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5.12四川大地震悼念词

作者: 干国祥备课老干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04:46 被阅读1113次

原发于:教育在线论坛2008.5.19《四川地震受难的同胞,安息吧——教育在线及新教育悼念帖》。

相关链接:《绿色方舟——新教育灾后教育重建援助小组行动记录》(此处有漫长而充满细节的援助现场,若链接失效,复制标题百度后可以看到。)

干国祥按语:

悼词是地震后我代表几个团队而拟写的,写成后,大家都表示代表了他们的心愿和心声。

后来童喜喜曾在2012年版本的文章《心上新北川》中写到(我以为那时候的她还是能明白我的):

2012年2月,内蒙罕台,在那边陲小镇的新教育实验小学里,干国祥老师郑重地对我说:“北川实验区要举办开放周,徐正富校长你知道吧?他邀请我去,可我实在不能去了……喜喜,你代表我去吧,我已经跟徐校长推荐过你。你带着你的团队,一起去。”

我大喜过望,自是毫不犹豫、满口答应。

回过神,却是伤感——

看过帖子自然知道,

对干老师而言,北川是个特别的地方,甚至,或许是他生命中从未愈合的伤口。而阳光与风雨,都透过伤口的裂隙进入灵魂,正如他说过的那样:“我的身体是地震后累'垮’的,至今没有复原;我的精神是地震后坚定到再不可动摇的。人生的故事,有时候非常微妙。”

当他在震后带领新教育研究中心那个“魔鬼团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在帐篷学校里以新教育为孩子疗伤,也在这片废墟上,深深埋下了自己梦想的种子:“我们这些依然存活的人们,将努力——赡养你们留下的父亲和母亲,照顾你们留下的兄弟和姐妹,抚育你们留下的儿子与女儿;我们将让你们的孩子们,你们的绵绵不息的后人,依然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生生不息,歌唱不息……”

可是,如今兼任校长与三年级数学老师的干老师,除了精力有限外,看着他,想着他说的“可我实在不能去了”,我更是忍不住担忧地猜想,只怕他单薄的身体,也难于承受北川的又一次冲击与洗礼吧……

悼词原文:

当大地渐渐恢复平静,我们的心灵却再也不能回复到往昔——血肉同胞的伤亡,美丽山川的破碎,英雄战士无奈的眼泪,幸存孩子未知的未来,以及灾难中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些捐献的同胞的鲜血,那些捐献的同胞的汗水,那些捐献的同胞的眼泪,那些捐献的同胞的愤怒与悲伤,尤其是,那些捐献在现场抗灾、救灾的同胞的生命……它们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我们生命,我们历史中沉重的部分,从2008年5月12日14时开始,它们像一把尖锐的刀子,一天又一天,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把一张照片又一张照片,一个画面又一个画面,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永远地刻在我们柔软的心里,刻成我们终身难以释怀的悲痛。

死难的同胞们,纵然我们不能一一念及你们的名字,纵然我们不能一一想起你们的面容,但是我们不会忘却你们,因为你们和我们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当大地渐渐恢复平静,沉睡在大地深处的同胞,安息吧。

——这是你们的家园,这是生你养你怜你疼你今天也将你吞噬的大地;对于大地的神秘,对于命运的神秘,对于我们生命的神秘,无论是逝去的你,还是侥幸活着的我们,让我们继续保持那古老的敬畏。

当你们回到大地深处,加入祖先们的行列;当灾难平息,成为历史,成为人类共同的恒久记忆。我们,我们依然存活的人们,除了难以释怀的悲痛,除了难以忘却的怀念,我们这些依然存活的人们,将努力——

赡养你们留下的父亲和母亲,照顾你们留下的兄弟和姐妹,抚育你们留下的儿子与女儿。

我们将让曾经美丽的你们的家园,重新拥有蓝天、白云、清澈的河流和郁郁葱葱的树木;

我们将让曾经飘荡的歌声,依然在你们的亲人中间,依然在你们的村寨与城市上空回荡;

我们将让你们的孩子们,你们的绵绵不息的后人,依然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生生不息,歌唱不息……

安息吧,同胞。

而明天,我们还会笑对生活,虽然在我们的笑声里,将永远有着今天悲痛的回音,有着对你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眷恋。

悼念人:

教育在线网友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研究院

江苏昌明新教育基金会

相关文章

  • 2008.5.12四川大地震悼念词

    原发于:教育在线论坛2008.5.19《四川地震受难的同胞,安息吧——教育在线及新教育悼念帖》。相关链接:《绿色方...

  • 你让我如何回眸(一)

    你让我如何回眸(一) ------2008.5.12. 四川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致长者 你走的时候 没有给我片刻的时...

  • “5.12”大地震历史记录(13):重返地震灾区汉旺纪实——2汉

    深切悼念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 为...

  • 5.12这一天

    5.12,很特殊。 国际护士节。 2008.5.12 十年前汶川大地震,那年正高二,赶去上下午第一...

  • ~41~

    时间过的真快,十年。 2008.5.12-2018.5.12 汶川大地震10年:无论什么时候,比思念和悲伤更要紧的...

  • 打工20 不得已的搬家

    2008.5.12日,骇然听闻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 每天,我胆颤心惊地往返于五楼食堂的步行梯子,生怕余震来袭,跑不...

  • 九龙坡张河团集会活动﹉有趣的鸟类

    5月12日,是母亲节,也是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悼念日,早上的雨下得非常大,就像是在为遇难同胞们默哀,但红领巾义...

  • 2018年六一为爱而行活动

    我们牢记2008.5.12那场巨大的汶川大地震灾难,不是为了沉溺哀痛无法自拔,而是为了更好地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 ...

  • 天堂的孩子

    2008.5.12,汶川大地震。远在浙江萧山的我,从电视里看到绵竹某学校的凌乱操场上摆满了学生的尸体。当时在宜宾工...

  • 14年

    2008.5.12,汶川发生了大地震。 转眼都14年了! 14年前出生的小孩,今天都能长成一个青少年了!岁月啊,真...

网友评论

  • 王裕佳的神奇之旅:可怜的牺牲总是有原因的,牺牲就会有所得。 我相信,虽然牺牲了,但是肯定还会有你得到的东西,无论那个东西是大是小,但他总是你得到。可能是种精神,可能是一种物体。你可能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也有可能,丢了芝麻,捡了西瓜。西瓜好比一种精神。芝麻好比一样物体。
  • 干国祥备课老干:干国祥

    2008-5-28 23:57:21

    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不需要什么?

    他们不需要走马灯似的“接见”一拨拨领导、首长、记者、明星、临时监护人……

    他们需要一个或几个长久生活在一起的老师,一个可以自己建设布置的教室。

    他们不需要每天生活在节日里,他们需要每天生活在平常的日子里——而只是在真正的节日里,用自己的方式欢度节日。

    他们不需要将军队的语言、党员的语言、新闻联播的语言,时不时地喊在口里,他们需要回复自己的语言,孩子们的语言。

    他们需要一日三餐——但不需要为一日三餐付出太高的代价。

    他们需要精神食粮——但这必须是懂得孩子的心的人才能提供的那种书籍、电影和歌曲。

    他们需要稳定的地方,稳定的同学,稳定的老师,稳定的书本……
  • 干国祥备课老干:141#干国祥

    2008-5-28 23:45:46

    任何一个有良知且懂教育的老师,都是不会赞同反反复复地折腾孩子们的;

    任何一个有远见而且懂孩子的老师,都知道,孩子们是不需要被纵容而是需要被呵护被引领被引导到一个更美好的心灵去的。

    我真诚地呼吁,灾后的教育重建中,请不要把孩子们当作道具,当成各种政治的工具,当成筹码……请把他们当成普通的孩子,受伤的孩子,需要静静成长的孩子。

    不要让口号、闪光灯,甚至红包、频繁的礼品,异化了他们天真的心。
  • 干国祥备课老干:干国祥

    2008-5-28 07:26:51

    这个叫赵青的女孩,她不说话,她的身体已经因为忧郁与伤感而日渐虚弱。她的忧伤由来已久,在地震中,又失去了惟一的血亲——妈妈。

    是的,我只能等候岁月来抚平她的创伤,而我也并不是无可作为。

    因为,我可以带去一首首诗,释放她的怀念;

    我可以带去一本本书,让她在书中找回生活的勇气;

    我可以引导着她用画笔,用文字,超越已经存在的苦难;

    如果做不到这一切,

    那么我也可以,我仍然可以

    陪伴她走过这一段最悲伤的日子。

    当然我相信,还有你,你的目光,你的温暖的文字。
  • 干国祥备课老干:引用: 原帖由 铁皮鼓 于 2008-5-20 0:33:49 发表

    关于入川

    入川的准备一直在进行,初定周三出发。朋友们得知,也纷纷相问。其中免不了也有恨不得一起前行的。

    但我对于入川,却始终抱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去可,不去亦可。为什么?其实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恨不能变成百变金钢或者救世主,飞到灾区颠倒乾坤,“死生而肉骨”也。为什么是一种谨慎?因为我明白,即使参与救灾或者灾后教育重建,也是需要能力的。空有一腔热血,最终不是帮忙,而是添乱――已经有许多志愿者添乱了,徒耗资源,还堵塞交通,影响救援工作。

    也就是说,我有一种无力感或者说无能感。

    正是因为我感受到了这种无能感,所以我对于坛子里的许多批评议论很为不屑,许多人是用貌似正义的言论来掩饰自己的无能感,并从中获得一种崇高感(许多志愿者身上也有这种倾向)。问题是,这种批评议论又很能蛊惑人心,使人产生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错觉,以为自己的清谈是在促进所谓的“民主”“自由”,促进国家进步,是以另一种方式爱国。

    而我首先想的是,你是否带好自己的班级?是否让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充分领略到知识的魅力(而不是满腹的牢骚空论)?当灾难发生,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或者运用自己的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几年在外,我遇到了一些很有能力点滴改变世界的人,比如营姐。我很欣赏她的理性,不抱怨,以及建设的姿态。他们不空谈道德与上帝,但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总能够“看见自己要做的事”,并且一直甘于铺红地毯,“左手做事不让右手知道”。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生了许多转变,由以前的好争论变得沉默寡言,并且从论坛争吵中撤出,开始静静地修炼。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人的无能与无力,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与无力,修炼神通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这次新教育团队入川,之所以随行,是因为这毕竟是一支专业的队伍,他们执行课程的能力以及高度的创造性已经屡经验证,他们在儿童受伤的心灵需要帮助的时候总能够依托课程发挥巨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次入川也肩负调研之责。灾后的教育重建需要数年的努力,而新教育课程,特别是儿童课程在疗治儿童心灵创伤的过程中确实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更何况新教育已经有足够的能力针对灾后儿童开发出新的课程。因此这不是一次热血之旅,灾后教育重建的漫漫长路,这只是最初的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积累足够多的经验,为灾后教育重建工作提供宝贵的样本。

本文标题:2008.5.12四川大地震悼念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yx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