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最大目标,就是培养感知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曾经,在高中苦读的我,以为自己上了一所好学校,就能够快乐了。可等我真的考上了一所好学校,又发现周围的人去了更好的学校,见更大的世界。
曾经,我觉得能找到人生真爱,有相知相守的另一半,我就会快乐。可是等我真的有了这样一位男友后,发现生活也并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我以为当踏入社会,有了自己的积蓄,能够立足的时候,我才会真正快乐。可是等我真的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攒下了自己的第一笔10万的时候,我却在想着第二个10万,第三个10万…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既对,又不对。
对的是,这些东西的确可以成为快乐幸福的基础。它们能让我免去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和苦恼。不用遭受白眼,不用牺牲尊严,不用委曲求全,就可以平静安宁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但是又不对,他们只是感知快乐幸福的基础,却不能让我凭空产生快乐的感受。我依然会盯着自己的不足,觉得那便是导致自己不快乐的原因。
感知快乐其实是一种能完全沉浸和享受当下的能力。
就好比,我沉浸在创作这篇文章、抒发心声的过程中,期待能唤起更多的共鸣,却不因阅读量的不如人意而感到沮丧甚至放弃写作。
我沉浸于阅读、学习,透过书籍这个小窗,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人生,而不去在意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无聊的谈资。
我从运动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身体的美丽,而不在乎又增加了几分炫耀的资本。
我所赚到的钱,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并换来更多的美好经历,而不用金钱数字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不去评价,不作比较,只是做。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美好。
当然了,作为一颗有思想的芦苇,又生活于社会之中,评价和比较是在所难免的。
但哪怕要这样做,也是为了更好地做自己手头上的事,更好地享受和沉浸其中,而不是庸人自扰般地,用评价和比较的结果证明自己、为难自己。
要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要反抗的是这么多年以来的思维惯性,是周围的环境。
但只要开始意识到了,就可以从每件小事开始锻炼。
享受一顿饭菜,享受一部电影,享受此时此刻的创作,享受闲暇,也享受工作。
把那些虚伪的光环渐渐放下,与自己和解。
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无论是“幼稚”的还是“成熟”的,无论是“小”的还是“大”的……在我内心的天平上,它们都同等重要。
心思放在哪里,时间一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当然了,也不用完全苛求自己的诚实与超脱。水至清则无鱼,人非神也。
你内心平和而有力量,如涓涓的溪流,奔向远方的山林、大海和太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