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管理时间管理自己每周500字书单
读书笔记 |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读书笔记 |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作者: 七七七哥 | 来源:发表于2017-07-07 16:48 被阅读242次

    本文是“精进”这本书浓缩下来的读书笔记,愿能帮你省下3小时阅读时间。


    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

    这本书主要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提供精进的路径。

    📌 建立平衡的时间观

    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时,如果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相同的,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用不同的内心视角会获得不同的感知,进而影响我们对人生的看法。

    *灵活使用多种时间视角

    因此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尽量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中即根据不同现实场景加以灵活选择;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举几个例子,在工作中用未来视角是最为合适的,强调计划性、执行度和效率,未来视角让当下的行动更好地满足工作目标,时间利用更有效率。非工作时间,就应该放下工作,专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则需要采用享乐主义视角。

    *思考远期与短期未来

    其中未来视角又可分为远期未来(大于5年)和短期未来(2-3年),从“远期未来”的角度,应该“重战术、轻战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放到“怎样去做”上,特别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从“近期未来”的角度,应该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极端”措施。

    在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的冲突时,提供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作者将生活中的事件归类为如下四种: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尽量去做“长半衰期”事件,比如,积累可信的知识,训练实践技能,构建新的思维模式,提升审美品味,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保持和促进健康,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获得高峰体验。

    这个法则暗含着两层含义: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 不要只盯着那 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同样是空闲时间,看电视的“被动式休闲”带来的满足感,远远不如从事一项业余爱好带来的满足感。这是因为看电视时,我们并没有倾情投入;而在进行写作、绘画等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时,可以完全沉浸其中,进入“心流”的状态。所以说,我们从闲暇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

    解释一下“心流”(flow)这个概念,它是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因此,保持一两项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 建立选择标准,找到适合选项 

    *从终极问题出发,搞清人生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作者解析了了四重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

    信念:笃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越强的人能获得越大的利益。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目标:“理念人”(man of ideas),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眼界: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钻研,并常常能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寻真理之美,与此相应地,必须保持内心的诚实。这类人的代表人物有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和埃尔德什。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

    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

    *逃离隐含假设的牢笼,使用灵活的包容开放性的思维框,发现人生更多可能

    第一个框架是“目标悬置”

    比如你可以设定在一年中,拿十个月时间全身心工作,余下两个月时间来发展自己的爱好。或者周期更长一点,先工作两三年,然后辞职,空出一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再工作。

    第二个框架是“能力嫁接”

    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当你处在才能无法发挥的境地时,试着寻找施展你既有能力的其他可能性,找到新的适用空间。

    第三个框架是“特性改造”

    如果你对文学非常感兴趣,那么不妨尝试创作;如果对电影感兴趣,那么可以通过写作影评的过程来收获对更深入的思考。把“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时,才会渐渐发现以前没有窥见的门径,发现之前未见的妙处。


    *即刻行动——“现在”就是恰当的时机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即时行动,先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是我们保存积极和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中有个关键概念叫 “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它指的是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

    精益创业的价值在于,在这个动态演进的市场里,找到一种可操作的适应市场的方式。抛弃这种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由此为启示,把“未完成”变成“已完成”需要如下三个法则:

    1.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3.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精细化思考

    使用维度分析法,把选择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

    举个栗子,做一个PPT,首先应该做的是设计PPT的架构,分析受众,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兴趣点、关注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内容以及展现内容的顺序和占比,以及讲的时候采取什么风格、策略。这个过程就是该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只需非常专注地思考,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张纸和一支笔记录灵感。完成这个过后,可以选择继续填充具体内容,也可以暂停一下去做别的工作。之后,再为这个PPT选择模板、寻找配图或者调整字体的时候(“操作性动作区间”),此时便不需要介意被打断。

    *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做完一件事后,需要对行动进行细致的反思,用语言归纳和总结出来,这些知识一旦用语言表达出来,会很容易被重复使用和迁移到其他应用场景中。

    作者提供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反思:

    -信息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关键的?

    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中得来的?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预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

    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偏差?

    我的预期是否促进或者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结果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进度

    事件的进度合适吗,是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工具

    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情绪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发的?

    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阻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

    我是如何应对这些阻碍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些阻碍中哪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优势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有利用和发挥的?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缺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遗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遗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哪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意义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对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反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及时性: 在做完一件事几分钟内就开始反思,这个时候记忆中保存了大量事件相关的细节,此时遗忘和扭曲是最少的,会更忠实于事情的原貌。记得要把反思的主要结论写在纸上,以便查阅。

    梳理“反应链”: 反思一件现实发生的事情时,梳理如何开始、发展、转折、结束,背后的动因、阻力以及关键节点这些相关的因素是如何串联起来的。有助于我们理解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更好地掌控事情发展的进程。

    关注意外现象: “证实偏见”使得人们更喜欢符合期望的结果,而把意外的效应置之不理,或者简单地归结为随机性。因此,在反思时,我们应刻意保持对意外现象的敏感,克服原有的思维惰性,通过理解意外来拓展认知和行动的边界。

    📌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学会提问 - 对问题的好奇、对答案的渴望,是驱动我学习和探索的主要动力。

    订立计划 - 尽可能的细致,明确到具体的时间和进度。

    实施学习 - 从头至尾地阅读一本书或者观看一门课程,把其中认为比较重要的点摘取出来,并且记成笔记

    回顾和整理 - 对笔记进行整理,或者画出一张思维导图,把书中的知识要点以整体的形式再现出来

    主动建构知识,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主动地建构而来,充分调用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在问题引导下的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它所希求的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为了找到问题的解,我们可能会寻访任何可能的线索,查阅任何有益的资料,而不受既定的观点的束缚。


    *为信息解码

    分析如下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大多数学习者,可能经常扮演的仅仅是一个“孩子”的角色,他们只关心这本书、这篇文章说了什么,传递了哪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而只有少数人,才会从“家长”的角度,去审视构成这些内容的材料,对它们进行本质和属性上的概括,评价它们的价值和意义。而只有非常少的人,会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研究,把学习材料作为一个观摩与研究的范本来分析,将其拆开来看个究竟。能坚持去做第三层次解读的人想必是不简单的。

    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通常是一个适应型专家,他们可以有意识地构筑一个信息解码和知识扩展的良性循环

    我们不去寻求相似;我们尤其要全力找出差别,在差别中选择最受强调的东西,这不仅因为它们最为引人注目,而且因为它们最富有启发性。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

    读书笔记 |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学习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知识技能化”的理念之下,提供如下三种知识操练的方法:

    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

    好的信息源具有好的“信息品味”:它们往往有确定的内容主题和范围,专注于某个领域;它们能一直提供高质量的、具有深度的内容,宁缺毋滥;它们能提供独家的信息,绝不随声附和;它们能获得所在领域内多位资深专家的推荐;它们可能也会推送一些营销性的内容,但一定会有所节制,不会夸大其词;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疏离流行或过热的信息,屏蔽掉大部分噪声。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多半是人为制造的营销性话题,通过迎合人们的猎奇心态来博取眼球。这些内容通常没有关注的必要。

    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

    事实信息是我们思考的基础,而各种观点和评论虽然有时会给我们以启发,但也会牵引我们的头脑。主动搜集和获取事实性材料很有必要,以这些事实性内容为基础,可以使我们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事实信息既包括基于大样本调查得到的数据,也包括深入的、富含细节的描述性信息,获得的事实信息越全面、深入,观点就越可能完备、准确。

    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每年抽出两个星期的时间闭关,也就是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只看书和思考,不允许任何人因为任何事情打搅。通过这种方式,信息被合理筛选后进入头脑,加工、处理,然后通过清晰的思考和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

    *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它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适多方面,而好在策略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

    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应该思考:应该怎样努力,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


    *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而自己的弱势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与他人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来解决。

    * 绝不苟且做到极致

    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把它做精、做细、做好;而其他次要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它们就够了;另一些无足轻重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可以选择“二八开”的方式,把8个小时专注在主业上,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各种网络噪声的干扰,不让各种社交媒体或者其他媒介分散你的注意力;而在余下的两个小时中,自由学习,接触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学习一些小而美的技能,尝试一些富有创意的游戏。

    一方面要照看好自己的主业,以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在这个领域能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另一方面,对于其他事物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因为努力而热爱

    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提升“浸润”的深度: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增加互动,变单向的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或者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使用互动性的阅读把被动、单向的知识接收变成主动的思考训练和技能训练。

    所以,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先不去问有没有兴趣,而是先做起来,而且很投入、很专注地做,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单向的事变得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那么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着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得很远了。

    *独特性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思想或新技术刚刚开始兴起无人问津之时就投入进去,成为某一个新知识领域的先驱,实现知识能力的“低买高卖”。

    当我们避开了追求社会认同的陷阱,也意识到去做酷事的价值以后,便走上了因独特而成功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为大家提供七个方法:

    1.抗拒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

    2.质疑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

    3.屏蔽流行信息,或只在固定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4.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5.保留和发展“怪癖”,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6.为小事物狂热,并在事物中发现大世界;

    7.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多谢阅读,多多指教,希望能帮到你。


    - 七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cr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