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的自我——读《达洛卫夫人》

作者: 祐愚看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7-05-01 16:55 被阅读79次

    从《达洛卫夫人》里可以读出的内涵太多,可以读出意识流,可以读出时代变迁、城市变化,可以读出女权主义,可以读出酷儿运动。而我从《达洛卫夫人》里读出的是包括克拉丽莎,也就是达洛卫夫人在内的所有人时时刻刻的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有着自我意识,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这也是意识流得以存在的基础。不可否认,自我意识很难通过交流传递给另一个人,即使有爱与友谊相伴,在自我意识中,我们依然是孤独的存在。为了不显得与众不同,为了更好地融入人群,为了实现某些自己的目的,我们甚至会被迫或是主动地压抑住自己的自我。就像彼得•沃尔什所想的那样,我们都孤独得像是海底之鱼没有方向的前行:“这就是我们的灵魂,自我意识,仿佛海底之鱼,在莫可名状的生物中间游弋,在树干一般硕大的海藻之间蠕动,在阳光闪烁的空间飘忽,尔后向下、向下,沉入阴暗的深处,冷漠,深邃,不可思议。”[1]

    本书的主人公达洛卫夫人的自我在她的几十年的生命中是逐渐被消磨克制的,她经常会觉得“如今她是达洛卫夫人,甚至不再是克拉丽莎,而是理查德•达洛卫夫人“[2],她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围绕着她的家庭、她的丈夫、她的女儿,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着自己的生命历程,她举办晚宴、操持家务,都只是为了扮演一个好妻子的形象,而不是为了她自己,达洛卫夫人深知这一切:“她心里又泛起烦恼,因为做一件事非得为他人是愚蠢的。她宁愿像理查德那样,纯粹为自己办事”[3],但是她无能为力,她只能清醒地陷入其中。

    克拉丽莎对自我的压抑从她在彼得和理查德之间选择了理查德就开始了,相比较沉稳但不善表达的理查德来说,克拉丽莎更加喜欢懂得浪漫的彼得,他们甚至“不必交谈就能息息相通”,不管是在三十年前亦或是现在。这在克拉丽莎总是容易陷入对过去与彼得在一起的回忆中,在见到彼得后提醒他曾经想要嫁给他,在听说彼得在恋爱后泛起嫉妒之心中都可以体现出来。更可以从“倒是他的话能叫她记住,还有他的眼睛、他的小刀、他的微笑,以及他的坏脾气;千万桩往事早已烟消云淡,而——说来也怪!——类似关于大白菜的话却会牢记心头。”[4]中窥见一斑。

    但是克拉丽莎是聪明的,她知道人都要受制于世俗力量的强大并屈服于世俗力量,所以她抛弃了彼得,选择了应该选择的理查德。在做了三十年的议员夫人,过了三十年的上流社会的生活之后,她对世俗生活适应得非常好,但在对自由渴望的封闭中,她的自我意识也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她只能将真实的自我隐蔽起来,戴上面具生活。她曾经帮助很多人,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有很多错误、妒忌、虚荣和猜疑的部分。在对待仆人上,为了让仆人们喜欢她,她也尽量表现得感激,收起她的尖刻,“成为现在这样温柔、宽厚”。

    她不断举行宴会,邀请上流社会的男女前来参加,她沉浸于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中,却变得越来越迷失自我,矫揉造作的热情招呼来宾,她招呼那些先生、太太们,只是因为这些家伙或许对理查德有用。她还不能拒绝掉由马香夫人带来的她不喜欢的客人。宴会过后,“她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模样,只觉得好像是订在楼梯顶上的一根木桩”[5],每次宴会过后她都感觉“每个人一方面都是不真实的”[6]。尽管达洛卫夫人深知宴会背后的那一套,感觉到自己已经丧失了真实的自我,但她没有勇气改变这一切,而一直处于被世俗社会所支配的被动状态。

    彼得是了解克拉丽莎的,时隔三十年,他立刻感受到了克拉丽莎的世故,他批评她过分热衷于社交、地位和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彼得是克拉丽莎真正自我的体现,他是克拉丽莎打心底里爱着的人,可能正是因为克拉丽莎在本质上有着跟跟彼得相似的特质,比如说他们在热恋时曾经痛过交谈获得精神上的默契,而三十年后彼得的厌恶宴会是不是也是克拉丽莎的渴望呢?同时,彼得也是克拉丽莎与真实自我决裂转而进入另一个世俗世界的象征。他保留着对克拉丽莎还不是达洛卫夫人时的回忆,那个时候克拉丽莎还保留着她天真的自我:“她从不怨天尤人,也没有贤妻良母那种令人反感的美德。她几乎什么都喜欢。倘若你和她在海德公园散步,她会醉心于一丛郁金香,一会儿对童车里的一个小孩发生兴趣,过一会儿又心血来潮,临时编造什么荒唐的戏剧场面。”[7]

    达洛卫夫人跟自我的挣扎也可以从基尔曼小姐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来。克拉丽莎和基尔曼相互嫌弃,而这种嫌弃是基于她们彼此的相互嫉妒之上的。她们正好是女性的两种相反状态:达洛卫夫人所代表的阔太太,富有、无知、世俗和基尔曼小姐所代表的靠自我奋斗而赢得社会地位的妇女,贫穷、朴素、愤世嫉俗。她们彼此觉得对方可怜,其实是处于对对方身上所带有的自己没有而渴望拥有的东西的嫉妒,只是这种欲望不便被说明,只能通过鄙夷来显示自己对之的不屑。达洛卫夫人瞧不起基尔曼,嘲笑她寒碜、笨拙,因为达洛卫夫人羡慕基尔曼能够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生活,希望可以想她一样活成有独立精神的,能自己思考的女性,就试图找一些她身上所带有的缺陷来自我安慰。

    达洛卫夫人抑制着她的自我意识,但是思维在很多时候是不由自己所控制的,尽管达洛卫夫人努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试图表现得体面,她的意识却始终还在挣扎。她在准备宴会的过程中不断陷入自己对过去的回忆中,甚至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心不在焉。她在与老熟人惠特布雷德聊天的过程中“却又莫名其妙地想到了自己的帽子,兴许不适合清晨戴吧?”[8]

    她在五十多岁的年纪里依然觉得自己还年轻,“心里总感到,自己虽然生过孩子,却依然保持童贞”[9],虽然经历了很多世俗,达洛卫夫人并没有变得麻木,她保持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敏锐。看着彼得远去的背影,她甚至在某一刻产生了一阵冲动,希望彼得可以带她走,当然这阵感情最后只能通过想象的形式“离家出走”。

    正是由于对自我意识的压抑和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的矛盾之中,达洛卫夫人的生活异常孤独。她虽然周旋于各种宴会和上流社会人士中,她却没有一个交心的朋友。人来人往中不可抑制的无法融入的孤独感。“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事外,袖手旁观。她看着过往的出租车,内心总有远离此地,独自去海边的感觉。”[10]正是因为无所不在的孤独感,即使身处热闹之中,她也还是一个人。她试图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她问自己如果没有了她,一切还是会照常吧?她得出结论:“她像一片薄雾,散布在最熟悉的人们中间,他们把她高高举起,宛如树木托起云雾一般,她曾经见过那种景象。然而她的生活,她自身,却远远地伸展。”[11]那是一种何等的孤独!

    在与自己的丈夫、女儿相处过程中,她也没有安全感。担心女儿会被基尔曼小姐抢走。在布鲁顿夫人只邀请了理查德而没有邀请自己共进午餐之后,她也陷入纠结之中:“理查德把我给撇下了,我永远是孤独的”[12]。她的孤独并不在于理查德没有跟她共进午餐,而在于无法全身心的交付自己。因为克拉丽莎曾经想过“凡是人都有一种尊严,都有独处的生活,即使夫妻之间也不容干扰。”[13]既然克拉丽莎曾经又过这样的想法,她就不可能因为丈夫短时间与另一个女人相处而感觉自己被抛弃,让她感觉自己被抛弃的实际是自己的丈夫也是种无法完全了解自己。

    在孤独的生命中,克拉丽莎虽然跟大部分的上流阶级的妇女一样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仅仅是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但她却有着洞察生命的智慧,所以在聚会上听说年轻人自杀的时候她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表现的不可思议,而是觉得“如果现在就死去,正是最幸福的时刻”。[14]因为对生命的孤独体会得太过深切,达洛卫夫人并不觉得死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无法避免感到痛苦,如果选择死亡,不过换一种方式实现自己人生的幸福罢了。

    达洛卫夫人对生命是清醒的,但是好在故事结尾,伍尔夫并没有让达洛卫夫人选择自杀,达洛卫夫人一定会继续生存下去的,因为她喜欢的是时时刻刻的时光:“无论如何,必须一天又一天地过下去: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周末;总得在早晨醒来;眺望天空,在公园里散步;同休•惠特布雷德相遇,尔后理查德忽然回家来,捧着那些玫瑰花;这就够了。之后呢,死亡,多么不可思议啊!——一切都会了结,而世界上没有人会懂得,她多爱这一切呀,每时每刻,多么……”[15]

    无论如何,再怎么努力,自我都是不会骗人的,你不管用何种方式来试图控制或压抑自我,它总会用另一种形式来告诉你你真正渴望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才会在生命的进程中感受到痛苦与不容易。理想和现实总是在生命进程中不断交融着,该如何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并继续安然生活,也许伍尔夫在她给丈夫的遗书中给出了答案:“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那些岁月,记住时光,记住爱。”

    [1]《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94页

    [2]《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010页

    [3]《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010页

    [4]《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002页

    [5]《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205页

    [6]《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206页

    [7]《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092页

    [8]《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005页

    [9]《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036页

    [10]《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007页

    [11]《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008页

    [12]《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055页

    [13]《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44页

    [14]《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224页

    [15]《达洛卫夫人》[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孙梁苏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48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时刻刻的自我——读《达洛卫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xq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