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有没有计算过自己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有多久?
每次关掉屏幕的时候,你会觉得成就满满还是倍感失落?
这不是一篇单方面讨伐手机如何浪费人们时间的文章,毕竟我们每个人遇到的结果都来自于自己的选择。就像这个标题,从互联里,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下面的内容来自于上周参加极客公园举办的“科技主义”现场活动后思考。
新老“互联原住民”的交替
上周五,Tony(张志东)说他自己目前每天平均5个小时,多的时候可以达到差不多7个小时。假设Tony每天可以睡够10个小时的话,那么这位已退休的腾讯前CTO从每天睁开眼后大约的一半的时间都在摆弄着手机。而且大部分时间肯定是在微信中度过。记得Tony曾经给自家的微信下的定义是:“每天早上睁开眼打开的第一款国民应用”。我想Allen(张小龙)每天花在微信的时间肯定比这更多,毕竟跻身“跳一跳”高手也是需要苦心训练的。
难怪腾讯之所以是腾讯,因为几乎再找不到几个公司老板能像腾讯的创始人一样首先把自己当做互联网的原住民,或者更确切一些——“寻找回家的路的原住民”。对于这些原住民来讲,如何在互联网中寻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并不断提升这个家园的舒适度显然是毕生追求的目标。
这一点与大多数把互联网仅看作是金矿,把自己看成淘金者的老板是不同的。后者不会在意工地的生活条件,能忍就忍,赚了就跑。所以大多数传统企业虽然天天喊触网,但其实内心更期待的是“灭网”。
相比之下,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上的几位互联新锐却颇有当年腾讯大佬的气质,他们的产品能够不断在看似格局一定的互联版图中再度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比如搜狗的王小川就是其中一位。所以,当坐在身边的Tony反思自己过去上网太久,并且开始担心人们也会像他当年那样透支健康的时候,王小川以一种非常直截了当地方式与Tony划清了界限,他认为Tony太过于悲观,这个情绪来得太早。
在这一老一少的谈笑之间,两位头顶两侧的大屏幕实时滚动着由搜狗语义分析出的对话记录。
上面这一幕发生在上周五由极客公园主办的一次现成活动中。这一环节的话题是——“从科技里,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把其中的“科技”换成了“互联”,因为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更能代表一种客观的结果。
虽然这是整个一天最后的一个话题,但是我却觉得是在眼下这个时间最适合反思的一个话题。在进入即将到来的更加快速地互联时代中,这个问题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也许我们目前还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但起码要把这个问题放在脑子里别丢了。因为它很可能决定着你与你的组织在未来能否走到一个最佳的位置,还是说将会被甩出这个新游戏之外。就像上面提到的,大多数仅将做互联网视为开矿,而不愿做原住民,不愿为完善这个新世界基础设施而付出努力的传统企业将被出局。
这里的“传统”并不是用你是否接入互联市场进行区分,而是一种如何对待“互联”的愿景和心态。这里的“互联”也不是仅仅指那个手机背后的虚拟世界,而是不分现实与虚拟,站在人性个体的角度,对于新世界的一种更加具体的期许。
在如何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新世界这个问题上,就连腾讯也依然面临“被传统”、“被淘汰”的威胁与挑战。正如当天猎豹CEO傅盛在台上问台下Tony的一个问题,向腾讯这样一个由我们众多用户组成与成就的企业,每一个个体是否也能从中获益?这个问题虽然没有被任何官方稿件记录,但我认为傅盛的确洞察到了一种新的机遇,这也是作为新一代互联原住民向老一代发起的挑战。而这个问题是在傅盛感叹区块链的发展速度以及未来趋势时提出的。在这一环节,他与身边的小米黎万强面对的题目是——“解构我们未来的亲密关系”
虽然这个话题在现场被主持人引导到了家庭关系下的智能家居以及技术如何具备情感解析能力的范畴,但显然傅盛对此有更深刻与长远的看法——如果我们能够借助技术摒弃传统亲密关系的负担,进而放大并借助其中的优点,比如信任带来的效率与收益,那么这将是我们期待的新的新密关系。
眼下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项技术将超越比特币等代币的范畴,给我们与周围人的生产与合作关系带来新的协作方式。设想,如果你微信上重要的信息都可以不依托腾讯而永久存在,那么你与腾讯之间会是什么样的关系?我想,这将是一种更加真实、自由和高效的关系,我们因某种共同的价值观而聚集,也因此彼此获益。
像王小川与傅盛这样新一代“返乡原住民”对于互联家园的设想更为激进,在他们心中,“互联”这两个字早已超越某种特定而的技术,而是朝着实现下一代“价值互联网”而进行的探索实践。与“价值互联网”相比,我们现在仅仅处于为了互联而互联的低效阶段。在“价值互联网”时代中,个体价值将会更加直接地发挥与表达出来,并在更低信任成本的环境下实现高效协作。
“互联”让“我”和“我们”之间的距离更近。
如果说上面这句话是“互联”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那么罗振宇就在这个启示的落地践行者。从曾经的“罗辑思维”到现在的“得到”,罗振宇和他的团队在本来已经看似没有什么可以再线上化的舆论中把知识搬到了网上。而且他们还给自己搬运的知识做了一个界定,叫“严肃知识”。让人佩服的是,这样一支团队并没有因为获得了一个新的市场而丢失不断自我审视的视角与能力,也没有刻意地寻找商业上的捷径,避免自身定位被快速增长的同行给带偏。
那天,罗振宇说自己是一个不懂商业的人,我不信。但下一句他所讲的,对于支撑得到高效运作的那些道理我是信的。他说自己不喜欢“知识付费”,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一家知识付费的公司,他在做的是知识服务,近一步说,是让有知识的人能够更有效地交付知识的服务。所以,他们不会去像传统电商那样去拼课程类目,而是寻找他们认为有独特价值的人并配专人帮他成为有效地知识交付者。
他把公司看成是一家从事“协作”的公司。
虽然他讲得不只这些,但我认为将自己定位为“协作者”,并不断地通过提高“协作效率”来形成与高价值结点的“协作关系”,是他以及得到能够依旧保持独有特色的秘籍。毕竟大多数人更倾向用“电商”两个字来偷懒,去给自己未来的成功预设一条捷径。
商业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行业。商业公司是一个让“我们”聚集在一起创造价值的地方。花在“公司”这两个字的成本,让“我们”能够与陌生人互相信任更好地协作。
你是否为加入大协作而做好准备?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期待被“发现”、被“互联”,难道不是么?在即将来临的大协作时代注定不是那个可以让你远离尘世独享“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代,而是让每个拥有独特才能的个体紧密协作与相拥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与他人的不同,接收规则,学会协作。
或许,本文的标题确实没有必要去急着回答,但我们确实需要在这湍急的大潮里把握好自己的方向,避免自己的战舰被迎面而来的巨浪摧毁。未来,我们将拥有比当前更多地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但唯一变得更加困难地是拒绝协作。
最后啰嗦一句,被“互联”多久与用手机多久确实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