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这是一个男人的奋斗史,平凡而不平庸的故事
01
白岩村住户散落在大山向阳的一个小坡上,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多久已无人记得清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贵州的大山,就在这里老去了,就像天上的星星安安静静地存在和湮灭,不知春秋。
多数情况下,白岩村的村民一生都会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和死去。出生时是喜庆的,死的时候亲人们流几滴泪,就进了坟,在地上多出个土堆。对活着的人来说,生是喜庆的,死的时候除了至亲好友会悲伤之外,大部分人也是喜庆的,就像吃满月酒一样,程序差不多:挂礼、吃饭、道喜或者节哀,然后叹息几句。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人们的生活又会回到平常的日子:各回各家,喂猪、打草、摘菜、吃饭、干活……若是农闲时间,一堆大人晚饭后聚在坝子里插科打诨,摆龙门阵。小孩子在角落里玩新捉的蛐蛐、蝙蝠、壁虎等小“宠物”。
这并非说村里人没有感情,相反他们对待事情的处理,感情上大部分都是真挚的,但遗忘也是真挚的,事情没到自己头上,又怎么能感同身受呢?毕竟每个人都善于遗忘,特别是与自己不甚相干的人。然而生活依然要继续,生养死葬不过是无聊时才偶尔提起的一个感叹句而已。
今天我们要写的主人公,是何家的人。在白岩村里的何家大有来头,听说是国民党抓壮丁,从四川那边的大户人家逃难逃过来的。一开始一家人为了保住三代单传的苗,住进了荒山莽林里,没想到国民党是避开了,可是却有一些“不速之客”常常光顾,大蟒蛇常常来偷鸡、吃蛋,或者就直接悬挂在草房的梁柱上吓人,最可怕的是常常有大猫来作乱,虽然这些东西点火把或者开枪就能吓跑,但是在深山里,太怕孩子被大猫或者蟒蛇叼走,所以这何家人辗转找了好几个地方,看中了白岩村这里与世隔绝又偏僻的位置。的地理位置,出钱买了薛家旁边的房子以及几块地,也做起了真真正正的贵州人。
何家就何炳辉一个独苗苗,一家人都把他当宝贝一样疼着,何炳辉的两个姐姐也嫁给了白岩村隔壁的梅子村和更远一点的高山村。由于这何炳辉自小是个少爷命,没怎么受过苦,加上五官本来就长得清秀立体,皮肤细腻白皙,像个玉人儿一样。当他出现在村里时引起了不少的轰动,白岩村的妇女都争着把自己认识的合适的小姑娘介绍给这何炳辉,恰巧那时候何炳辉已经十三四岁,也该谈婚论嫁了。
何老爷子也不太管,专心于庄稼地和怎样生财,对何炳辉也放松了管教。何炳辉像个笼子里的鸟一样放开了束缚,有了不少的风流韵事。山村里的女人保守的也有,放荡的也不少,特别是有些结了婚的妇女,对英俊男人的渴望和男人对别人媳妇的渴望是差不多的。而一个女人只要有几分姿色,要想引诱男人到床上云雨欢乐,简直是最容易不过的一件事。在晴朗的天空之下,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常有潮湿和糜烂,况且山高林密,人想要隐藏点东西也简单不过了。
据老人们说,当年这何炳辉是个风流的主,和不少人家的姑娘媳妇好过,后来娶了媳妇也不检点,被女方的几个哥哥收拾过才变得老实了,而在他媳妇死了之后,又娶了现在的妻子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何炳辉的光辉历史也再鲜少有人提及,和他一样活到八十多岁的老人已越来越少,而何炳辉也俨然成了一个慈祥的老头,与老伴感情甚笃。四个儿子和两个个女儿也成家立业了,何家在何炳辉这一代算是真正的开枝散叶,壮大了家族。
何炳辉的四儿子何建国是本文的主角,他是一个勤劳的庄稼人,娶了个貌美有文化的教书媳妇,据说他媳妇是瞧上他的俊和踏实,才嫁给他这个庄稼汉的。在那个吃饭靠工分的年代,嫁给他就像有了稳定的保障一样。当时何建国媳妇是一个中学的老师,追求者有四五个,但都没人比得过何建国。
何建国媳妇姓许,叫许燕,给他生了四个儿女,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为了躲避计划生育,何建国和老婆东躲西藏,老婆因为超生也没了工作。两人终于在生下大女儿七年后生下了小儿子,自此,传宗接代的使命才算完成了。何建国和老婆在村子里也才算抬得起头,堂堂正正做人了。虽然何建国所在的白岩村重男轻女很严重,但何建国自来没有偏袒儿子,而是把每个子女都当做全家的希望,曾给子女们说书读到哪里,砸锅卖铁也会送她们读。“我们家每个都是幺儿。”当然,何建国的“教育政策”也在十多年后让他和妻子感到无比的自豪,四个子女都考上了大学,走出了白岩村这个小村子,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02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政府的号召下,何建国的儿女及同村的其他适龄孩子都去上学了,每天要有四五公里的山路,才能到高山村的小学里读书。那时候,打工潮也吹到了白岩村,这里的大部分男人但凡有点气力和胆量的,都想出去挣钱,儿女和庄稼地都丢给了自己的媳妇,男人们组成男人帮南下去赚钱了。何建国考虑着未来儿女的花费,和许燕商量过后,也决定南下打工。
何建国和同乡人辗转到了海南的一家养猪场里工作。白天就下货,扛着一袋袋大过身体两倍三倍的料包,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因为是计件工,只有加快步子多扛几包才会多赚几分钱。海南潮湿闷热的夏天,只有中午那段时间在陈旧的三叶风扇轱辘扇着风,何建国才会觉得肌肉放松了许多,骨头似乎也不那么疼了。汗流浃背的男人女人躺在一片公共休息区,男人大多赤身裸体,女人也是汗衫短裤。
后来回家的何建国说,当时为了多省点钱,他除了白天卖力抗包之外,还要在晚上去给猪配饲料、扫卫生,就为了多赚钱,那个年代,穷怕了。和何建国一起出去的人大概有二十来个年轻人,但十年后,实实在在赚钱修房子搬出村子,第一家四个子女都成才的,五六十户人家里也就何建国一家。
从九几年开始南下打工,到o8年衣锦还乡,在白岩村也确实只有何建国能做到。在何建国七几年读书的时候,他就是全生产队最聪明的学生,没有之一。高山村的校长曾经给他说过,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像何建国这么聪明好学的学生了。从小学到初一,何建国都是全校第一名。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摆脱农民锄头改变命运的时候,他毅然决然退学了。因为何炳辉在早年风流时把家给败光了,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又因为生了何建国等五兄妹,日子越过越穷。
渐渐地,何炳辉也老了,儿子们也开始成家立业,何炳辉贷款高利息给大儿子修新房娶媳妇,大儿子是欢欢喜喜的娶了媳妇,建了新房,但是却没了良心闹分家。并且何炳辉为他结婚欠下的高利贷大儿子也一口咬定:“给我娶媳妇是你当爹的责任,我不欠你的。”相当蛮横,而何炳辉自来就宠爱这个大儿子,想着还有三个儿子帮着还债,就把债务揽了。把家当分了一些给大儿子,算是分家了。没过两年,二儿子也如法炮制老大的伎俩,也分家了,何炳辉又欠了一屁股高利贷,家产基本为负数。至此,整个何家只剩下何建国是家里最大的男丁,何炳辉看似豪气冲天的揽下责任,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庄稼收成也不好,高利贷就像个吸血的水蛭一样,永远喂不饱、还不完。对于何建国大哥和二哥的做法,从人性自私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但从道义来看,算得上是薄情寡义,吃人不吐骨头了,可是那时候就连何建国也才十一、二岁,根本没有话语权。
眼看着家里没了顶梁柱,两个哥哥又各自成家立业,不再帮扶家里,三姐也出嫁了,只剩下何建国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不能再要求家里让他读书了,他主动退学,他要撑起这个家。当时他才十四岁啊,心态上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
高山村的校长和班主任听说何建国要退学,极力挽留,甚至在那个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校长提出会资助何建国一直读完书,但何建国拒绝了。何建国已经不可能再安心读书了。他还有年迈多病的父母、尚不懂事的弟弟、妹妹一大家子人要照顾,叫他看着日子越过越穷,村里人越来越欺负人,他何建国做不到。退学不遗憾吗?遗憾又能怎么办呢?何建国每天忙完农活回来之后,有时候在枕头下面翻开保护的完好的课本,一个人默默流泪,想要读书改变命运这条道已经没希望了。他心里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把这个家立起来。
那时候何建国说不读书了,他的大哥二哥以及两个嫂嫂是非常开心赞同的,因为这样子家里老爷子何炳辉多了一个帮手,赚钱会更快点,说不定还能在老爷子身上抠一点下来。何建国租了别人的很多土地,每年除了交租金外,剩的都是他的。他种西瓜,没钱买化肥,就用粪缸背大粪,走两三公里山路去浇灌秧苗,每天心思都在怎样种好西瓜上。当然,种玉米和水稻也一样,何建国倾尽心力照料他的庄稼,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在何建国十八岁的时候,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能手,不仅把房子修葺一新,还还干净何炳辉欠的债,但余钱并不是很多。
就在何建国十九岁的时候,何建国常年在庄稼地里劳作,练就了一身紧致的肌肉,人也长帅了,但浑身都是黝黑黑的,看起来又比实际年龄大了不少。同时,小妹也长大了,出落成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说亲的人来了好多,虽然当时生产队里何建国是一把能手,但也只是在种庄稼方面。对于男女之事,他还是那个十四岁含羞的少年,他喜欢的人他从来不敢接近,以至于他喜欢的那个姑娘被人提亲定下了,他也只能暗自神伤,安慰自己这样负担重的家庭,说不定她不来也是件好事。
03
在自己的事上都这样在木讷的何建国,在面对小妹亲事的时候却突然开窍了。原来何炳辉要把女儿嫁给同村的一个男青年,但是据何建国所知,小妹喜欢的人是梅子村一个叫王家国的男青年。这个王家国之前来白岩村干过一段时间的活,手艺功夫了得,是个好木匠。人也踏实,是个好人。但是这王家国虽然和小妹也有交流,喜不喜欢小妹何建国就不知道了。他看着何炳辉大有包办婚姻的势头,小妹又整天闷闷不乐的,就自己走了一趟梅子村,装作无意地说:“最近家里提亲的人很多,小妹过段时间可能定下来要出嫁了,哥们到时候去喝杯喜酒……”
他后面再说什么王家国听不进去了,只是呼吸紧促、满脸通红、声音暗哑地沉默着。何建国看着情形有戏,就缓和说了一句:“我家小妹现在还在家里闹呢,还没答应。”王家国依旧脸红脖子粗地沉默着。
何建国眼看气氛尴尬,一口喝光杯子里的茶,拍拍王家国准备要走。突然,王家国蹭地站起来,抓住何建国的手,大眼盯着何建国,眉毛皱起,像下定大决心一般的说:“何哥,你帮我稳两天,我准备点东西提亲。一定要告诉小妹,叫她别松口。我喜欢你家妹子,这点你也应该看出来的。我会好好对她的,这个忙你一定要帮啊!”
何建国没想到这王家国这么直白,有胆量,态度也诚诚恳恳,心想这事算成了。心里一喜,何建国就哈哈哈地大笑起来,壮实的大手使劲拍了王家国肩膀几下,点点头,又忍不住说:“好小子,我家小妹没看错人。”后来虽然何炳辉还想要女儿嫁给同村的一男青年,但由于这几年来全家基本上都是何建国在赚钱养家,人说话也有分量。何炳辉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也就放松了口,小妹在次年嫁给了王家国,两人勤勤恳恳养牛种地,农闲时王家国就去给人做木匠,赚钱补贴家用。
不五年,小妹前后生下两个光脚小子,并且这两个男孩子都先后考到了北京的重点大学读书,哥哥已经在读博士了。王家国家的爹是老红军,一家人大堂中间供着的与一般人家的神龛不同,他们家供的是毛主席等历届国家领导人,是一个又红又专的共产党员家庭。王家国虽然没入党,但培养出来的两个儿子都入了党成了党员。他们家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家里的作风也是实干、知行合一,所以虽然是农民,但理论基础,价值三观等都比一般人强。这些在农村简直是一股清流,但实实在在的培养出两个有用争气的高材生,不得不说王家国和小妹两夫妻是非常值得人佩服的。
说完王家的兴盛事迹,回头来看何建国。何建国在小妹出嫁后,仍然是每天忙到天黑才回家吃晚饭。眼看着何建国年龄都21了,还没有谈到媳妇,村里人也开始为他张罗。何建国的妈妈心里着急怕儿子年纪大了变成光棍,就四处托人打听,哪里有年龄差不多的姑娘,请人给告知一下。就这样,时间滑过皮肤,一晃23了,何建国这两年虽然前前后后相亲过四五个姑娘,但不是那姑娘有喜欢的人了,就是自己瞧不上。何建国也没啥心思,所以也没有争取表现的动力,相亲就这样一次一次黄了。直到知道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孩子都已经生二胎了,何建国才觉得自己也应该结婚了。
一天,何母神秘兮兮地对何建国说:“你还记得小河坝的许燕吗?现在是个大姑娘了,还是个老师,长得也好看,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看上咱们家。”何建国还没插上嘴,心想这许燕还是厉害,都已经是老师了,不过又怎么样呢,我去会会。没想到何母语出惊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