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卷二(上)
第五:阴阳应象大论篇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歧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黄帝说:要怎样调理二者的平衡呢?
歧伯说:如果能懂得阴阳的损益之道,就能做到阴阳关系的调整。
也就是明白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女子属阴,男子属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而阳气生于阴精,故此要懂得固守阴精,不使其亏损,人体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阳气生发出来,延年益寿,否则,就会过早地衰老了。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人到了四十岁,阴气也就是肾精就渐渐虚弱,损失过半了,一早一晚身体就已经会感觉到疲倦了。
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人到五十岁的时候,大多气血会越来越虚弱,感觉身体沉重行动不便,视力下降,听力减弱。
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到了六十岁后,阴精痿厥,肾气大衰,没有了阴精的滋养,人体九窍功能衰退,没有了精气固摄,下虚上实,鼻涕眼泪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
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所以说,懂得七损八益的道理就能固守阴精,这样就会阴阳共生,筋骨强健,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就会通过纵欲耗散真精,过早衰老。
故同出而名异耳。
这就是说人体的真阳来自于人体的真阴,也就是神气生于阴精,都来自天乙真元,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尊重原著 敬畏经典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