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行走
2019:行走与成长

2019:行走与成长

作者: 小小小箱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1-01 15:59 被阅读0次

    没有哪一年,让我如此认真地对待每一分秒的滑过;也没有哪一年,让我如此深刻地做自我剖析。2019,于我的成长,真是有着一定的意义。

                      一    明霞为我赋能

    2018年,无论是年初、年中还是年尾,我的家庭事业都有过直彻心扉的痛,除了允许头发悄悄地变个颜色,其它无任何方式可以外溢和言表。然而时光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从来不会在乎一颗沙砾所归何处,也不会在乎一片云朵浓密稀疏,所有人都只能跟着时光前行与奔跑。

    3月,我去了青岛,这是我全年点亮心灯的地方。我尊敬的明霞姐姐,以巧妙交给我任务的方式,硬把我拽到了第十一届明霞教师成长联盟高峰论坛的会场。会议结束的时候,明霞在会场放一首《相逢是首歌》,我对她说,我舍不得回去了,或许她发现了我眼眶的湿润,抱了抱我,说,那就不回去。可是我知道,明霞让我行走不是希望我增添伤感,而是获得力量。我瞬时又把自己拉回到了从青岛返回长沙的现实。

    回来后,我写了篇文章《从青岛归来》,细细梳理、回忆了和明霞一同走过的日子。她也是一名女性,同样要面对诸多的困难、不易、挑战、委屈,然而她的骨子里为什么一直种着一颗大树,植根大地,风雨不催?仔细想来,明霞老师其实是做到了一个“无我”的状态,为联盟的发展矢志不渝,奉献自己。而我,肯定还没有朝向“无我”,于是从青岛归来,我对自己说,新的一年,无论做任何事情,首先去做,然后去做好,并且是一件一件都做好!今天回看,这样的自我觉知和提醒很有作用。

              二    收拢和集中自己的关注

    我们身边应该都有这样的朋友,什么事似乎都能做,但不一定能做精并做到极致。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悉数自己的岗位经历,由于变换的岗位多,所以往往是一件事情刚刚做出一点感觉,又不得不去适应另一件新的事情。倘若在新岗位上还能延续自己的一些“小成绩”也罢,但是一旦在新岗位上出现所有的荣誉、赞赏、认同都离自己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暴露出自己的弱项、不足和不甘,那是很要命的。19年初,我正是在他者观望、自我彷徨,内心冲突中开始。

    所幸在青岛听到张文质老师提出“三师合一”的概念,他认为一个老师要从事好教育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在课堂,在班级管理,还要在家庭教育中同时担当好教育人的角色,始终保持好全人、全程的教育立场。虽然这“三师合一”不会成为我的主业,但是在会场我立即想到了一个词:整合。

    首先是整合自己的岗位经历,其次是整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后是整合自己的目标追求。只是所有的整合都必须基于一个重要的前提:基于目前的工作岗位做整合,也就是首先得把本职工作做好。于是2019年,我把所有关注点都集中在了新高考环境下的考试组织,家庭教育和生涯规划,凡是关乎本职工作的文件、方案、手册都必须详细地圈圈点点,同时详读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先生编著的《高中生涯规划读本》一、二、三册,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学生成长的规律,家庭教育的节奏,学校变革的可能,同时从心理学、教育哲学的维度去认识儿童的差异,尝试着去懂得“立德树人”这一初心与使命的神圣和艰巨。在收拢和集中自己业务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过去所做的和没有做的,都是稳稳地在那里,成绩绝不会无故消失,问题也不可能轻易抹去,要想成其有,必须扫其无。所以,学会看清自己的学识能力水平位于哪一层,处于哪一面,是真正接纳、成长自我的一个重要发端,而于我,这一年似乎来得太晚。

              三    学会把一个问题说明白

    这些年,我还有一个极坏的毛病,看任何文章都是快速浏览,仅仅知道一个大概,抓着一点皮毛,倘若需要复述或归纳,经常说不出一二。这样的无效阅读,既耽误了时间,又让自己对事物的了解浮在了表面。

    陈文芳老师,一个小自己十来岁的年轻人,在《橘林读书会》中提示读者要加强主题式阅读、任务式阅读,并且做出身体力行的示范,深刻解读了张文质老师的一本书《教育的勇气》,用53节课对张老师整本书的48篇文章逐一进行了解读,张老师的这本书与其说是看完的,还不如是我在上班的路上听完的。但就是在听书的过程中,发现任何人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其实都不容易。

    比如陈文芳老师在分享张文质老师《教育的勇气》第七篇文章,题目叫《我的使命感和我所做的教育》时,起初圈出了几个关键词,分别是:使命感、命业、混合的、生命的各种况味。但翻来覆去思考了很久,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后来当他再一次阅读文本,把视线落在“黄克剑”这个名字上时,他突然有了灵感。发现他圈下的那四个关键词,都与黄克剑先生有关。于是那篇文章的分享标题就成了:黄克剑先生的范本教育。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我们常常会对别人所做的一个报告、一篇文章、一个分享不以为然,总认为不过如此,其实真的只有自己亲身体验后,才会觉得其实每个人的每一次当众表达都不简单。就拿我今年五次非单位活动的主持经历来说,就深刻感到每做一次主持,并不是写个串词那么简单,要懂得一个活动的整体设计,要体会现场受众的情感需求,要明白当次会议的旋律基调,若不下这些功夫,主持就会抓不住灵魂而有所游离。张文质老师去年就对我提出要求,要学会写长文。经过一年的体会,发现写长文其实是很难,需要逻辑,需要素材,需要深刻,但是恰恰是因为逼着自己写长文,如“建立生涯规划意识,越早越好”,“教育行走究竟有什么魔力”,“中学教育如何接过小学的花儿朵朵”,才发现自己也可以去系统地思考和阐述问题。而一旦完成一篇长文,也会印象深刻,随时再现成口语化的表达。

                  四    从读懂走向悟深

    2019年我要特别感谢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党龄24年,参加过多次主题教育,虽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但最有收获的是这次主题教育,根本的不同是我扎扎实实地学习了政治理论。

    以前总认为自己身处校园,只要把本职工作干好,即便没有学好政治理论,也可以理解和原谅。事实上也没有领导追究过,但是今年的深度学习让我明白了一个“为谁学”的问题。所有的学习都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自己的羽翼丰满。并且所有的理论学习都可以引领自己的工作,这是我以前从未想到的。

    这里还要提到我生命中的重要导师,刘铁芳教授。大概在4月初,他跟我谈到他发起的“中国少年培育实践联盟”课题,希望我利用闲暇时间,能够多做些阅读和思考,也参与一些工作事务。在这样一份鼓励和信任下,我开始啃刘教授的一本书《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教育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这本书被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要把这本书读懂极不容易,51万字,全书以教育何以关注个体成长的整全性为中心,以个体发展的整体性来超越当下教育的碎片化,以个体生命成长的渐进性与教育的阶段性来超越当下教育的功利性,以爱的生长与培育为灵魂来达成个体生命成长的自主性……全书充满敏锐哲思和诗性表达,看后如沐春风。老实说,一年了我还没有看完,但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如何去看一所学校,看一个教育行为(项目、特色)其背后的真正意义。也是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在年终参与全区学校年度考核工作时变得不慌,也基本能读懂每所学校的言语和行为表达。

                    五  不忘本来向未来

    如果说今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我记住了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那么今年的阅读使我明白了自己的本来就是一个存在知识缺陷的人。所以,面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擅长、不熟悉、不喜欢,发现都与自己的不懂、不会、不了解有关,这样就和自己的理想信念,勤奋努力达成了和解,不再过多地去怀疑方向问题和本性问题。这一年,我对自己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一定能让自己走出困境。“苟日新,日日新”,强调内心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求新,但相信反而能成其新。

    2019,还让我懂得,我的本来与乡村有着不可替代的联系。农村的田野,炊烟,牛羊,青山、绿水、山寨、背影都是脑海里永不枯竭的资源。

    2019,让我懂得,辛苦不累。累是因为辛苦不够,因为辛苦的辛,上面是一点,幸福的幸,上面是十。意味着只辛苦一点点就真的会辛苦,付出十倍的辛苦就走向了幸福。从2019年底各项工作反馈来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要承认,过去的辛苦还只有一点点。

    在2020的第一天,我愿意如此回望和写下这碎碎片语,以感恩,以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行走与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fg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