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尝试用两本书来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批判性思维。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说法,这叫做主题阅读。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具备批判性思维,自己可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啊,而且我还喜欢阅读,热爱学习,喜欢思考,很逻辑。
我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我会找出别人各种各样的逻辑漏洞,去反驳他们,这让一度我成为一名“杠精”,而我却还引以为豪。我还会把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不管是坏的还是错的,都用我那自以为是的知识、思考、逻辑去把它们合理化。
这两本书告诉我,我的这些种种表现恰恰表明我不具备批判性思维。有知识、有思考、有逻辑不等于有了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核心不是对外,而是对内,是批判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去批判别人的想法,这点非常重要。如果针对的方向错,我们就离批判性思维越来越远。
批判性思维所针对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而不是别人的。这是我从这两本书提炼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把错误的方向扭转过来,批判性思维才能真正的开始。
接上来把重点指向我们的想法。影响我们的想法的第一大因素,是我们所出生的时代以及出生的地点,也就是时间和地点的影响。这个时间和地点是由具体的环境、理解、文化、信仰和习惯所限定的,这些都会限制我们的经验,从而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我们的想法。
如果我们成长于伊斯兰教国家,我们也许就不会反对一夫多妻的制度;如果我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也许会接受各种各样的残忍。总之,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或者文化背景下,会使得我们成为一个不同的人。即使我们会抗拒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价值观,但是它们仍然会代表你生活的环境,也就是说,它们依然会影响我们作出的反应。
影响我们的想法的第二个因素,是大众文化。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文化遮蔽性。我们都会坚信自己的家乡是最美的,没有之一;坚信自家的特产是最美味,如果有谁敢质疑,一定会争的面红耳赤。那是因为我们对自个的文化赋予的感情,而失去了公平性。
影响我们的想法的第三大因素,是自我中心主义。只要是自己做的事情,即使再怎么不合理,我们都会巧妙的把它合理化。我们对待别人遭受的痛苦,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这点痛苦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是自己遭受的这个痛苦,我们会受不了,认为自己不应该遭受这样的痛苦,为什么是我?根源在于,我们不能像对待别人的痛苦来对待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我中心主义。
一招就能够解决这三大影响,那就是成为一个公正无偏的思考者。要想成为一个公正无偏的思考者,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个,认知谦逊。我们得知道自己无知。知道自己有很多东西都不懂,才不会固执的坚守自己某些不正确的想法,才会注意到自己观点中的偏差、成见、局限。
第二个,认知勇气。能够面对并公正地对待那些我们有着强烈抵触情绪或者从来不愿意认真倾听的思想、信念、观点。
第三个,换位思考。能够注意到自己需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第四个,认知一致。不用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也要做到。
第五个,认知坚毅。有些问题很复杂,难以轻易地解决,要坚持,能够忍受认知上的痛苦和沮丧。
第六个,信赖推理。不认同任何信念的具体内容,敢于抛弃任何不能获得证据和不能通过理性思考得到的信念。
第七个,思维自主。思考的时候不依赖他人,坚持自己的标准。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批判性思维的方向以及批判性思维的主体,接下我们把重点指向思考的过程。
针对自身,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反思。针对自身是批判性思维的方向,自己的想法是批判性思维的主体,反思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在反思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像立场的错误、程序上的错误、表达上的错误、反应上的错误等。解决的方法很简单,面对某个想法,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个想法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大脑里一些理解某事物的理由,只是我们思维中追求的目的大多数时候不够明显。
第二个问题,基于这个想法,我的观点是什么?观点是判断的表达而不是喜好的表达。
第三个问题,这个想法的概念是什么?
第四个问题,这个想法有哪些关键问题?
第五个问题,这个问题有哪些信息?
第六个问题,这个想起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第七个问题,我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这些问题会让我们避免思考过程中的某些错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也就是不负责任的思考,就是先选择结论,然后以这个结论找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有选择性的筛选某些根据来支撑自己的某些想法,这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批判性思维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我们在面对任何情况,任何情境中,都能够采取最恰当的思维方式。
写到这里,我对批判性思维已经梳理完毕。
最后,再强调一下:
批判性思维是不能通过学习来获得,它只是一种习惯,需要不断去运用。
批判性思维针对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