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宗根教育概述第02篇
列子御风修行,其实就是一个学习过程,其中体现着独特而完整的教育思想。笔者认为,列子教育基于精神成长,以生命成长为目标,旨在引领人如何可持续活好。具体表现在:
一、生态教育思想
列子说,“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①。”同理,圣人(老师)凝神,学生化育。可见,列子教育秉承天道,依靠精神,教育的过程,也即“化育”(先化后生、以生为目的)的过程。
列子说,“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②。”“不生”、“不化”,即自然生化,察觉不到生化,而不是通过意识努力而实现生化,更不是不生化。这就是列子教育对老师状态和境界的界定。
列子文化:教育思考列子说,“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③。”不能达到“不生”、“不化”、“自生”、“自化”,也就只有“不得不生”、“不得不化”,即被动、被迫地变更、变化。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师者已失职,而非学者太愚顽。
可见,列子教育源于天地自然之道,把人放在宇宙大背景中,从宇宙万物形成、生长、发展、回归的生态链大背景中看教育,看人的生活和发展,属于根本性、终极性和生态性的教育观。
二、列子教育定位
1、教育目标。一是自比而不他比,立足现有基础,以自身发展为评价标准。不分高低贵贱、是非对错、好坏利害,敬畏生命,命命平等,只需合道,按道成长,万物一体,面向久远。二是学为工具,习为目的,重行为及效果,教育的目的和标准是“做到”。
2、教育环境。自然环境、天地时序运行、动植物种养、老中青幼、现实条件等全要素参与,生活、生产、学习互为一体,动态运作,教育在相互认知、感受、体验、融合、自我发现和完善中进行。
比如郑州列子书院,教育环境包括园林、种植园、养殖园、天地链接场(观相台、木桩)、经禅房、才艺活动室、老年大学、小学、幼稚园、禅修志愿者等。
列子文化:教育思考3、教育前提。一是想要学、主动学、积极学,想要习、主动习、积极习,内求、内伸、内延。列子书中的教育和学习故事皆是如此。孔子也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这是人性的基本特征,怎么能“人所不欲而施于人”呢?
二是先扎根,再长干,后生枝叶。生命的根在国学与传统文化、祖宗的遗志与缺憾中生长,包括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经典等;生命的干在现实生活实践中生长,包括生产、生存、生活等;生命的枝叶在预备未来中生长。
三是抓住重点,有序实施。幼儿养习惯、育灵感,小学扎命根、体舒展,中学长命干、智慧延,成人预备未来、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皆自然。
可见,在列子文化看来,教育就是引导人的内在正能量,对接天地自然能量,内外相接、融合、合一,从而自然生长、发展、扬升、回归。其中包括体能、心能、脑能、天性培养等各方面。
列子文化:教育思考三、教育方式
1、教、育(教化)有别。教是教,化是化,教有教的流程,化有化的流程。列子说,“教明于上,化行于下④。”也就是说,凡是教(直接让别人明白或做到的行为),是对教育对象的上级而言的,即让家长、老师、长者、成人先明白,先做到。
凡是化,是对于孩子、学生、幼者而言,要通过身体力行(身教),自然启迪、引发其自然明白或做到。无论教或化,皆自然而然,循道而行。如此的教育故事在列子书中比比皆是。
2、建立生态的教育关系。命命平等,共生、共学。除非在健康、安全和习惯等方面,教育者需要专制,其他情境下都应平等相待,师者垂范。师者应在共学、共生中,先学、先“生”,而后创设情境,保障“学者”发展。
3、教育与生活、生产、生存紧密结合。
可见,列子教育不可自我中心或为己之利,擅自妄为,偏离宗旨。
注:①②③均引自《列子天瑞篇》。④引自《列子说符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