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gela自在
尝试过某一天早晨,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准备上学。从起床,整理书包,吃饭,穿衣,到步行上学。不做无用的催促。结果是,孩子比往常晚了10分钟。
这让我反思一个问题。一方面是每天早晨对孩子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三催四请,生气发火,包办代理,鸡飞狗跳地去上学。另一方面是让他自己去逐步完成每一件事,学会抬头看时钟,哪怕会出错,会比较慢,会迟到。相比而言,扰乱孩子的自主性和迟到10分钟,哪个付出的代价大呢?
每学会一件事情之前,都可能要经历反复试错的过程,而大人是有多焦虑,要省掉这些正常的成长过程。
有些代价,是付出的早与晚的区别。
想起自己,在大学毕业之前,没有学习炒菜做饭,完全是那种大人要是出门,自己就等着饿死的状态。直到成家以后,才开始磕磕绊绊地学习炒菜做饭,期间不断的受挫,受伤,失败。在孩子的眼中,吃妈妈炒的饭菜,像试毒一样的为难。就算如此,也是继续尝试,学习,失败与重试。
小儿子小时候,喜欢在厨房转悠,帮忙做饭炒菜,收拾碗筷,洗碗,也喜欢晾衣服,叠衣服等等。也许是看着大人做,他觉得好奇又好玩。
随着慢慢长大,发现他不太愿意去做这些事情了。反省一下,很可能是在他做事情的过程中,因为还不太熟练会犯错,甚至会帮倒忙,被我制止,为了效率,觉得还是自己做做省心一些。每当他制造出混乱的时候,我都能感觉有一股火冲向脑门,即使不说,孩子也能感觉出来。久而久之,孩子怀疑自己是真的做不好,也不愿意做了。
出门送哥哥上学,因为赶时间,也总会催促他快点穿衣服,结果是,他穿衣服越来越费劲,也越来越讨厌穿衣服。
今天,我在叠衣服的时候,我对小儿子说:“你小时候很喜欢帮忙叠衣服啊,拖地,扫地……” 他回答了一句:“后来,你都不让我做了。” 的确,一句中地。
有时候,大人会觉得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然而,仔细想一想,其实他们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他们怀着对生活和劳动的热情,用自己还不熟练的双手,多少次跃跃欲试地说:“我来,我来。”
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不一定需要辞藻华丽的鼓励之词,如果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能做到允许他们去尝试想做的事情,允许出错,也允许有不那么理想的结果,其实,就是在告诉他们:“去做吧,你能行,任何结果都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