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育观修正了吗?

作者: 小团子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7-01-30 22:59 被阅读20次

    文:小团子妈妈

    图:小团子妈妈

    每当我们谈起教育,仿佛就开启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总是把它想的那么高大上,却只做到冰山一角。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我自己的狭隘。过去,我以为教育就是在学校里上学,毕业后的各种职场培训或者技能培训。直到我自己生了孩子,转到早教行业才明白。原来,教育,竟然是自我成长后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01  教育的底层逻辑

    时代进步太快,社会竞争激烈。我们能获得的资源似乎太有限了,以致于无数家长总是挤破头的去追逐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越注重表面的成果,就越容易忽视内在的根源,就越不满意,然后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用金字塔的结构来分析的话,很多人都停留在基础矛盾,也就是一些显性的呈现。然而更为重要部分往往都是隐性的,就像是藏在水面下的冰山一样,底部蕴含的能量越多。

    你的育儿观,要有合理的逻辑

    最底层的应该是动机,也就是你教育的出发点是什么。其次的是思维,中层是方法,最后才是具体行动。大多数家长都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然后就开始要求孩子不停地学学学。

    我在早教中心上班,见过形形色色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其中有这么两种极端的家长,一种是给孩子报了许多班,真的能感受到孩子的疲惫;另外一种是,什么都不报,理由也很充分,他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古人的中庸思想还是蛮适用的,别把自己想的太没用,孩子的成长以家庭教养为主,外在的都是辅助手段;也别把自己想的太全能,给孩子一个不同的视角,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更有利于他的多面发展。再强悍的家长,孩子也终究要走向社会,不是吗?不然也不会有那么的李刚、李双江、成龙式的父母站出来,却是为孩子的行为自我检讨。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更多现实状况是什么呢?家长们有非常强烈的动机,比如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孩子有的我们也要有,多学学没坏处,有个一技之长等等。然后家长们就开始行动了,找机构,比品牌,看价格,研究政策,找学校,看学区房。简而言之,就是把孩子的教育甚至是终身发展都压在了这些外在因素上。好学校和机构确实很好,良好的环境,优秀的氛围,更多的机会,优质的资源,可是这些就够了吗?

    我们竭尽全力地提供着自以为是最好的,然而又在某些简单却在孩子心里重要的时刻缺失。久而久之,孩子都形成一种固定思维,那就是应该的。许多在我们目前看来的正常现象,终于有一天真的就变成理所当然。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大问题。面对应试教育的无奈,对孩子未来的担忧,都让许多人不禁掩面叹息。有人说,不是我们不想搞明白底层逻辑,而是知道了真理只会让人更加痛苦,就这么糊涂的过吧。古人不是说,难得糊涂吗?

    我滴乖乖,难道古人一直都糊涂的过吗?只不过,人应该在某些事上糊涂一些罢了。你不能该计较的不计较,无关紧要的却认真执着。你现在认为合理的,是传统还是受人影响,抑或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那么,这真的是无懈可击的吗?经过历史长河,它依然适用吗?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的一个实验,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玻璃容器里,顶上挂着香蕉,当有猴子去摘香蕉的时候就会通电。电击的痛苦,猴子当然不能忍受,过几天所有猴子都不敢去够香蕉了。于是实验人员放入新的猴子进去,毫不意外,它们自然是要去拿香蕉的。然而那些老猴子则会群起而攻之,慢慢的那些新猴子也不敢去拿香蕉了。这样又放了几批猴子进去,故事就循环上演。你也许能发现,那些后进入的猴子甚至比老猴子打新来者都要狠。因为,他们不知根源,完全是报复行为。可悲吗?

    其实后来工作人员早已把电击功能停掉了,可是再也没有猴子敢去碰触那个禁区。在这个猴子的小社会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就像是那个后进入的小猴子一样?家人的殷殷期盼,亲友的关怀影响,公司的规则,社会的生存法则,哪一个是你曾越过的边界,又追悔莫及

    然而,总有些道理是普适的,可是更多的道理都有特定的背景和时间。你确定你现在苦苦追求的,就是孩子确切的未来吗?2016年,最受追捧的职业貌似是自由职业,他们的身份定位不明晰,也因此而被称为斜杠青年。所以,未来的变数那么多,你有没有思考过,你所笃定的是否能经得住时代的考验

    02  教育的现实冲突

    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看到的是,有些人四两拨千斤,可是有些人却陷入了水生火热的挣扎之中。除去,你所能看到的资源、人脉等等表面的东西,你有没有思考过,他处理的逻辑呢?

    按照金字塔原理,解决问题的流程是界定问题——结构化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找到(解决方案)——组成金字塔(表述)。问题是你不希望的结果R1与想得到期望结果R2之间的差距。解决方案就是如何从现状R1到目标R2。

    当我和公婆因为喂辅食发生分歧的时候,今天的语气有些强硬,我要检讨。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小团子健康成长,R1(他们急于给孩子添加各种东西,总担心饿着了),R2(而我则希望循序渐进慢慢来,而且小孩子自己懂饥饱,太饱太捂着反而不利于健康)。我把辅食添加计划列出来,能加的和不能加的原因是什么告诉他们,要点是强调不能加盐和油。他们竟然说吃的没味,有种赶脚辅食还是自己动手做的好。

    不知道在你的家庭教养过程中上演过怎样的矛盾冲突,你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其实,我和老公也有生气争吵,也会不由自主拔高音调力争从气势上压倒对方的时候。可是,这样的时候总是更没效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和他唱反调。而在我的眼里就是,你太拿自己那套理论当回事了,我根本不屑于和你唱反调。

    在教育的问题上,我有些学院派,老公属于自由派。很多时候,我们的争论都是不欢而散,而我因为带孩子多,才掌握着主动权。反正就是,谁带的时候按谁的意愿来。其实,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学校资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做父母的都想尽力提供最好,可再好的外在也抵不过丰盈的内心。教育也并非是追求成长的顺风顺水,而是这条路上的泥泞沼泽、风景如画,都要亲自经历,并有智慧和勇气坦然面对、从容迈过

    当你为了天价学区房拼尽全力的时候,当你为了一个工作机会苦求门路的时候,当你为了某种投资斤斤计较的时候,当你为了孩子成绩绞尽脑汁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深层的动机是什么?现在思考的是否全面?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以我目前的能力和资源,我能做什么?画个思维导图梳理一下,也许你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想法。

    03  团妈的教育规划

    小团子8个月,他的成长让我很惊喜,同时也知道自己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结合他的现状,我也有一些明年的教育规划。

    大运动

    他现在扶着床围和床头自己走,听着音乐的时候还要蹦跶。我并不赞成孩子过早的站和走,因为剖腹的缘故,总是想让他多爬爬。可是他总是要自己扶着或拉着大人的衣服站,后来我也没有太阻止了。生长发育,顺其自然也好,太压制着,也许会适得其反。我能做的,不过是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多和他一起玩,去引导或者和他一起爬。听一些欢动音乐的时候,他愿意动就让他多动动,只是要注意休息。

    我还是非常愿意他多运动的,我家孩子的觉特别少,很是惆怅。婆婆说这孩子随我,精力旺盛。想想我现在经常只睡四五个小时,我竟无言以对。每次都是和婆婆说,白天让他多爬爬,别总抱着,省的大人累,孩子还能多睡会。

    给一个闺蜜打电话的时候,她家的孩子比我家的小一个月,还不会爬。问其原因是怕他会爬了掉下床,所以一直没让他爬。小孩子是越动越聪明,不会他探索的空间如何成长呢?所以如果你有宝宝,千万不要总是因为担心危险而阻止他的成长。

    在他没有安全意识的情况下,需要大人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心,但是请别为此而错失一些成长发育的良机。婴幼儿时期有许多的敏感期,一旦错过很难弥补

    手部精细

    他手部发育超过了我的想象,现在撕抽纸轻而易举(我家用的是维达四层的那种),基本是用两指捏着完成。装牛奶塑料管的那种薄的塑料袋也都能撕开了,厚的彩页撕不动,着急的时候就想动嘴去咬。旋转的摇铃,一个手拿着,另一只手会去拨着转。我觉得这有一部分要归功于触摸书,他看触摸书的时候发现一些不同会去探究。里面有些毛茸茸的尾巴,他也能捏着薅下来几根毛。

    他喜欢抠东西,这是一个探索性的动作。讲真,书被抠破我是蛮心疼的。他已经报废了人生中的第一步书,老公看着被他撕扯又口水蹂躏的书给扔掉了。这个阶段也更喜欢敲敲打打了,他经常拿着摇铃去敲床或书。手眼协调的培养可能和对敲也有关系,在他会拿东西的时候就在有意识的引导他对敲和去够一些移动的物体。他也会自己玩小手,张开、握住的,这样看着也是一副温馨的画面。

    这个月我们增加的游戏积木推倒,最开始垒起来的积木,他没什么兴趣,甚至是小心翼翼的去摸一下。后来就演变成了,我还没码起来就被他给破坏了,说他是小坏蛋,他还哈哈大乐。下一步的游戏是投掷,让他把积木或者小球扔到收纳盒里,现在还不太配合,或者说还没有发现这个游戏的乐趣所在。慢慢来,我会陪着他的每一步成长。

    手是宝宝认识物体的重要器官,而且其神经反射区在大脑皮层中所占面积最大。所以心灵手巧不只是一个成语,手指的灵巧程度和操作能力与人脑的智力活动是息息相关。痛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比灌输知识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益。小宝宝们不会做动作的不必焦虑,从手部抚触开始吧,多让他握着爸爸妈妈的手也是很有安全感的。

    认知

    谁来我家都会对满墙的卡片无语,从月子里我就是贴了满墙满柜子,抱着他溜达的时候就顺便看看。卡片是用的色彩简单明亮的单图卡,黑白卡也没扔掉,都挂在墙上。绘本也是买的色彩鲜艳的硬板书,建议选一些质量好的,因为这些故事都不只是看和听,还需要尝一尝。公公婆婆也会带着他看卡片,读故事,耳濡目染,我相信他会喜欢上这些的。

    唱儿歌的时候,会做一些特定的小游戏。他会知道到了哪会做什么动作,有时候会索起脖子等着,特别的好玩。每天都要挥动小手说再见,他现在偶尔会在回家的时候和爷爷奶奶挥手再见。有时他扶着床头想站的时候,听到“不、不许动”会停下来看着我们。

    其实认知这件事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刷。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知识海洋,总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所以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只是很表面的事情。我们更要注重的是内在逻辑的培养,小宝宝的接受能力有限,我们当然要循序渐进的去教他。大人们要思考如何引导他去探索,如何把一个故事讲得更有趣,如何教一种东西能让他自动想象延伸,这就上升到教育方式的层面了。

    我不会以数量定成败,认识一种东西不是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就可以,认识的越多就越好。比如猫,可以照着图卡去描述它的身体特征越具体越好,可以讲讲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谚语故事等等。

    让教育活起来,再有趣一点,那才是孩子期望的教育方式,家长也能受益良多。毕竟,你不能保证你还对过去掌握的滚瓜烂熟的知识脱口而出,也不能确定某种现象的原理你完全了解,陪孩子重读经典也许你的人生都会有不同的领悟。

    计划

    小团子就要步入一岁了,虽然他现在叫的最多的是爸爸,可是我知道他慢慢的会理解更多的东西。这一年我会着重从两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启动他自我管理的能力,一是时间管理,二是每日约定

    给他买了一本佩琪的时钟书,通过有趣的画面和故事,把正确的作息时间印在他的脑海里。 我也希望自己的时间管理能更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作息,给他树立一个好榜样。我并不会觉得小孩子过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很死板,关键是生活的内容,以及在正确的观念下他能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每天都要吃饭,如果每日都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不同的卡通餐,是不是会有幸福爆棚的感觉。每天的主题都是吃、睡、玩,在某些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也有利于生长发育。

    每日约定是指每日一件事,可以是我做的、家人做的、我们共同完成或者是他自己做的。可以早晨约定,也可以是前一天晚上定好,到了晚上我们检验结果和整理感受。我已经买了好多小本子,既是成长记录,也让生活充满仪式感。每天都过得不一样,每天都过得很有意义

    而且这就是最初的计划+执行+复盘的学习模型啊,孩子成长的路上,更多的是父母的影子。所以,你的竭尽全力的培养,真的是尽全力了吗?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妈妈都如此认真的对待,他怎么会敷衍自己的人生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教育观修正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qt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