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看过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剧中主演阿米尔.汗在人生不同时期的的体型的变化。我曾在第一次观看时一度认为阿米尔.汗胖瘦自如的变化是用特效制成,但当我再深入的去了解这部电影时,发现阿米尔汗的体型变化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当时已经51岁的阿米尔.汗演绎了男主角19岁,29岁,55岁三个人生阶段,他先以正常的体型完成了19岁的戏份(ps:已经51岁了还能用原体型演绎19岁的戏,健身真的很重要呀!),随后迅速从138斤增肥至194斤饰演55岁发福的中年大爷,最后花了5个月时间瘦成了144斤,体脂率从37%降到百分之9.8%,完成了29岁的戏份。(在此告诫各位读者,一定要饮食规律,多运动,长胖很容易,想瘦下来难呐!)
在银幕上看似光鲜亮丽,变换自如的体型,殊不知在戏外需要经历多少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要知道普通人能保持自己的体型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人家在胖瘦间随意切换。其中不光是自身敬业精神,更是其在平常生活中的严格自律,忍受了超乎常人的痛苦,承受了身体的极限,才能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才能让自己在接近花甲之年仍能保持青壮年的状态。
其实不光是印度,在很多欧美国家的审美中,我们也能观其究竟。为什么国产电影始终和好莱坞大片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什么一提到好莱坞就是盛产巨作,就能吸引全世界无数观众为其狂热,痴迷。其中不仅仅是我们与其在特效制作,剧本构思之间的差距。对于演员的审美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引领时代潮流。
就像一提到强森、杰森斯坦森、范.迪塞尔就能联想到他们健硕的肌肉,雕刻般的线条,以及满满的荷尔蒙。他们已经不仅仅是象征着欧美国家电影审美的标杆,更多是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演艺事业的热情,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众多年轻人的价值导向以及追求其同样积极的人生态度。
而反观中国,众多男演员们还在为保持自己看似的好身材而“缩衣减食”,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混迹于国内的演艺圈。这并不是抨击某一个或某一群体的男演员,这归根到底是自身为了迎合国内的大众审美以求得栖身之地的一种时宜之举。
再谈谈健美圈,当国内的顶尖健美选手还在用毕生的精力甚至用生命去追求一张所谓的IFBB职业卡,为了登上世界顶尖健美舞台时,众多国外的顶尖健美选手却早以为成为奥赛先生刻苦奋战数年。
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却极少有登上世界顶尖健美舞台的职业运动员呢?一是健美文化的流入比较晚。二是国内对全民健身的普及意识和西方国家相距甚远。当国外健身房早已开遍了大街小巷时,国内同样状态的却是网吧早已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栖身之所。
我们并不能以此来抱怨什么,国内的现状决定了这种所谓的“中国式”的审美观念。当代青少年的体质已大不如从前,全国下至小学、初中。上至大学。都在每年采用体测来统计学生们的体能情况。但单单统计又有什么用呢?无疑就是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当代学生体质下降。但又并未采取某种实质性的措施去改变这种现状。只是口头上的提倡全民健身,但在“中国式审美”潮流的影响下,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句口号也仅仅是一句口号罢了。
审美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审美的方式。对待审美,我们应该走出国门,赶追时代的潮流,切勿将自己封存在这小小的圈子内。理性的看待各种审美观念,辨识的去理解各个国家的审美文化。
审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