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小学问:知识碎片化or知识积木化?

小学问:知识碎片化or知识积木化?

作者: 阿健在长安 | 来源:发表于2018-01-28 10:21 被阅读324次

写在前面:大多数励志类的、自我管理类的书籍或课程,只是为了提供一些新鲜的想法,开阔眼界,让你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问题;或者把人生的观点或想法,咀嚼思考,拿为己用。这并不是说,读完了一本书,你就掌握了一项无敌的技能,从此就能摆脱拖延症,走向人生巅峰。毕竟,从信息到知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本书叫《小学问》,由马东天团的黄执中、周玄毅、邱晨、马薇薇、胡渐彪等人编写。这本书里,有很多想法与自己的不谋而合,也有很多观点让人眼前一亮。暂且把前4章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总结如下:

1. 知识积木化

现在,大家都在说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吸收和应用。这一现象固然存在,但只因为这个原因而拒绝学习就是态度问题了。与其说知识碎片化,不如说知识积木化。前者是指假设有一个“完美”的知识体系,我们通过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去获得完整拼图;而后者则指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能灵活运用这些“积木”去搭建我们需要的知识体系,那就是一项了不得的技能!

2. 证有不证无

法律上一般都是通过证有不证无的逻辑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罪。即先假设此人无罪,只要找出证据证明其有罪就好;若是假设此人有罪,要找出证明他无罪的证据,那就相当困难了,无异于大海捞针。所以在和别人争论问题时,不要急,注意一下双方的举证责任

3. 无知者自满

往往越是无知的人,越不知天高地厚,因为在某一个领域,没有深入了解,不知道评价标准,从而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往往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高于平均值的。所以当自我感觉良好时,不妨静下心来去好好深入了解一下相关领域,或者通过公正的评价标准了解一下自己到底是什么水平——江湖高手云集,吹牛还要谨慎。

4. 死不认错

一件事发生后,我们常会究其原因:外部归因内部归因。但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两种因素并不是平等的。当别人上班迟到时,你不会听他的堵车、闹钟没响等原因,只是觉得这个人不靠谱;当自己做错事时,人们往往给自己找一大堆外部归因来解释,很少会归结于个人问题。

人们大多会这样,所以当自己犯错时,请客观、公平、公正地找一找原因,对自己负责。

5. 双向因果

因果关系往往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而这种表面上看起来的单向性,往往会被人利用来掩盖事实的真相。如流传甚广的“震惊体”:震惊!体罚会造成学生智障!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因为因果关系的双向性,这样的说法就掩盖了智障的学生大多会受到体罚这一隐性因素。所以当听到类似哗众取宠的消息,请冷静地想一想,这样的说法是否真的充分且必要,是否真的在有意无意中掩盖了事实的真相。

6. 滑坡谬误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连被子都不叠,以后怎么走向人生巅峰?

类似的说法就属于滑坡谬误,把你当前的一个不好的细节与特别严重的事件联系起来,叫人听起来好有道理,竟无言以对。就像把你放在一个滑坡上,出溜一下送你入坑,实际上是利用了人们偏好相信循序渐进的趋势本能。固然是细节决定成败,但像这样把细节无限地放大,有时却是根本没有道理的。

7. 利弊共生

好吃的店价格自然就贵,玩游戏在耽误时间的同时自然会让身心放松……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利弊共生的规律,穷人思维的痛点就在于意识不到这种共生性,往往会从单一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忽视了很多隐性的关键因素。请以包容的心态,养成宏观看待问题的好习惯。

8. 自律的误区

1)要注意自律的因果性。不是说先具有了自律的生活方式,摆脱了拖延症,才能把所有事都做好,从而走向人生巅峰。如果始终不开始行动的话,自律只是一句口号,这就是倒果为因了。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先开始着手做自律的事,渐渐地,自然就成为了一个自律的人。

2)莫想一蹴而就。自律应该制定一些现实可行的做法,那种因为在晚上想到了一个目标而激动得睡不着觉,或者在饭桌上不经思考的一拍即合,往往成功率都不太高。大多数人都把计划停留在空想的阶段或者开始实施的阶段,热情空前高涨,各种flag如雨后春笋,但一段时间后因为各种原因而搁置,想想背过的单词书,是不是最后只记住了第一页的abandon?事实上,计划不太可能一开始就制定得很完美,往往需要在不断地尝试中作出修改,修改成那种有挑战性、但努努力就能实现的计划,及时给自己一些反馈和奖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每天自己刷牙、洗脸、系鞋带,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会把它叫做自律吗?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口中说的自律,往往都是那些难以实现的目标。不要过于强调这件事,若是把它看成一块蛋糕,切成很多份,每天坚持吃一点,渐渐地,自律这件事,会被遗忘,而成为一种习惯。

9. do-have-be ==>> be-do-have

大家一贯的思维方式是:我先做点什么(do),才能获得什么(have),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be)。这样的顺序看似很合理,但却不利于实现。一是由于现在的你离你要成为的人还很远,就算获得了想要的东西,但还是不能胜任;二是因为这是很长的一段路,在成为你要成为的人之前,各种压力和打击都可能使你产生无力挫败感。这里不妨改变一下顺序,先考虑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be),他会有什么样的行事习惯和思维方式,让自己先习惯起来,再去相应地做点什么(do),才能获得什么(have)。


总之,这本书实际是很多人思想的集合体,信息零散,体系性不强,这也正好应了开头提到的“知识积木化”——别人提供了一些想法、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即信息,具体怎么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还需自己来实践。

相关文章

  • 小学问:知识碎片化or知识积木化?

    写在前面:大多数励志类的、自我管理类的书籍或课程,只是为了提供一些新鲜的想法,开阔眼界,让你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思...

  • 010/365 小学问-黄执中-知识积木化

    读【小学问,就是把知识积木化】 我一直以来听过的知识拆散开学习的描述是“碎片化”学习,“碎片化”信息,书中提到了一...

  • 碎片化组合的小学问时代

    如今,知识碎片化,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个领域的碎片化知识。重点不在于碎片与系统怎么样,而在于把碎片看成积木,如...

  • 关于调整学习时间的思考

    知识碎片化 or 时间碎片化##### 两年前知识碎片化(Knowledge Fragmentation)这个概念...

  • 经历即成长!

    01 9.23,课堂上提到了知识与学问的问题。 年初,知识付费、内容付费兴起。在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碎片化学习。 移...

  • 微信课——碎片化时代的最好学习方法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时间碎片化,知识碎片化,市场碎片化,读书碎片化,学习碎片化...... “碎片化”这个词,...

  • 2019-01-16

    碎片化的时间感觉用处挺大,碎片化的知识却似乎有些可怕。 不把碎片化知识有效的整合,对这些知识的认知也只能从某一非常...

  • 碎片化知识的变身

    我们总说互联网时代,知识越来越碎片化,今天阅读了一本书《小学问》,书中一开局,就抛出了对于知识碎片化独特维度的解读...

  • 如何在碎片时间里,做到体系化学习

    多数的碎片化知识都是小技巧,长期接收会让你忽略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因此,对于碎片化知识不能只是接收就完事了,更应该将...

  • 碎片化与学习

    #碎片化与学习未必对立#时间,空间的碎片化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碎片化读完一本书。不好的是知识的碎片化,因为知识只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学问:知识碎片化or知识积木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qn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