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经常表现出情绪一致性,当处于某个情绪状态下时,它很自动地勾起许多与此情绪相似的过去回忆.....人们偏向于寻找与目前情绪状态相近的回忆,而不是平衡外界的刺激。
--题记
《心思大开》这本书主要应用了神经科学的知识来对我们平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我们为什么减肥总是失败?立下不再胡乱购买的flag却总是失败?为什么会有七年之痒?......这些问题运用神经科学的解释就是:我们的行为受到内在分泌化学物质的影响,我们感受到的情绪其实是身体中生理和化学物质的总和;所有上面的那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我们外在的行为呈现形式受到内在的激素水平高低控制,其中多巴胺是所有欲望之源,当我们体内的多巴胺水平过低时,受到多巴胺的支配,我们会向外求,把目光放在更多的外部条件上。
减肥为什么总是失败?因为需要外在的美食去维持你体内多巴胺浓度。立下不再胡乱购买的flag总是失败?因为你需要不断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来提升你体内的多巴胺浓度。为什么会有七年之痒?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恋爱早期带来的多巴胺浓度不断下降,这个时候如果不懂得维护好夫妻之间的关系,双方彼此会很容易把目光向外索取,婚姻生活很容易走向终点。
除了对上面现象的描述分析,书中还对大脑的结构说到一个点,也就是题记中说到的那样:大脑经常表现出情绪一致性,当处于某个情绪状态下时,它很自动地勾起许多与此情绪相似的过去回忆.....人们偏向于寻求与目前情绪状态相近的回忆,而不是平衡外界的刺激。
这也解释了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失恋,或者陷入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时,我们的朋友总是会对我们说:“不就是失个恋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道理我们也都知道,而大脑的构造往往决定了我们很难马上做到脱离当下情绪,我们会自动勾起许多与此情绪相关的过去回忆,会陷入到失恋之前与对象的回忆之中,而不是把眼光放在未来,学会去向外平衡“失恋”这个既定的外在信息带给我们的生活影响。
上面说了这么多,那么那些很快从失恋中走出来,或者那些很自律的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当增强对自身的情绪或者状态的感知转态,也就是元认知能力;那些能从失恋的状态下很快走出来的人,他们会比常人更快地感知到自己现如今的状态不对,需要做出改变,感知到之后,他们会增加对自己理性脑的运用去降低感性脑对自己的行为影响的程度。
其次我觉得我们应当学会去合理地哄骗我们的大脑,那些很自律的人在面对生活的洪流时肯定也会有想放弃的时刻,但是他们比常人更加学会合理地哄骗自己的大脑;比如:对于经常晨跑的人,如何对抗某一天早晨想要睡懒觉带来的冲突?
他们会这样哄骗自己的大脑:
起床好困难,不想起床----我就坐在床上一会儿,不躺着---- 我起床洗漱一会儿,然后接着睡----- 我就穿上运动服,不下楼----我就下楼走走,不跑步-----我就跑5分钟,然后回去----.....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任务。
可见通过这套哄骗方法让我们的行动总是沿着最小阻力之路去前进,这样时间久了大脑对自己的行动也就塑造成了一套新的认知行动系统,更容易养成自律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