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非原创,内容为罗辑思维《牛顿和现代世界的诞生》视频节目的整理,没有任何原创。同时,在文章末尾,附有一篇推荐文章,来自罗辑思维公众号推荐,亦非原创。
导读:
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层磊的结构,自由,民主,法制,从对和错的角度来看,太简单了;但它们并不是天然正确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品尝知识的果实,同时避免知识带来的傲慢。
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特定时代的观念地层之上。人类文明逐渐发展伴随着观念的生成过程,下一个观念体系,是叠加在上一代观念体系上的,没有上面的基础,下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民主也是如此。
在互联网上求知,和回到书本中求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
前者:在了解世界有什么新东西。
后者:往后去求知,空间和时间的阻隔——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被压缩在一个叫肉身的牢笼之中,利用所剩不多的生命,了解我生命的来历。
人的本质,是一个观念系统。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处,我们脚下踩着丰富的观念底层。
[ 罗胖的阅读主线,搞清楚现代人生存观念是如何来的。]
一、世俗世界对牛顿的评价
牛顿为何重要:牛顿不止是科学历史上的巨匠,不只是人类科学发现史上的重要一环,牛顿诞生了一整个时代的观念系统。——他是一个大转折点。
如何牛顿活着的时候有诺贝尔奖,应该至少独揽四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届化学奖,一届菲尔茨奖。
1727年去世。墓志铭“日然和自然的规则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要不让牛顿去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
在牛顿之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类在非常狂暴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人类生存系统非常脆弱。
牛顿说:天地万物,符合优美的公式——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用数学来测算的精密系统当中,是有规律可循的。
——牛顿叩开大门,让人类明白,对规律的追索,可以让我们控制自然,进而获得人类的进步,是可能的。
“整个大自然规律奥秘,是人类找到了钥匙。”
不止在科学界和工业界,在政治上:
富兰克林,杰斐逊,都要在家中挂牛顿画像的。
杰斐逊:美国宪法,是臣服于牛顿规律的。——这套思维系统是相通的。美国宪法就像一台收银机(人类商业的重大发明),让所有人行为得以规范。
我国关于牛顿:老师把事实拿出来放在一起,有好有坏,最后评价三七开得了——辩证的思维。(文章末尾有对于这种思维的批判)
而读书,就是把事情,还原到当时情景中——牛顿的所有矛盾和好坏,回到当时的时间,都可以得到解释。
二、牛顿生平
1642年牛顿出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候。
在那一代的科学家中,身世一般,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村庄,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在他三岁就死了,出生时只有三斤重,居然活到84岁,健康高寿。母亲改嫁,中途辍学。
但是:
上键桥大学,吃剩饭,打工,念完大学。大学期间只有一个吃饭的罐子,几根蜡烛,一把锁,一个笔记本。
1665年-1667年,回到老家躲避瘟疫。
1666年,科学史上第一个奇迹之年:
牛顿几乎做出了一生所有的重要科学贡献,回到学校后,最年轻的终身教授;50多岁升官发财,皇家造币局任职,1703年担任皇家科学学会会长,1727年去世。科学家第一个爵士,去世后世国葬。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灵柩就在其中。
三、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法国文豪伏尔泰,采访其外甥女,讲了“一个苹果砸到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然而事实显然不会如此。
一个科学发现,和一个科学家的履历,如果抽取出来看,只能看到一些神奇的、在逻辑上讲不通的故事。
一个大科学家,为何能有如此发现,又为何沉迷于炼金术。这期节目,就是要回到牛顿的时代来看牛顿。
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特定时代的观念地层之上。人类文明逐渐发展伴随着观念的生成过程,下一个观念体系,是叠加在上一代观念体系上的,没有上面的基础,下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民主也是如此。
牛顿和他那一代人,构建的观念地层,是现代文明的底层。
回到牛顿时代的观念地层,他们开天辟地的思想成果,实际上是从那个时代的宗教观念地层中生长出来的。
四、牛顿的时代
1 时代背景
基督教的特点:相对于六道轮回的琳琅满目,基督教只有天堂地狱,既有慰藉也有恐惧——最终审判日。
1666年,是当时认为的最终审判日(666是魔鬼的数字)。当时,彗星划过天空,大瘟疫让伦敦十分之一的人死亡。《丧钟为谁而鸣》,整个伦敦弥漫恐惧气氛,紧接着是伦敦大火。
为何奇迹之年,和末日的征兆,都发生在1666年?
正是因为末日情绪,一代大科学家,都试图解开上帝对我们的命运安排。上帝留在人间的线索:圣经和大自然。对牛顿来讲,研究大自然,还是研究圣经,都是在解读上帝的密码。
牛顿时代的观念地层:科学方法建立——用实证的方法认知世界。才使得人类的知识,得以一点点发展。
为何中国的炼丹术,没有引发现化学;而欧洲炼金术,就是现代化学的基础呢?因为炼金术有实证性的思维在。
除了科学方法:科学家群体。——汤浅现象。
16世纪,科学家群体多在意大利
17世纪,英国
18世纪,法国
19世纪,德国
20世纪,美国
——当一帮人出现,才能构建观念地层。
附带效应:
1 语言的简化;
2 科学发明的竞争。
五、观念地层
人类文明史,观念地层的突破,是在一定时间才会发生。
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层磊的结构,自由,民主,法制,从对和错的角度来看,太简单了;但它们并不是天然正确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品尝知识的果实,同时避免知识带来的傲慢。
PS:文章推荐
观察历史人物,用所谓的辩证法三七开,是偷懒的。辩证法,是偷懒,是一种非常粗陋的思维方式,显得能力构建一个完整的思维方法。
人类的教育应该做什么?
我的看法,人类的教育,考虑到人类的知识和逻辑均无法遗传的糟糕特性,应该且只应该做两件事:
让人们知道;
让人们知道怎么知道。
让人们知道,传播的是知识,这是一些死的东西,很硬。让人们知道怎么知道,传播的是逻辑,这是一些活的东西,很软。
反应快的朋友肯定马上发现,这个概念完全是照抄一句老话: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方法论。有了前者就有了学识,有了后者就有了智慧。
根据这两个东西发挥作用的不同方式,人类的所有教育都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让人们知道怎么知道是工具,让人们知道是目的。
这与教育本应具备的目的是完全相反的。
学以致用,教育应该告诉人们方法,而后运用这种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基础教育却是告诉人们结论,讲授结论得出的方法论仅仅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或者干脆是记忆这个结论。
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民不约而同地都采用了这种很奇怪的教育模式呢?
为了提高效率。
比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比如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些科学大厦的十八层地基实在太深了,人类可怜的学习速度和卑微的寿命配不上自由学习这么美好的东西,所以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批量灌输。
因此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考试往往会很自然而然地成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考试的内容,也往往以记忆各种死的知识为主。方法论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跨越遥远的时光,去理解人类这个物种历史上那么多伟大到让人无法直视的头脑。
要知道,通过“学习”方法论来“学习”知识,与通过“观察”世界而“发现”方法论,差得可不是一两个量级的水平。
每次看到有人说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人都比当年的牛顿懂得要多,我都不禁哂笑。可能在太监看来,一个与阴囊同等大小并盛满精液的量杯就完全等价于一套精妙的雄性生殖系统了吧。
而当教育的主要目的变成了让人们知道怎么知道,即知其所以然,则这种教育就是高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中,让人们知道是工具,让人们知道怎么知道是目的。
这才是人类真正的自然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设想你刚刚用石头砸死了一只体重大约是你十分之一的噬齿动物,准备拖回去山洞里,跟你的原始老娘们儿和一窝恐龙都害怕的熊孩子们享用,突然发现石头摩擦迸出的亮光点燃了尸体旁边的干草,产生了一处类似于天火的东西。
你拍拍自己进化不全还有点凹陷的脑门儿,心想莫非是石头摩擦生出了火嘛,于是机缘巧合,你和你们族群从此认识了火石。通过火石和摩擦的方式,你明白了摩擦可以生火。
于是你有了一套最原始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论:观察-假设-验证-应用。
可是一再强调过了,人类可怜的学习效率和卑微的蝼蚁寿命经不起这样的消耗,所以我们只能在海量的基础教育铺就的地基上,直接开始高级方法论的学习。
事实上,高级的方法论不是被“习得”的,而是被“发现”的。
每一个前沿领域的尖端科研工作者,都会有当年茹毛饮血的原始人那般的感受:
天雷地火洪荒六合,心惊胆战如履薄冰。
所以为什么科学家们很少会像文艺青年那样羡慕原始的自然的绿色的生活,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你也就是说说,你要真过着那样的生活,你连今晚都活不过。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在极目可见的未来十几代人之内,我们仍然什么都不知道。但谢天谢地,我们知道怎么知道。
在想通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为人类感动。
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我们就可以不停地向深空探索,发现并判别新的知识的正确与否,从而修正我们的世界观,还原世界本来的样子。而后利用这些知识,去调整去升级去发现更高级的方法论,螺旋上升。
所以你看,即使是完成了大学学业或达到同等学力的人,由于他们很可能仅仅仍然把方法论看作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而不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因此,他们不会在没有了考试压力的情况下再去不停地主动思索,不会继续修正自己的方法论以验证自己新了解到的信息以辨真伪,甚至不会再用到方法论这个考试不考的东西,而改用一双原始人的眼睛,像白板人类一样,像几十年前吃奶的自己一样,去观察这个世界。
换句话说,从人类的理性思索这个维度来看,大部分人从大学毕业之后,就已经死了。
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会被江湖骗子、傻逼大师、脑残专家甚至搞笑民科忽悠得团团转?会相信水知道答案?会相信酸碱体质?会相信星座决定命运?
因为这些人在本质上,心智仍然是婴儿一般。
基础教育,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已经在努力地帮我们完成了。高等教育,我们只能靠自己了。
文章为本期《罗辑思维》“牛顿和现代世界的诞生”的笔记,每周更新,欢迎关注专题《罗辑思维》笔记。
推荐书目:
《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回到牛顿,才会回到现代世界诞生的一刻。
《牛顿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