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为止;不管网络上还是市面上出版的“道德经”解读都是不完整、不连贯、不接地气、无实践性的“道德经”解读版本。这误导了很多大众读者。
”道“的博大想阐述的基本清晰,字少了是不可能的。
这个软件最多5000字。而我的解读将近一万多字。所以各位请按序列逐段阅读!
目前已解读到第十章了。后面的章节均在2-3千字,所以可以在这里原文发布。
道德经解读中、很多词汇、成语、是本人原创、但都通俗易懂。
看完《玄一》的解读、你将会对大道有初步的理解。
老 子: 「道德 經」:第 一 章
(1-2)
“修真”欲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金丹大道”的宇宙哲学思想、玄学思想、以及后世的“大德高道”佛家高僧、都把它奉为“丹道修行”的、无二的经典圣经。
那么站在修行修真当中的“欲”、该怎么表现呢?这种“欲”代表着是一种“守窍”的方法。道家也好,佛家也好、都把它叫“禅”、就是禅定守元意思、最终达到虚极空无的神仙道境界。
而对于普通人来讲、修行是能够让家庭幸福、事业兴隆、健身强体、养生保健、青春常在、颐享天年、和获得长生久视之道的目的。不管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这种愿望会越来越强烈。但,不管什么样的养生保健方法,它都要归根于老子的“大道修真”范围之内。因为最根本的原因是“道家思想”它所拥有的是夺天地造化的修炼思维。
修行的过程是让阴阳二气调和,平衡的法门过程。
就拿我们是凡人来说、只要情窦一开、童体一破、则,真阳走失、命宝已去、自身出现阴气上升,阳气下降的状态。所以,要想得到长寿延年之效、必得天地造化之玄、方能摄取“真阳”追回“命宝”、使童体回归。这一切都归于“阴阳之气”。
什么是“气”我们这里讲的“气”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气。而是宇宙之初始、生于先天之先、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元气、它是宇宙的本源。
故、夺先天一气,是我们修炼的“道”之法门。
作为一个普通修炼者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清净无欲之心、博爱慈悲之心、体内的先天之气将无法升起、天地之间的浩然元气也无法进来。故而:无欲则心静、心静则生景、景生则妙观、妙显则合真。
我们在打坐的时候要保持“无念”状态。如果“有念”的情况下怎办呢?那我们就去“观”、观什么地方呢?就是观自己气的运行。把“气”守在“丹田”下、或者丹田中。这就是“观”的一种妙用。最后逐渐达到“无念”状态、以至于“空虚”状态。
道家把修行修真的地方叫做“观”或“宫”、“慈航道人”观音菩萨也用了“观”。这个“观”就是要自观,内观,反观、观天,观地,观自在、观而自然、自然而观”。最后“妙观”、妙观而不着象、以免出现幻境。通过“观”而修炼真气、达到身心,自然,天地合一的境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无名”和“有名”同出一处、是以“道”所化、以“阴阳”所化、以“气”所化。任何物质,只有在“有”时,才可以“名”、“无”时,不可“名”、是初始状态、无名无姓、无大无小、无形无相、不生不死、为“无名”。
但不管“有名”或“无名”、他们都来自“道”本体、他们拥有共同的母亲。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叫法不同,称呼不同,名字代号不同。
“同出而异名”看上去比较好理解,但意义非常深刻。哲理性贯穿宇宙。告诉人们,不管宇宙如何变幻、天地如何更迭、时空如何转换、维度如何扭曲、他们的顺序和出处都始终如一。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在看待万事万物的时候,如果报以“无欲”状态,那么你会看到事物的更多内容或者本质、让你从一维空间到十维空间的一个认知和透析。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那么何为“玄”?玄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概念。“玄”代表着宇宙万物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维度、不同氛围、不同气场的条件下所表现,所释放,所折射、所演化的无极形态。
无论他们是以“无名”还是“有名”的状态,都存在于“玄”奥妙。而“玄”又不仅仅体现当下的“玄”的状态和境界、而是一路无穷变换和演化。
“玄”是宇宙大千万物的众归法门、称其为“玄”、那是因为“有名”和“无名”这两个状态过程是人们从未见过的,是“道”的博大而自然演化的描述,和我们的纯物质世界完全不同,没办法用我们这个世界的语言把他完全的描述出来,所以称作玄。
我们人类目前只停留在“有”而“已名”三维世界中。所以我们一直试图用“大道”观去认识新的领域和空间、去发现物质本身的本质、和超物质的玄化能量、天人合一、进入到更高的维度世界。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对“玄”又一次的重叠深入。重度解析事物无限演变结果。道是宇宙的终极本体和万物存在的总根源,超绝名相,难以规定。“玄”训诂义为“幽远,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而幽、又训为“隐”。“道”的本质是有和无。有、即是(现象,功用)无、即是(本体,本原)的统一。
“玄之又玄”即用以递进否定的方法形容“道”体的幽深神妙以及创生万物过程的深奥难测。现在全世界都共识一个观点、就是万物一体、万有相同、说明玄之又玄是构建一体化的所有玄妙元素、和互为因果的相生相克的演化过程。
修行各种法门,“佛道”也好、任何其他宗教也好、最终都要殊途同归、万法归一、宇宙万物、一切的神奇玄妙、深不可测的奥妙、都要归于“大道”、从“大道”而出。故为;众妙之门。
总结论段:
如果运用在显学上、今天的霸权、王道、民主、中央集权、军事、科技、艺术、政治制度、包括人生的修炼、和幸福、以及生命的中级回归等、都可以从“众妙之门”打开。
如果以宗教神学的理论来看、婆罗门实际上信的是上帝教。因为它所认为的、从无到有的理论是、是由第一因的主宰神所发生的。但在佛家的理论里和道教理论里都是不承认的。也不承认有一个绝对权威的主宰者能够左右万物。它只是说、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是一种因果互变的思想、在一种万“有”状态下的形成、也就是说只停留在单一“有”的阶段徘徊、无法去解释在“有”之前的时空形态。
老子的“有无”观、不但在阐述了事物的“有”而“名”,名则实、“无”而“空”空则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大道”相对论的同时、还互为因果论。可以说贯穿终和了一切诸法、诸教、诸术之后,但又不尽限于此、因为还有更多更多…
但“大乘佛法”与“道”有相近之处、因为因果是互为互通的。
我们对以上“道”做个总结和分层归属:
何谓“道”?
道生宇宙大千:
宇宙生天地,天地育万物,谓法。
天地循回往复周而不殆,谓则。
无极自然、太极使然、数极亦然。
道法自然,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最后;我们引用老子之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掌握自古以来的规律,去理解今天身边发生的所有事,能够古往今来无所不知。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今天我们在新的时代,新的文明,新的社会里来传承延续老祖宗的道统。我们可以做到把华夏文化工程再往上溯源、把伏羲神农所创生的和守护的华夏昆仑文明发扬光大。
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华文化、中华王道、华夏天朝的“大道”思想可能会统领世界、福泽人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故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引用伟人演讲)
道、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天上的太阳、光彩夺目、福泽众生、福泽过去,福泽现在,也将福泽未来、并且持之以恒。从未有人觉着太阳过时了、老了、不实用了。
所以传承中华本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本章内容较多,时间稍长,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下集再见!
道德经解读;玄一山人解读:玄一山人
校验:牙子
微信:2640818711
--中华国学独立研究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