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写作的秘诀,那就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写出让每个人都能看懂的文章。” ——井上厦
1
语言是一个人写作的基础,但能否表达清楚,或是有很强的逻辑性,却真的是一个思维习惯问题。
写文字有三种。一种,是想好了再写,一种,是边想边写,还有一种,是纯粹不想,提笔就写,那大概,就是人们说的那种无意识写作吧。
那么,自己到底是哪一种呢?
我不是一个擅长于逻辑思维的人。这在我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许多事情,是凭借着个人感情的好恶去做的,包括写文字,大都是一时兴起,又加上一些叙述和感悟,就草就了。
2
同样的文章,在不同的水平的人那里,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说意识流文字,在喜欢平铺直叙的写作者那里,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读不懂,就不可能喜欢。一篇文章,没有人喜欢,是文章的悲哀,更是书写者的悲哀。但那个人,也不可能因此而不再写文字吧。
若去除文字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作为写作者本身,文字就是一种倾诉,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嗨吧。
既然是自嗨,就是随意的,随性的,是不讲究逻辑的。有谁见过,一个自言自语的人,还在拟好了提纲进行自嗨呢。
但说到真正的文章,确实是应该讲究逻辑性的。层层深入,或者并列推进,或者传统的总分总格式,都是有理可寻的。
3
昨天晚上,学习群里有点评课。有人主要围绕几篇文章,说新媒体文字的逻辑性。几篇文章,有的,得到了肯定,有的,得到了指正。自己一篇也被选准点评。
洗耳恭听,却只得到了两句话,一句说,文章太长。一句说,条理不清,无法读下去。最主要的,文章不符合新媒体文章的要求。
每一个写字人都明白,每一篇文章,都像自己怀孕十个月的孩子,好于不好,都是极其看重的。被人家这样轻渺,心里是不太舒服的。
这件事情,倒使我忽然想起,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里,当徐志摩第一次看到,裹着小脚,穿着宽袍大袖衣服,梳着老式发型的张幼仪的时候,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真土气。张幼仪的心,一下子就掉到了冰窟窿里。
说实在的,在听到自己的文字,被人家否定的时候,感觉就是那样的。
幸好,那不舒服,也是短暂的。
4
静下心来,细细想了一下,自己的文字,在新媒体文字面前,还真像一个裹着小脚的旧式女人。颤微微站在那里,满脸通红,被那些剪着短发,穿着白衣黑裙的现代女学生耻笑了。
不过小脚女人,最终还是放了脚,剪了发,有模有样的做起现代妇女了。这不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也是一个勇气问题。
打破,或是重建,值得一次一次认真思考和努力。用独特的语言,写出每一个人都读得懂的文字,也确实是值得考虑的。
(1032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