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0月22日 星期天 晴
有一个人一生潦倒落魄,生活过得很不如意,便去问一位智者该怎么办。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你说这水是什么形状?”落魄者摇头:“我不知道,所以向您讨教。”
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落魄者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落魄者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这些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见了。智者弯腰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就如人的一生!”
落魄者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说,社会处处像一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迅速地融入社会环境。但是,人也有可能在社会这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
其实这就是水的一个特性:“随机应变”,水深可藏蛟龙,水浅处可育鱼虾;汇聚形成大海则可滔天巨浪,分流后到土壤中可变无形来滋润万物;遇热可以沸腾成为蒸汽,遇冷可以冷却成为冰块。无论外界的情况怎样变化,水永远都能顺应环境的变迁,谦逊包容,通变天下,不争不夺,不失本性。
落魄者说完,就默默等待着智者的回答。“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毕,智者带他来到门外。在屋檐下,智者伏下身子,指着青石板台阶上的一排凹处,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你看,这些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落魄者遂大悟:“我明白了,人既应该融入环境,但又应该像这小小的水滴,纵然柔弱,也能在如此坚硬的地方留下自己的痕迹。”智者含笑点头。
水滴可以穿石,人柔可以克刚。这不仅是有效的制敌之策,更是做人的艺术境界。柔,并不是胆怯,而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做人不仅要懂得“曲则全,枉则直”的道理,更要有水滴石穿的坚韧和耐心,要能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43b76f8571ba1e8d.jpg)
老子最推崇的就是“水”,他把水作为人格的最高写照和完美表达。他谆谆告诫世人言谈举止要如流水行云,循循善诱、悠然洒脱,对人要亲切自然,以诚相待,老实厚道。老子的《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那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最有力量的人就像水一样,外表看起来柔弱,但因水能够与万物融合,顺流而下,顺势而为,不会强硬地跟万物针锋相对,而且总是到人人都不愿意去的低下地方,所以才能“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具有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与世无争的情操、宽厚诚实的作风。
这样的人因为像水一样的谦虚,像水一样的渊博沉静、浩浩汤汤,形态可根据环境需要,进行万般的变化,处江湖之远,则与百姓打成一片,悠然自得;居庙堂之高时,他又能全力以赴默默付出并不求回报……
这才会像海一样赢得万物归心。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海,是因为它有包罗万象的心胸和接纳百川的谦逊。人一旦懂得谦逊才能获得人生的真谛。
懂得谦逊的人,就能够虚心接纳来自不同阶层的意见,也能能虚心求教不同的人。懂得谦逊的人,必有一颗包容大度的心胸,必定成就大事。何必处处与人争高低呢?越是强悍的人结局越是悲惨。
虽然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做人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水那样的完美境界,但是依然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做人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哪怕只学得其中之一二,也足以受益终身了。
比如“心静如水”,做人要如水一样,始终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不要有过分地贪念和私欲。水的本性是清澈平和的,如果刻意去搅动就会变得浑浊;如果堵塞不让其流动,就不会纯清。这就好比“人之初、性本善”,人心最初都如水一样清净明澈,但流落于世,难免会被迷惑,就像水中进了泥沙一样变得浑浊。如果人心能像水一样经常流动,经常用健康美好的东西去净化,那么就会变得像水一样清净明澈,没有杂念。
做人如水一样,就会拥有有一颗善良的心,纯洁的心,包容的心;做人如水一样,就会有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就会有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做人如水一样,就会有忍辱负重、随机应变的能力;做人如水一样,就会有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魄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