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以前每天下班回到家最头疼的事情,就是眼看着手机被淘淘抢去。一开始我和淘妈只是为了哄她:
不好好吃饭的时候——“乖乖把饭吃了一会儿给你玩手机”
生病不肯吃药的时候——“淘淘把药吃了等下给你玩手机”
闹脾气的时候——“好嘛给你玩手机别哭了”
仿佛手机就是一剂万能药,淘淘身上发生的一系列问题都能用这个方法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完毕。其实淘淘也不是真的会玩手机,她只是想让我们放手机里的动画片给她看。
但是慢慢的出问题了,淘淘的注意力全放到了手机上去,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我和淘妈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商量好了,淘淘最喜欢听故事,我们就用读绘本的时间来代替掉淘淘玩手机的时间。
平时我去上班,淘妈就陪着孩子读。周末让淘妈休息,我来陪着孩子。慢慢地淘淘对于手机的执念没有那么深了,现在哄她的时候都改成用买书去哄。虽然小账本上默默又加上了一笔开支,但我和淘妈都觉得挺值的。
相比之下我姐他们家的涛涛可就没那么好哄了。
姐姐和姐夫他们都上班,平时就阿姨在家里带着,但是阿姨能力有限,只能保证涛涛的吃喝拉撒。
有一次好不容易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出去玩,一路上涛涛却一直低头玩手机,姐夫怒不可遏,一把夺过手机没收了。涛涛的情绪如同火山一样一下子爆发了,他哭闹了一路,姐姐和姐夫也没办法好好放松。整个旅途下来,不欢而归。
后来姐姐家阿姨有事请假了几天,我就邀请涛涛来陪妹妹玩几天,淘妈有空就带着出去溜达,陪着他们讲故事,涛涛一点也不闹,兄妹俩玩的挺开心的。只是聊到他们上次旅行的事,涛涛默默嘀咕了一句:
“他们都不陪我玩,我只能玩手机了!”
我们这才反应过来,其实涛涛这孩子不是沉迷手机,父母都忙于工作,就算是下班了也身心疲惫,没办法花费很多时间去和他交流和玩耍,他最缺乏的啊,是陪伴。而这恰恰是导致他们沉迷手机的关键原因——
1.需求被忽略,对于陪伴的需求转移到手机的依赖
姐姐和姐夫都是全职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平时根本没空陪伴涛涛,而下班后也因为工作的劳累无法给予涛涛有质量的陪伴,他们缺乏情感上的交流。
但是他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涛涛有着与爸爸妈妈交流、玩耍的需求。
当这种需求无法实现,那么孩子就只能把注意力转移到物品的身上,将对陪伴的需求转化为对手机的依赖,从而导致了孩子沉迷手机。
2.手机不需要亲子配合才能去玩,一个人就能进行
其实像读绘本、玩耍等形式的陪伴都需要亲子间的互动和配合,不是靠孩子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
而手机作为一款智能产品,连大人里都有着不少“低头族”,年幼的孩子又何尝能控制住自己呢?
他们可以自由的使用手机去探索发现,特别是在没有家长的管制下,对于孩子来说,手机里的动画片、游戏就是一种亲子陪伴的替代品,虽然一个人玩有点孤独,但好过没有。
3.家长缺乏引导,没有和孩子制定合理的玩耍规则
淘淘之前沉迷手机是因为我和淘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把玩手机当成奖励去哄孩子虽然能够哄得了孩子一时,却不是长久之计。
更重要的是我们给淘淘本来理所应当完成的事情都设置了这一奖励,所以淘淘自己也觉得玩手机是理所应当的,当这个“理所应当”变成了习惯,就会出问题了。
其实我之前也觉得说陪伴嘛,就是陪在孩子身边,带着她去玩就是陪伴,但其实不然。否则淘淘也不会经历了一段手机沉迷期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淘淘妈之前为了淘淘特意去上了堂课,我把她的笔记整理出来给大家分享:
时间投入
这里说的时间并不是大片大片的时间,而是指有频率的相对固定的时间。
平时我去上班,淘淘妈就带着孩子,下班后和周末就轮到我上场了。没有因为说要上班很辛苦就减少陪伴,再苦再累时间再少总能抽出一段时间吧。
比如周末淘淘睡前的那半个小时,就是属于我们父女俩的“科学故事时光”。就算我偶尔忘记了,淘淘也会主动来找我。我想对于我和淘淘来说,这段时间就是高质量的亲子时光,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情感投入
其实我姐和姐夫也想着好好陪涛涛的,但是他们仅仅花费了时间,却没有投入情感。
比如说他们带着涛涛去游乐场,与其说是陪着他玩,倒不如说是看守着他。让孩子自己去玩,自己却在那玩手机、打电话。
难怪上次他们的旅行会变得不愉快了,我想也不能全怪涛涛无理取闹。孩子需要的是有情感有温度的陪伴。
做正确的事情
其实像手机、电视这类的电子产品,如果家长都不能控制自己,那也怪不了孩子。
说来惭愧,其实我之前挺爱玩手机的,吃完饭来两盘王者荣耀都是家常便饭。感觉那段时间淘淘沉迷手机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后来淘妈就和我约法三章,孩子睡觉前不能在她面前玩手机。
我们用读绘本来打消这段时间,既培养了亲子间的感情,淘淘又能从书中学到新事物,两全其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