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在三十回后,主题发生根本变化。
三十回之前以潘金莲为主线,写西门庆的后院,以及后院儿里的明争暗斗。三十回后小说进入新阶段,主题变了,主线人物也变了。
主线人物变了,主线人物由潘金莲而西门庆。当然,在这个阶段,潘金莲依然不可缺席,但是像之前所说,她似乎卷不动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挣扎的潘金莲恼羞成怒的潘金莲失宠的潘金莲。
主题也变了,从第一阶段以争宠或者说情感主题转变成了西门庆的官场为主,同时写他的情场商场,也就是三条线索穿插进行。这一点是最为令人震惊的地方,可以想见作者的社会涉猎之广阔以及生活阅历之深厚,顺便插一句:私自揣测,这个兰陵笑笑生应该是混迹于官场之人。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西门庆的官场长啥样,西门庆又是如何断案的。
小说三十三回到三十五回主要写的就是西门庆做提刑官之后接手的一场官司王六儿叔嫂通奸案。妙的是,作者不单纯写西门庆的官场,而是多线并进。有时候甚至傻傻分不清到底是写官场,写情场亦或写商场。这既是小说的写作特色,也是西门庆官场的一个特点!
比如这场官司涉及到的一个主要人物韩道国是他家丝绒店的伙计,也就是这场官司牵涉到他家;比如在办案过程中又牵扯出西门庆的女人,以及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这是金瓶梅的特点,也是这本书厉害的地方。最厉害的是作者能把这些主题糅合到一起,且同时把三个主题写好。
对比红楼梦,金瓶梅的这个特点更为鲜明。红楼梦最擅长的是家长里短,大写特写家庭情感主题。虽然也涉及官场皇室,但往往一笔带过,很多内幕需要我们仁者见仁,常常有隔靴搔痒之憾。金瓶梅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三个主题都做到淋漓尽致的书写。
西门庆的官场
现在就具体说说这场官司。
甲方:韩道国和韩道国老婆王六儿。韩道国弟弟二捣鬼。
乙方:几个小流氓扯淡,管事宽,游守,郝闲。单看这几个小流氓的名字就要笑喷了,扯淡的爱管闲事的,还有游手好闲之徒。
故事的开篇充满喜剧色彩,依次是对韩道国一家的介绍,以及官司的起因。写作的顺序依次是韩道国—-韩道国家人—-小流氓。
先说韩道国其人,说这是个不守本分的人。
为了表现喜剧色彩和强调韩道国的出身,小说介绍了他的父亲,说是个破落户名叫韩光头。这说明什么,说明韩道国家祖上也曾显赫过,如此他就有了炫耀的资本,可是现在呢成了上光下光的破落户,上光下光还要硬撑显赫自然就是小丑就是喜剧效果。
小说还交代了他家住的地方叫东街牛皮小巷。这里的人名地名很明显都暗有所指,暗指韩道国不守本分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爱吹牛皮。作者仅用寥寥数语,读者读来却忍俊不禁,想知道这个破落户的儿子能吹出什么牛皮来。
紧接着就是和韩道国有关的案件介绍:他的弟弟二捣鬼和媳妇王六儿出事儿了。出啥事儿?叔嫂通奸被好事小流氓抓了现行并被一路送到官府。
按平常写作模式,叔嫂通奸已经够有看头,送官这里一笔带过即可,接下来迅速来谈韩道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街如何言谈滚滚,吹破天说他和西门大官人的故事。写他知道弟弟和媳妇被抓送官之后还要逞能吹牛皮的故事。
但是作者并没有按常规套路出牌,而是刻意写了叔嫂送官路上围观者中发生的故事。关于这一点前面文章详细谈过,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小段子的插入,更烘托了开篇的喜剧色彩。
话说韩道国丢下一句“大官人有要紧事,寻我商议,不及奉陪。”慌忙而去后去了哪里?去找应伯爵商量对策摆平官司。
韩道国把事情起因经过老老实实告诉了应伯爵,并恳请他出谋划策。应伯爵听后切中要害说:不要废话。你就说因你常常不在家,街坊小流氓欺负你家娘子。你兄弟韩二看见嫂子受欺负,就骂了小流氓几句,谁知却被小流氓栽赃说叔嫂通奸,还被打了一顿送官。你去求大官人,千万别让你媳妇出庭,把事情摆平拉倒。
这就是应伯爵的厉害处,三言两语就把红的说成黑的,还说的有鼻子有眼,让旁人听了信以为真。
西门庆的商场
二人又慎重写了书面报告,一起去找西门庆说情。西门庆又如何处置呢?
他仔细看了书面报告,很专业地指正说把“犯妇王氏,乞青目免提。”这行字去掉,只写上你兄弟韩二即可。为何如此?因为韩道国不想让老婆出庭出丑!西门庆让他把这行字去掉,玩的就是避重就轻,在公堂上不提就是最好的规避!
应伯爵听了佩服的五体投地,说韩道国你还不赶紧谢过大老爹。慌得韩道国倒头便拜。
要说的是,西门庆为什么这么痛快答应帮忙韩道国,还积极献言献策!因为韩道国是他家伙计,伙计高兴了,自然会卖力给他家干活,这是个休戚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这场官司还牵扯着他的商场。
好人做到底,西门庆一高兴,又马上招呼玳安去找管事的保甲,就说我说的,让他马上放了王氏,再把报帖改到提刑院,明天我亲自升堂。听到这里,那韩道国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千恩万谢出门去了。
案子最后,以四个小流氓每人打二十大板后收监等结果收尾,这也算是故事告一段落吧!谁知事儿还没完!
小流氓家人四处寻人情开脱这件事,最终也找到了应伯爵。这次连应伯爵的娘子都觉得棘手。应伯爵却胸有成竹说,我自有办法。
前文已经说过,这次他是通过曲线救国求了西门庆的男宠后顺利解决问题。那他又是如何求的书童做呢?
他把事情来龙去脉告诉书童后紧接着说重点:人家送了十五两银子。说着把银子递给书童,又说,就看你的了,想办法跟你爹说说,凑合结了案把他们放了吧。应伯爵这是用钱买通书童!
书童呢也是聪明人,收了银子却并没有直接和西门庆说,而是拿出其中一小部分买了大堆吃的喝的送到母凭子贵的李瓶儿房间。李瓶儿笑着问他,平白无故送什么吃的,你一定是有事,说吧,不说我就不吃。书童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把应伯爵说的事儿又说一遍。李瓶儿笑着应承了下来,这件事就这样解决了。
西门庆的情场
到这里,故事总应该告一段落了吧。并没有!
结果李瓶儿看书童送的吃的喝的太多,再说,富婆李瓶儿也不稀罕,顺便让书童拿走一部分。这下子就又引出了一场西门庆的后宫故事,也就是情场故事。
原来书童拿了酒肉,一高兴就请店里的伙计们大吃一顿,偏偏忘了一个人平安。平安因此怀恨在心,趁机跟潘金莲说了书童和西门庆的关系,并说了书童让李瓶儿求情,包括李瓶儿让书童喝酒的事都告诉了潘金莲。
潘金莲听后就说,下次你爹再和书童干坏事记得通知我一声。潘金莲意欲何为?等平安忙忙来打小报告时,潘金莲只是趁机和西门庆讨要东西。潘金莲在这儿真是有些小家子气!但这却引起西门庆警惕,算来算去走漏风声的只有平安和画童。居然被下人耍了,西门庆岂能忍这样的气,改天瞅个机会就把平安和画童结结实实狠狠收拾了一番。
事情完了吗?还没有!
因为韩道国打赢了官司带礼物来拜谢西门庆了!好客的西门庆又把他的拜把子兄弟应伯爵几人招呼来开怀畅饮,又乘兴让书童扮作女妆,给大家唱曲儿敬酒不亦乐乎。
书童男扮女装这一幕恰巧落在越来越失宠的潘金莲眼中,后来有一回回目叫“妆丫鬟金莲市爱”,潘金莲未尝不是从书童扮女妆得到的灵感,而潘金莲为什么做小伏低扮丫鬟,这后边的话可就长了。也就是官司的最后,小小一个片段勾连着后边更为重要的故事。
可以说一场叔嫂通奸案,牵扯着西门庆的官场情场和商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