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属于【百尔所思】古文漫谈系列 作者宗伯正曜
今天刚刚读到一则旧闻,“国学大师”李敖在十二年前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在我看来大陆的文化人都微不足道。
古人云:平庸的人因个人得失而厥疑,君子则因失之德行而徙悔。
有品德的人博学于文,谦逊有礼;无知的人骄狂鄙陋,夸夸其谈。
在这篇采访里面有两段话足以看出李先生未到“行厌”的境界:
其一,李先生评价季羡林先生:“(李敖)他不是国学大师!他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他就是语文能力还不错。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了!这些桂冠,他三个都不及格的,根本轮不到他!中国有句老话:“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可是廖化后来怎么样?廖化投降了!你看三国志,70岁以后,阿斗先投降,先锋也投降了。季羡林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
其二:李先生谈及他的老师殷海光先生:“我自己心态也好,从来不生闷气,像我的老师殷海光,他是得胃癌死的!得胃癌什么原因呢?很大原因就是心理不愉快!他是哲学家、思想家,结果得了这个病死掉了,就好像神父得了梅毒死掉一样。这是不对的,他不该得这个病嘛!”
用“神父得梅毒”来比喻老师得胃癌这件事,非有德君子之所为也。
如今往者已逝,然而留者必谏!
我作为一个宗伯学(又称古儒学、古经学、古礼学)弟子,担忧天下文史圈中的学子们不能正确判断先贤的真实水平,因此以驽马下驷之才,冒昧陈闻,以《诗经》、《论语》、古诗各出题一道,并且给出其中半句的解释,剩余半句向各位学子们请教,请各位前辈长者和同辈、晚辈多多指点为幸。
第一道题:《关雎》是《诗经》开篇之首,请问第一句下半句如何解释?
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说明:这句话包含车文、参文和古文,秦朝之后的学者全使用古汉语去解释这句话,所以出现大量的注解错误。
我解释其中的半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始周城内的百姓们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大家一起去参加周文王姬昌和太姒的昏礼亲迎、告庙(拜天地)等仪昏礼举行的地点在河流环绕的始周城中心。(周朝最初的都城在陕西扶风县,名叫“周”,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城内城外的百姓们都来参加婚礼(昏礼)了,仪式盛大而且隆重。)
第二道题:《论语》开篇之首的一句话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请问这句话下半句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简单说明:这道题难度比《关雎》难度略低,这句话里包含参文、古文和古汉语,要解释起来必须学通上述三种古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半句的解释是:学会了就要经常练习和用到实处才能豁然开朗,不会僵化不通。
第三道题:分析古诗,李青莲《赠汪伦》的诗意是什么,请解释一下这首诗。
原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单说明:这道题难度最低,但是朱君佐、谢四溟、唐华亭等前辈先贤也都解释错误。我解释一下部分内容:
这首诗的诗意如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剩余的内容请学子们作答为盼。
以上三题既是对天下学子们的诘辨,同时也是向所有前辈长者告知“晚辈在古文史方面初窥门径”的一则证明文书,证明今后传道授业不至于误人子弟也。
同时也请海内外所有感兴趣的学者们尝试参与解答上述三道题,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参周大宗伯、先师孔子和青莲居士,先师孔子学究天人,仰之弥高,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圣贤;青莲居士是一位诗意大成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岂可等闲视之。
如今中国大陆文化人才辈出,如彭林先生、陈戌国先生、单霁翔先生等都是学冠天下的著名学者,此外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高洁之士,他们大都内修忠信之道,博学笃行,苟利国家而不计个人得失,堪为后辈学子的楷模,令人敬仰。
君子志于学,“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晚辈末学宗伯正曜愧齿劝言,请诸位前辈长者、同辈和晚辈学者们不以为忤,望乞原宥。
本文属于【百尔所思】古代文史漫谈系列文章,如想要了解周朝以前的《古传诗经》,请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宗伯正曜,或者请您上我的微博浏览一些秦朝之前古文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