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黑黑的,笑起来如同他的名字许米阳,一米阳光的温暖,温暖了我,不知我是否温暖了他?
我想我期待的初恋马上就到来了,米阳,你结束了你痛苦的异地恋,是否愿意许我一场炽热的初恋?
那天晚上,他在微信上告诉我:“我想我注定一生孤独了。”
我慌忙安慰他:“别失望啊,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那么绝情的。走出痛苦的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在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他回复了一个龙猫的表情:“新的感情?你愿意和我开始吗?”
我瞬间脸红了,屏幕的另一边,他是在向我表白吗?
“如果你能放下从前,我愿意与你开始一段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恋爱。”
“我喝醉了,借酒浇愁愁更愁。”
“明天我给你占座,图书馆四楼,文学阅览室,还是老位置。”
“嗯。”
就这样过了很多天,我想他也应该向我表白了吧。
然而一点消息都没有。
丝雨笑着对我说:“瞧你那傻样,人家不一定喜欢你呢。”“我不信!”我倔强地反驳她。
可能心里越不安,就越想亲口问个明白吧。
那天正是阴雨连绵,我给他发短信:“如此好雨佳节,何不一同出来赏雨呢?”“你确定?大晚上的,傻不傻?谁大晚上跑出来看雨啊?”
丝雨忍不住:“一看人家就不喜欢你,我劝你别去了。”
晴儿:“我看你室友说的有道理,而且晚上我也担心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呢。”
我默然不语,打开伞,一个人走进了雨中,淅淅沥沥的小雨,快活地跳起舞来。为什么我身边的人都如此厌恶呢?我笑着伸出手来接着洒落的雨滴,看着昏暗的灯光下雨点闪烁不停像一片片落叶。
徐志摩曾经一个人冒着大雨去桥上看雨,我想我和他才是同道者吧。
米阳穿着拖鞋,短裤和短袖,打着伞朝我走来:“找我出来干什么?雨这么大,你傻不傻?你也不怕我对你做坏事?”
是啊,我确实傻,我一个人走到了他宿舍楼底下,他只是下个楼而已,而我却在雨中走了很久很久,风雨无阻地来见他,他却认为我“傻”。
一路走来,我早已习惯了傻,傻傻的喜欢别人,傻傻的为别人做着他们无所谓的事情,却换不来他们丝毫真心。
初恋或许也是这样吧,以致于让我产生对男生的狠心印象深刻。
我们一边在灯光下走着,“哗啦啦”的雨声就是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无比开心与舒畅。
我笑着问他:“你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啊?”
“没有啊。”这声音,这腔调,这表情,像极了雪来,以及后来我接触到的所有男生。
我瞬间的愤怒与悲伤混杂在雨中,一丝一毫毫不掩饰地挂在脸上。
“你看你就是那种什么都挂脸上的人,你的情绪很容易影响你。”
他说了我很多缺点,我都默不作声。这次我没问为什么,我只是机械地走着,做着他所说的反面的样子,努力证明自己没他说的那么糟。
我突然咧着嘴笑着:“没啊。哈哈。”
不知道走了多久,也不知道我隐忍了多久,更不知道伪装了他喜欢的样子多久,只知道耳边的雨声已经悄无声息,耳边尽是刺耳的谩骂与讨厌,只知道到了第二天,我就在微信上骂了他一顿:“你说我什么摆脸上,我还没说你呢,你竟还骂我!我还没说你虚伪做作呢!咱们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接着又是拉黑结束了一段没有结果的相处与了解,结束了我又一次对爱情痴迷的追求。
但是我仍旧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我肯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的。
那次之后,我对我学校的男生彻底绝望了,此后退出所有社团,删掉一切不相关的男生。开始沉迷于网络世界,希望在网上交到更优秀的男朋友。
好像一切都开始顺遂我意了。
但是这一切却都是无心促成的。
那天我正在学校贴吧发关于交通方式的调查问卷,却看到一个叫文公的人在问我专业老师的联系方式。于是我给了他,接着我们加了QQ好友。
然后我看到他QQ空间评论里有哲学群的群主打广告:欢迎加入哲学群。我便顺手加进去了,那时候也时常思考很多哲学问题,对哲学很感兴趣。
尤其是雪来那句“很多事情没有原因”一直让我困惑不解,我在爱情上的很多困惑,我觉得只有哲学才能解答,然而往往都是事与愿违。
没想到那个哲学群里的网友,不但来自天南地北,而且谈论中引经据典,很厉害的样子。他们的学历也很高,有在英国留学的研究生,有四川大学的本科生,有在法国、美国留学的本科生,还有深圳大学的、人民大学的、北京大学的等等各路英豪,他们似乎都约好一般,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固定的圈子,共同聚集在不同的群里,加入其中之后,似乎就加入了组织一般,只要你任意找个哲学群加进去,都逃不开这堆人一般,突然间感觉世界好小好小。
在那个群里又好像遇见熟人一样,而这些熟人虽是网友,却比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还要熟悉,仿佛多年未见的旧友一般。
而我的初恋,也就在这个偶然的机会中出现了。来的不早也不迟,就在我就要放弃这炽热的追求时,他竟然来找我了。
但是有了初恋之后,也并没有想象之中的快乐,反而对自己当初的追求越来越感到迷惑与羞耻。
加入那个群之后,我又进一步打开了自己的视野。他们似乎都是系统、专业的研究哲学,就像哲学专业的学生一样,或许就是因为那份热爱才让他们看遍大量的哲学书,而且拥有自己的独特的观点与视角吧。
我也热情地加入哲学讨论的热潮之中。为了能有更多的发言权,我又跑到图书馆继续啃哲学书。罗素、叔本华、尼采、康德等等,读了个浅薄的大概,总算有个发言权,可以为自己争的一席之地,这就是我的目的。
当然那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是在这些谦谦君子之中寻一个好儿郎,才是我的终极追求。
那时候的我,仿佛发了疯一般,心心念念想要找一个男朋友,对爱情的渴求已经迫在眉睫,奋不顾身,不顾一切。
那时候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爱情,身边的友情却被我看的很轻,而我身边的那些好朋友却把我看的很重,我却对此无动于衷。
然后一次次的冷落之后只会换来无言的沉默。
就算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爱情又能怎样?满足了吗?开心了吗?完满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