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18:59 被阅读6次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小者隐于野,独善其身;中者隐于市,全家保族;大者隐于朝,全身全家全社会。

出处一说是魏晋时期民间所流传,另一说是出自《道德经》。

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隐居不是形式,而是内心的向往,如果真心向隐,在人群中也是真隐士。

有能力的人希望依赖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

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卧虎藏龙之地,这是指中隐;

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野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隐者。

汉武帝时的东方朔提出了朝隐。朝隐即隐身“金马门”中,把独立自由的人格巧妙地融入宦游之中,既能做官,又不同流合污,甚至还能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作一些力所能及利国利民的好事。

唐朝白居易的诗作《中隐》最先把它通俗易懂地归纳出来: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与其千辛万苦求诸于外,不如回过头来反观自己的心灵。只有和自己和谐相处,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心无所系,随遇而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

相关文章

  •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等。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

  • 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小者隐于野,独善其身;中者隐于市,全家保族;大者隐于朝,全身全家全社会。 出处一说是...

  •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这句话自古流传很广,有很多版本,如:“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等,说的...

  • 合肥最文艺小街-找寻你心中的恬静(旅行必去之地)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小者隐于野,独善其身;中者隐于市,全家保族;大者隐于朝,全身全家全社会。 ...

  •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

    父亲走后,我感觉弟兄姐妹之间聚会沟通较之前少了很多。以前有父亲在中间,聚会频繁,父亲也会询问各自生活工作烦恼问题,...

  • 中隐

    《中隐》 —白居易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

  • 要不,咱们逃到终南山去吧!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 我还是向往那种小隐的生活

    自古就有隐士,其实每个人都是隐士。所以就有这种说法,“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真正避世而居的...

  • 赵玖的东方精神《隐》

    老子《道德经》说: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 有能力的人希望借助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

  • 《中隐》 白居易

    《中隐》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ju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