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感悟ABC》悅己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人类大幸:我们再无生命之祸与精神之灾!

人类大幸:我们再无生命之祸与精神之灾!

作者: 感知主义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07:17 被阅读5次
人类大幸:我们再无生命之祸与精神之灾!

王建平:《生命还在,理念变了》

生命存在是人对自我存在最基本且不可动摇的认识,人将感知关系和感知运动中的感知体看作为生命体,把其他存在看作为非生命体,这是一个粗糙的、肤浅的和极不科学的区分。就是这个无意识的区分,导致存在关系的破裂与瓦解、矛盾与对立、颠倒与混乱,这就是人类苦难存在的祸根。

生命只是现象,生命的存在本质就是感知,是事物存在本质关系中的感知体。用生命观解释世界是利用关系,生命利用世界来获得存在;用感知观解释世界是感知关系,感知体与世界(被感知体)在感知运动中共同存在或互相存在。生命离开世界可以存在,感知体离开被感知体不能成立,这就是两个解释概念的本质区别。

生命与世界的关系演绎出利用、竞争、对立、分裂、冲突、杀戮、灾难,人类文明在生命与世界的关系中产生,本身就是各种矛盾与对立关系的调和体,是对于生命概念的冗长的免强的艰难的背书。从生命现象出发来建立存在立场,除了误解世界和扭曲世界。更只能分裂世界和毁灭世界。

生命就是感知的运动的一部份,生命作为感知体才是它存在的本来角色。生命现象不能概括人的存在,生命只是人存在的一种表象,感知才是存在的本质。无论是生命本能的现象还是精神意识的活动,它们都出于人感知的需要和服务于人感知的目的,所以,感知才能更合理、更真实、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地表达人的存在。

生命是感知在进行,生命就是感知,生命就是感知的存在。人不再追究生命是什么,人们都在追求感知到什么;人不再认为生死是开始和结束,人在意开始感知传递感知和结束感知。生命不再是存在的目的,感知才是存在的目的。生命的表象仍然继续存在,但生命的解释变了,意义也完全不同。生命伦理替换为感知伦理,生命道德替换为感知道德。当人的生命特征作为数据保存并永久延续运行在智能网络数字系统中的时候,人永生的伦理依据就成立了——人的感知个性永远不会消失。

人不再在狭窄的生命桎梏中受难,贪生怕死成为古老的话题,人脱离生命观念的压迫之后,生活于高质量的感知状态中。生命的现象还在,存在的理念变了,人就活得却大不一样了。

《精神还在,构成变了》

精神性存在是人的存在特征,但人的精神世界却是一个盲区、误区和灾区,人们并未意识到:精神空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是深不可测且无边无际的黑洞。人类无可奈何地将自己埋葬进黑洞中。

人必须通过精神认识世界,人用精神来包装世界,人用精神来解释世界。当存在成为人的精神事实的时候,精神已经将人包裹成一个茧,人与事实之间相隔着精神距离。

人意识到精神的存在性质,并利用精神来主动改变存在和创造存在,人这才成为精神的主人。精神走出无意识领域,精神公开的有意识的服务于人的存在目的,精神成为人有目的的工具,人有了精神主动权,精神构成发生改变,人便拥有另一种精神现实。

精神不再是个人的、封闭的、晦暗不明的存在,精神公开是人的解放形式。精神作为感知的主要活动,没有必要只运行在不可见的意识区域、心理区域、情感区域、想象区域和思想区域,精神外在化、公开化和事实化完全改变了原有处境,人会毫无保留地进入共同的感知生活。精神空间成为感知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区域,成为人耕耘、播种、收获的大花园。

人的精神成份不再是孤独、防范、猜疑、恐惧……人的精神表征显著而理所当然地存在,并且明确地交流互动: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说,没有什么要求不可以表达,没有什么心思不可以交付他人。心情不再是独自的,心意不再是暗藏的,心灵不再是自我的,精神不再是无助的。人的精神形态彻底改变:自信、自在、自由;积极、外向、乐观。人的精神与行为一致,人的精神与愿望一致,人的精神与结果一致。在存在的精神过程中,人是自觉的和理性的,人是自由的和自在的,人是愉悦的和幸福的。

精神构成世界,人已经善于主动构成精神的感知世界。当精神与物质同时服务于人的感知目的,精神焕发出巨大的效能,精神性感知极大地扩展了人的感知范围和感知空间、极大地丰富和加强了感知内容、极大地影响和改善了感知过程。

人的精神内容与感知内容一致,人的精神愿望成为事实的感知,人的整体存在再也不会分裂。感知世界和精神世界重合,这就是人类存在的终极形态。

相关文章

  • 人类大幸:我们再无生命之祸与精神之灾!

    王建平:《生命还在,理念变了》 生命存在是人对自我存在最基本且不可动摇的认识,人将感知关系和感知运动中的感知体看作...

  •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生命无常 世事难料 天有不测风雨 人有旦夕祸福 福与祸 紧密相连 福兮 祸之所伏 祸兮 福之所依 祸与福 可以相互...

  • 闲暇•撰文•自醒

    少年得志,必有余殃。吾也未避之,少年得志大不幸之祸。 生不经灭顶之灾,不知世! 吾之祸,降于而立之年。尚不晩...

  • 仁义礼智信人类精神有德之数

    仁义礼智信人类精神有德之数 尘世行人生命等级层次不同,尘世行人的有德、缺德与无德,在于其仁义礼智信人类精神有德...

  • 沉默

    有些话,不准说 纵使是真理 也要付出生命或人身自由的代价 有些话,不能说 即使没有杀身之祸牢狱之灾 也会带来极端麻...

  • 2018-02-17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谓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依,读之不解意为哪般?

  • 玄一山人 | 新时代道德经 | 三十八章

    玄一山人 | 新时代道德经 | 三十八章 原文 臣不可愚忠, 子不可愚孝。 愚忠国之祸, 愚孝家之灾。 ...

  • 《周易》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成语

    成语 ⽆妄之灾 出⾃: 《周易·⽆妄》:“⽆妄之灾:或系之⽜,⾏⼈之得,⾢⼈之灾。” 解释: 意思是没有胡...

  • 祸兮福所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老子》。 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要辩证的去看问题,矛盾中寻求统一。福与祸是可以互...

  • 读书笔记

    凡艺术作品中皆有作者之生命与精神, 否则不能成功。 古人创作时将生命精神注入,盖作品即作者之表现。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大幸:我们再无生命之祸与精神之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vj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