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经》之中这样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皇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君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翻译过来就是:有一个穿着青色衣服的人,名叫黄帝女魃。当初黄帝和蚩尤相争的时候,蚩尤制造了多种兵器用来攻击黄帝,黄帝便派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去抵御。应龙积蓄了很多水,而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掀起了一场大风雨,应龙败退。于是黄帝就降下名叫魃的天女助战,据说她又名旱魃。很快雨被止住,于是黄帝得以杀死蚩尤。女魃因神力耗尽而无法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雨水。叔均将此事禀报给黄帝,后来黄帝就把女魃安置在赤水的北面。旱灾的危机得以解除,叔均便做了田神。可这女魃并不安分,常常到处逃亡,所到之处都会出现旱情。要想驱逐她,事先要清除水道,并疏通大小沟渠,然后向她祷告说:“神啊,请向北去吧!”据说这样便能将女魃驱逐,从而求来大雨,旱情自然缓解。
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之中,女魃作为黄帝之女,因神力耗尽而不得返还天上。居于北方,于是北方干旱,而应龙居于南方,于是南方多雨。在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时期,蚩尤原本属于炎帝治下的部落首领,因炎黄大战后,炎帝战败,归于黄帝,蚩尤新生不满,遂脱离炎帝,其随后向炎帝部落发起进攻,炎帝部落由于势微,敌不过蚩尤的大军,所以向黄帝求救,于是黄帝率领大军和蚩尤在涿鹿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古代社会时期,人们靠天吃饭,天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女魃因为所到之地常常干旱,因此被人们驱逐,这个时期,虽然她经常带来旱灾,但是人们还记得她是帝女和天女,记得她曾经的丰功伟绩,对于她的到来,会温和地驱逐和劝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开始厌恶她,驱逐的手段也越来越残暴。帝俊十子(金乌)违反天条偷偷出游,十个太阳炙烤大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而生活在地上人们并不知道这是金乌们作的恶。他们把一致地把焦点放在了魃身上,认为魃是造成这次大灾难的根源。这时候,帝女魃又多了一个称呼:旱魃。《大雅·汉云》里面这样描述道:“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曾经贵为帝女的魃,被人们抓到,成为巫师作法求雨的祭品。作为祭品的她,遭受到了痛苦的折磨,人们在她身上刻满了求雨的符咒,在四肢涂上了蜈蚣血,又将腾蛇放进她肚子,然后被烧死在祭台上。最后,魃被装进棺材,埋在八门方位的死门上,以此达到求雨的目的。成为祭品的魃,无法进入轮回,她因遭受折磨和摧残,变得丑陋,开始祸害人间,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族。
后来到了秦汉时七旱魃的形象就变成了又小又丑的怪物。在《异神经》里面说道: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 。到了民清时期,魃又变成了僵尸的一种,是僵尸之王。但其实这个时候的魃已经不是原来的黄帝女魃了,而是由她演化的一种鬼怪甚至是僵尸,女魃的形象愈加的诡异。
如今我们见到或者听到的女魃其实更多的是僵尸之祖,和旱魃没有多大的关系,后来的民俗之中人有关于她的记载,例如在我国北方还有这样的民俗——在屋檐挂一个晴天娃娃,我们可能在日本的动漫或者民俗之中常见到她,但是她是起源于中国的民俗,在中国她的名字叫“扫晴娘”,有人认为她是旱魃演化下来的一种象征。我们如今在巫术之中也见得到她,女魃起源于巫女的神化。据考证,上古时有一种巫术仪式。这是一种祈雨的巫术。仪式中会将主持巫术的巫女晒死,以祈祷雨水。对于这种巫术,有至少两种解释。一、巫女代表了人类与上天的沟通者。代表了地上的植物女神。让植物女神被晒死,以威胁天上的太阳神让上天降雨。二、女魃的名字与巫术仪式“祓”联系紧密。巫女通过自我献祭的方式,被杀死用来拔除邪祟。不管哪一类解释。这些巫女被神格化之后就成了女魃。女魃不仅是旱神,也是这些自我献祭以消除自然灾害的巫女之神。
关于旱魃的传说故事只有两个字就是“冤屈”。在我看来,旱魃完完全全是因为参与了黄帝的战争后,因为神力耗尽而被迫在人间逃亡,而后有了她在民间的一切遭遇,被厌弃,被祭祀,被驱逐……都是强制加于女魃身上的。而这或许也体现了在父权社会,女人是男人的依附品;在古代社会,因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力水平地下,人们靠天吃饭,对于巫术,祈雨,上天,神鬼异常相信,这也是女魃的民间传说很悲凉的渊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