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北美洲想法饮食文化
画展·闲逛·吃饭,兼聊西方人分餐与讲究卫生

画展·闲逛·吃饭,兼聊西方人分餐与讲究卫生

作者: 溪谷流音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13:56 被阅读108次
画展·闲逛·吃饭,兼聊洋人分餐与讲究卫生

出国前便常常听到不少有关西方人分餐的说法,也会在一些饭店遇到分餐的情况。一般的说法是,西方人有着良好的讲究卫生的习惯,所以有了餐桌上的分餐形式,它体现了现代文明。

碰到这种情况,我会跟身边的人简单说一下西方人分餐的过程,这是既有的历史,可以通过阅读了解。那时接触的老外多是挑选出来公派来中国的高管,开始接触时,礼节多于随意,后来便是随意多于礼节了。很多生活细节在随意中,尤其在吃中餐时,老外们也并不在意我们的习惯。这也算是入乡随俗,与讲不讲卫生无关,也与有没有现代文明无关。

说到西方人正规场合的分餐,私下就餐的随意,特别是从他人碗中取食这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很不卫生的习惯,来到北美后便成了常见的情景。下文说的即是其中一例。

某年某月某一天。

朋友兼老师的Berry举办个人画展。捧场去。便进了城。这个城市的市中心多年没有来了。住惯了郊区,冷丁进城,只觉得满大街都是人,狭窄的步道行人簇拥,擦肩接踵。加之道上或站或坐的闲人,更把街道挤得局促,行人相对而过,必要侧身相让。

这一带是艺术区,或许特殊一些,因为今天(周六)各画廊展厅都免费开放至夜里10点左右。逛画廊,买画作的人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1. 门牌号,门灯,门环 2. 小艺术品摊

这条街道叫High St.是城区主要的繁华街道之一。20多公里长的街道两边,布满酒吧餐馆和酒店,但最热闹的地段在市中心这块约1公里左右的区间。这里是很难找到存车位的,所以,各酒家饭店便纷纷打出存车服务的招牌,“车童”一族便应运而生。

车童(因身着红制服,人们通常称之为“red boy”)替顾客存车,收费视城市、地脚及饭店档次而有别,高档酒店、赌场免费,算在服务费中,车童还可以得到慷慨小费。有些城市的有些地脚也是免费的,这个城市的这条大街一般饭店为4美元,小费另计。(说到这里才意识到,忘记拍照了。)

3.  墙壁装饰画,反映了一个年代的印象。那紧挨在一起的三母子,比画中人还专注。 4.  街头献艺也是一大街景,周围的大街小巷,每隔一段距离就是这样的艺人。 5.  三个女人一台戏,加个男的就是一个小乐队。 6.  近10点了,每个画廊仍然顾客盈门。 7.  这是一家艺术品店,决定买作品的顾客正在跟女交易员过手续。 8.  这两位橱窗模特是真人,他们不时地变换姿势和位置。

近10点,大家肚子饿了,便出了画廊,沿街奔意中的饭店而去。一路都是光景,不觉走了十几分钟,来到一家外表看去像个大排档的餐馆。这会儿想到照相了,可黑古隆冬的什么也照不上,只好写字了。外表看,门脸不大,可进去后便是一进,二进,三进,四进。呵,每一进都是满的,一直走到最里边,说是还要等上30分钟。等吧,10点多了,正是就餐高峰。逛街、逛画廊的人们刚好吃兴正浓。

看吧台有空位置,一行7人便一涌而上,刚好占满。开始点喝的。

9. 有朋友点了青岛啤酒,说是喜欢。那是自然,喜欢青岛啤酒口味的多是出身德国或北欧的人,朋友是荷兰人。 10. 下酒小菜是清煮毛豆。毛豆很新鲜,煮得也是好火候,豆荚里留有豆水少许,撒上盐巴,咬出嫩豆,清凉爽口。几个人甚是喜欢。 11. 除了正规的晚宴派对外,基本不太喜欢在其他场合喝鸡尾酒。可是,在该店的酒谱上竟然看到一例马丁尼(Martini)系列有用我的家姓命名的酒,甚兴奋,转问各位朋友可知此酒名堂。各位除了照着酒谱说些用什么成分调制的外,竟无人知晓。我断定这款鸡尾酒一定是本楼特制,显然餐馆老板是中国人。有女士听说,立即指向酒柜上方的“招财进宝”们,果然。 12. 马丁尼系列本是鸡尾酒中的上品,这个特制肯定有其特殊之处。看了成份,琴酒(Gin,又名杜松酒)、蓝莓、杏仁和奶霜。要了一份。 13. 问调酒小姐老板是不是中国人,小姐称是。那就请小姐把老板找来,一起照个相。先让小姐给摆个姿势吧,小姐很配合。转了一圈的小姐回来说,找不到老板。这怎么行,这叫办事不力。老板真不在,是不力;老板假不在,更是不力。罚。罚小姐代替老板照相,小姐仍然爽笑应承,甚是配合。这酒喝得便多出许多滋味,也算本家特制了。 14. 餐台空了出来,一行人轰轰隆隆地围坐过去。然后点菜。个人按了自己的口味点。我来一份海鲜面,加辣。这一大碗,只用了一半。

席间,艺术家们自有圈内的话题。正聊着,忽然发现有人用筷子,便提议拍张照片。一听要拍照,呼啦一下,每个人都拿起筷子来,竟然个个都会使用,别管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于是便稀里哗啦地照起来,一顿饭也算吃得尽兴。

吃到后来,有朋友自称自己碗中剩的汤甚是可口,其他人便你一匙我一勺地品起来。这让我想起国内一些很乐意宣传西洋文明的人来,说西洋人比中国人讲究卫生,吃饭是分餐,就是每人自己一份,不似国人往一个盘子里送筷子。于是,便有餐厅饭店,甚至家庭,也学起来,不学西洋的礼节,专学人家所谓地卫生方式。

其实,西方人的分餐并非因为卫生。当中国人的洗浴已成习惯的时候,西方人还认为洗浴是对神的不敬。西方人从野蛮进入文明时间并不长,他们躲到房前屋后树根下便溺的时候,我们的茅厕马桶已经相当发达。当我们把筷子使用到非常讲究礼节和卫生时,大部分西洋人直到18世纪末还在用手抓饭吃。17世纪,英国人得知意大利人开始使用叉子时,还嘲笑他们说,既然上帝给了我们双手,干嘛还要用那种劳什子玩艺儿,而美国的普通大众直到19世纪才开始普遍放下双手,使用叉子辅助吃饭。

说西洋人是为了卫生而人手一碗一盘的,应该算是依据现代文明的逻辑倒推。大量事实说明,西洋人用手从一个大盆里往每人的小碗里抓饭抓菜的时候,便已算是分餐了。那时的分餐一是贫穷的结果,是定量的结果;二是餐桌就座方式的结果(有空再详谈吧)。久之,便成了习惯。成了习惯,且被后代继承了下来,传播了开去。到了现代,由于对致命性传染性疾病的恐惧,人们往往以卫生为由,提倡分餐。这只是个果,而不是因。考察中国旧时家庭用餐,食物有限时,同样存在分餐的现象,只是这种现象因极端贫穷造成,不属流传的生活礼仪,而未成为传统。

老外们从既非亲人又非爱侣吃剩的、经过唾液搅拌过的碗里分享同一口汤,品味得坦然若素,毫无厌嫌之情。这不是一时一地之怪现象,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种习惯。我们可以宣传就餐的文明习惯和卫生方式,但不应随意发挥。最好还是多听听读读有关西方人文风俗的东西。崇洋可以,媚外也不是不行,宣传推广现代文明举止方式应该得到支持,但应尽量避免人云亦云,更不要拿自己的假想和反向推理,想当然地当人家的真事来说。

=====

一位加拿大温莎市的文友看了这篇文章后的评论(照录):

想起一件事。 

月前洋人邻居家来串门,正巧我家刚吃完饭收拾桌子,那个妈妈说,“我们家的女孩子都特别爱吃中国餐”,我说,“太不凑巧了,我们刚吃完,只留下些剩饭,不然会很欢迎你们和我们一起吃的”,那个妈妈竟然激动地说,“太好了,我们不介意吃剩的!” 

结果就是,她和她家的女孩子们围着我家桌子海吃一顿!当然,我又加了两道菜。。。

=====

(图片均为溪谷拍摄)

相关文章

  • 画展·闲逛·吃饭,兼聊西方人分餐与讲究卫生

    出国前便常常听到不少有关西方人分餐的说法,也会在一些饭店遇到分餐的情况。一般的说法是,西方人有着良好的讲究卫生的习...

  • 网上聊天就能赚钱的兼职是真的吗

    兼聊app可靠吗?兼聊app是真是假?兼聊app是做什么工作的?兼聊是一款闲聊就可以获得零花钱的社交软件,有专业性...

  • 会说话的同事

    今天在食堂聚餐,疫情以来一直都分餐吃饭,今天首次聚餐,大家情绪高涨,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聊东聊西。 说到一个客户,也是...

  • 身边的人都劝你,别和他在一起

    15年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因为聊的来偶尔一起吃饭闲逛,但是谁都没想过会在一起,仅仅因为脾气相投多聊几句过往云烟。然而...

  • 家里吃饭采用分餐制了。

    家里就两人吃饭,我们说以后吃饭还是分餐制好了一个一盘菜,碗筷用不一样的。女儿回家了也给她准备一套不一样的碗筷。 经...

  • 这应该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菜品:火锅叨逼叨

    在中国与在国外吃饭最大的区别,不论菜品,一目了然的就是共享和分餐。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讲究隐私、个体独立,东...

  • 宝宝吃饭离不开专门的儿童餐椅,知道以下原则,再也不入坑

    宝宝吃饭离不开专门的儿童餐椅,它能帮助宝宝从喂饭过渡到与家人同桌进餐。有一部分餐椅还有帮助宝宝学习坐立的功能,被称...

  • 分享英语吃饭用语

    中国文化里,人们享受一桌人其乐融融的感觉;而西方人则认为分餐制更卫生。 不同的文化背景既孕育出不同的饮食习惯,也孕...

  • 与其妒忌羡慕,不如提高自己

    今早上完瑜珈课后没什么事就决定与老师及同事兼瑜友N一起吃了个饭,边吃饭边不停的聊瑜珈,不料聊到老师的师姐师妹时,N...

  • 寒风中依旧明艳

    中午和小芳约在世博园一起吃饭。许久不见,聊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 小芳下午回去上班,我随意闲逛。上海美术馆周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画展·闲逛·吃饭,兼聊西方人分餐与讲究卫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ja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