士讷荣辱 趋奸求利荷刑伤》

本文属于【百尔所思】古文漫谈系列 作者宗伯正曜

本文内容目前还没有被主流史学界与文学界认可,属于宗伯学内传史料。

1、 贵族 品德高尚的老百姓

在先师孔子以及子路、颜回等诸贤所生活的周朝时期,“贵族”这个称呼并不是指有钱有势的官老爷们,而是专指那些品德高尚,忠君爱国,知礼义,勇担当,足以成为大家师表的人民群众和普通百姓们。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圣人们看来,所有那些具备忠孝节义等品德,靠辛勤劳动努力生活的百姓们才是真正的贵族。

先师孔子也曾经说过:“君子贵人而贱己”,“贵德而贱禄”。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们把百姓看作贵族,而把自己当成不值一提的人;把德行当成高贵的品质而把钱财看作不值一提的东西。

周朝的君主们不敢自称贵族,他们都非常谦虚的称呼自己为“孤家、寡人”。

“孤寡与高贵”是对仗反义词,寡人就是指寡小、微弱的人,君主用来表示自己德行不足,属于微贱之人。

因此,在秦朝之前的古史典籍里面,“贵”都是表示品德高尚的君子们,他们往往都是普通老百姓,并不是官老爷和大富豪,例如孔门十哲里面的颜回、子路、子我等人都是出自贫寒的家庭,但是他们注重仁德修养,最后成为了不起的贵族士大夫,被人们当作圣贤来敬仰。

2、 贵的雅言解释

“贵”字在先秦表示“厚,多,厚重”。

“贵”是雅言,本义归属、归宿 ,引申为多,大,群。

例如《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岁,徙贵族楚昭、屈、景、怀、齐田氏关中。”

这句话的背景和大意是:

刘邦的女婿张敖被朝廷封为赵王,他娶的是长公主鲁元公主,也就是刘邦的独生女儿,但是他的相国贯高阴谋造反,想要杀掉刘邦,刘邦就把贯高等人的父亲一系、母亲一系和妻子一系全部杀掉,这叫作“夷三族”,并且把女婿刘敖降级当宣平侯。刘敖的祖上是楚国人。楚国人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强悍团结之国,成语“三户亡秦”的典故就是当世名言。刘邦害怕楚国人反抗,就把位于浙江四川地区的楚国大姓“昭、屈、景、怀、齐田氏”这些族人都迁徙到关中地区,即陕西西安附近。这些姓氏的族人非常多,所以叫做贵族,就是很多族人的意思。

例如《太平御览》“高氏、国氏,齐贵族也”是指高姓和国姓是齐国的大族,族人很多,并不是说他们是官宦一族。

*训诂《释名》注释:贵,归也,物所归仰也。汝颍言贵声如归往之归也。意思是归属。引申为所有人聚集的归所,家乡,聚集地。

3、 士族 宗伯学儒士一族

“儒”在秦朝之前是专门的称呼和雅言,在车文里面表示“祭祀”,专指宗伯学弟子。汉朝之后把所有学习《诗经》、《论语》的普通读书人叫做“儒”。请注意他们的区别。

在周朝时期,男子到十八岁左右要举行冠礼,就是把头发扎起来带上帽子,普通人行过冠礼之后叫做“夫”;

普通未成年的男孩小时候不带帽子(冠),叫做“童”;

宗伯学弟子到了成年不带帽子叫做“儒子”;

行过冠礼之后,有才能的人被国家聘用,这些被聘用的宗伯学子才能叫做“儒士”。

“士族”专指宗伯学弟子(古儒士),后来指受过教育和通晓礼仪的读书人。

士族的特点是:追求真理,厌恶追求金钱名利,有远大志向,品格坚毅,忠君爱国。

子贡问先师孔子:“怎么做才能算是一个士人呢?”

孔子说:“做事时,懂礼仪知廉耻;对外不辱使命,可算士了。”

子贡问:“请问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同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同乡的人称赞他尊师重道。”

子贡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有诚信,也可以算最次的士了。”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4、 庶人 不懂礼仪的人

“庶人”在周朝转指不懂礼仪的人。

假如那些出身富贵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行为放纵,不按照礼仪和没有教养,也是被认为是“庶人”。

庶人不是通过贫富差距或者身份高低来辨别的,而是通过礼仪和教养来判定。

荀子说:贵贱名分不是天生就定下来的。王公士人的孩子不懂礼义,就是庶人;普通百姓们的孩子如果读书学习之后按照礼义做人,就是贵族士大夫。

【《荀子·王制》“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我的家庭出身十分贫寒,父亲是一位京剧演员,从小被卖到戏班里学京剧,后来参加部队,在部队识字班里学会了认字。我的母亲也是出身梨园家庭的女儿。父母都没有上过学。

在我六岁的时候,最后一代大宗伯(老师)牖中先生收我为唯一弟子,传授给我《雅言诗经》。

按照家庭出身和地位来讲,我是一个庶人。我一直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和德行,希望将来能做一个忠信为本、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士人(宗伯儒士)。

5、一道文史考题 孔子佩戴什么样的玉

古人把玉看作君子的象征,平时所有士人生活起居都要佩戴玉饰。

那么请问您知道先师孔子平时佩戴什么样的玉佩吗?

答案:先师孔子是鲁国上卿,(宗伯学内传)孔子的职位是鲁国大宗伯,在清朝时期被康熙等人篡改为大司寇,属于卿大夫,按照礼仪要佩戴水苍玉(玉的一种)。

先师孔子所佩戴的玉佩就是一个水苍玉经过打磨而成的玉环,叫做象环。

“象”是雅言,意思是经过打磨的意思,后世学者不懂雅言,误认为是象牙作的环,其实是玉作的环。《礼记》中记载:孔子佩象环五寸。

不用看答案就能回答上这道考题的文史学子们属于“粗通”。最后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

先师孔子为什么佩戴长达半尺(五寸)的玉环呢?

答案请自行查阅典籍,这里不再赘述。

我是宗伯学(古儒学)最后一个弟子(大宗儒子),如果您希望孩子们学到先秦古文和雅言诗经,请关注我的博客或头条。

本文作者宗伯正曜,宗伯学(古儒学)弟子,老师:鲁姬丘子(孔子),诸葛孔明(卧农先生),宗伯牖中先生。

相关文章

  • 先秦儒学中的“贵族、士族”都是指豪门官老爷吗 不 真实情况恰好相

    本文正式题目《贵德尊士讷荣辱 趋奸求利荷刑伤》 本文属于【百尔所思】古文漫谈系列 作者宗伯正曜 本文内容目前还没...

  • 千年科举第一榜

    【九洲芳文】 一 先秦及汉晋时期,国家优秀人才的选拔,基本都是采取贵族、士族精英世袭和地方举荐相结合的方式。自西汉...

  • 中国的贵族?士族!

    许多人都有对于贵族有一个概念,穿着高贵,行为得体,谈吐优雅,尊重他人,重视荣耀名誉。然后眼前就浮现出了一个古典的欧...

  • 2019.10.3 晴 周四

    宋明时期的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不单单是一个空空的“新”。表面上看,先秦儒学作为诸子百家之一,学说思想具有...

  • 魏晋士族名门

    士族与贵族并不能画等号。根本的区别,在于贵族有世袭的爵位,士族没有。他们甚至不像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还有一个君主将剑...

  • 五姓七望——中国最后的贵

    魏晋时期的“士族制度”下,造就了一大批所谓“血统纯正的贵族”。他们垄断仕途,左右朝政,权利之大不仅能和皇室相抗,有...

  • 中国儒学史 1先秦卷.pdf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中国儒学史 1先秦卷[www.rejoiceblog.com].pdf

  • 周瑜的悲惨

    大家也不陌生,他就是那个被诸葛亮气死的帅哥,周瑜,他出生在一个豪门贵族中,爷爷是宫廷中的太尉,爸爸又是洛阳令,自己...

  • 周瑜的悲惨

    大家也不陌生,他就是那个赤壁之战中被诸葛亮气死的帅哥,周瑜,他出生在一个豪门贵族中,爷爷是宫廷中的太尉,爸爸又是洛...

  • 周瑜的悲惨

    大家也不陌生,他就是那个赤壁之战中被诸葛亮气死的帅哥,周瑜,他出生在一个豪门贵族中,爷爷是宫廷中的太尉,爸爸又是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儒学中的“贵族、士族”都是指豪门官老爷吗 不 真实情况恰好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gu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