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在路上婚姻育儿
毁掉孩子的专注力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也许你正在这样做

毁掉孩子的专注力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也许你正在这样做

作者: 蒙氏文化传播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3:11 被阅读210次

    上星期六,陪妹妹去上亲子课,1岁6个月的宝宝学校安排了训练精细化动作的练习比较多

    老师先做示范:先是了取圆形嵌版的工作,示范了用手指触摸边沿的动作,然后三指捏的动作,把圆形放入嵌版,再用手指去触摸了整个嵌版,手指感觉到是平整的,工作是正确的完成了。老师露出了笑脸。在整个工作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是不会语言表达的,就是防止语言加动作示范,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这么小的宝宝,专注力不定性时,无法识别他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老师的言语上 还是动作上面。

    老师的工作结束了,宣布到了孩子工作的时间。孩子们都非常高兴的去取工作毯,铺好。自由的开始选择自己的工作。

    拿到工作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动起手来,有的举起嵌版,有的端着塑料珠子,有的去拿花瓶插花……其他有的,拿着车子串珠。

    注( 蒙台梭利幼儿园的特点就是。老师会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发育不一样,选择适合年龄段的很多工作放在教室,孩子工作时间,可以根据工作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工作。以上只是举例说几个孩子取的工作。如果要说教室里什么工作。我得给大家列个清单说明  哈哈)

    我看着妹妹地坐在蒙氏线上认真看着老师,也不去提醒她要工作了,坐在她后面,有手机拍下来了他这珍贵的小时候背影,让他长大以后看。

    每个周末姐姐都要陪着妹妹上课,中国好姐姐

    妈妈们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你这样放不行,得这样做……”“你看,棋子倒了,想妈妈这样端着才好……”“你别用手掌啊,要用手指,拉着玩偶的后面,像妈妈这样一点点拉……”

    举目四顾,妈妈们已纷纷上阵,小朋友被指挥着,有的拿着教具( 蒙氏工作就是教具)不知所措,有的呆呆看妈妈操作。有个小男生索性自己跑一边玩去了,急得妈妈喊起来:“你过来自己做啊,是你在上课还是我在上课?”

    坐妹妹旁边的小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喜欢看四周,妈妈一直旁边说,宝宝你要认真点,好像这样的沟通没有太大效果,知道这问宝妈,直接用手固定着孩子的脑袋让他看着自己的工作台。

    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妈妈的心思都一样——我们爱得很着急,急孩子没用“正确方法”做事,急孩子慢吞吞完不成目标,急得忍不住要在他们旁边指点,恨不得替他们成长。

    我们是在陪伴还是在打扰?

    表姐家有两个孩子,哥哥7岁,妹妹刚满两岁。说来奇怪,已经7岁的哥哥时常跟大人撒娇:陪我玩嘛!怎么都没人陪我玩啊!但妹妹却能自己看书、摆弄玩具,自得其乐。照理说应该是越小越黏人啊,这兄妹俩怎么倒过来了?

    表姐解释道,哥哥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独生子,全家人围着他转,他很少有独处时间。而妹妹出生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岁数都大了,表姐一力承担看护重任,当她忙于那些必须且紧急的事务时,妹妹便需要自己打发时间。

    表姐还记得,哥哥一岁多时,在家里爬凳子,爸爸立刻拿起手机拍照:“宝宝,看这边看这边。”姥姥赶忙提醒:“宝宝,当心别摔着!”姥爷在厨房烧饭,也走出来举起大拇指夸赞:“宝宝真棒,都能爬上凳子啦!”

    爬个凳子而已,却如众星拱月,这就是哥哥的生活常态。只要房间里没他的声音,姥姥姥爷就会轮番呼唤:宝宝,你在哪里?宝宝,你在干什么?所有人都想给他最好的照料,总有人在逗他玩。

    让表姐头疼的是,哥哥几乎不会自己专心去做一件事,只要没人在他身边,他就无所适从。上学后,这个问题越发突出,读书写字做功课,他通通没法集中注意力。

    我们给孩子的关注与陪伴越多,孩子独处的时间就越少。然而,独处是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机会,孩子需要在独处中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会面对自我。能独处才会专注,我们给了孩子那么多爱,却不曾想,过多的关注会打扰孩子的成长。

    打扰让孩子失去了什么?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01被打扰的孩子不专注

    喆同学一岁多时,有次在地板上专心搭积木,把积木堆起来又哗地推倒,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很专注,推的时候很兴奋。

    这时,爷爷凑过去了:“在干什么呢?不要总是推倒,来,我们盖个结实的大高楼。”爷爷边说边拿起一块积木,喆同学却不买账,跺脚大叫:“不,我不要!”

    孩子经常会很投入地去做些在大人看来无趣的事,请不要随意参与,这可是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

    02被打扰的孩子不独立

    在游乐场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用积木盖房子,摆摆这边,摆摆那边,不知该怎么摆才好,就坐在那里想。他妈妈在旁边提醒:“摆上边,把房子摆高一点,用红色的摆更漂亮……”

    如果孩子能独自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请不要过多干预。我们帮忙越多,孩子的独立性就越差、依赖性也越强。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他自己想出来的主意也许更棒。

    03被打扰的孩子没有好奇心

    在动物园的猴山,一个小男孩在看猴子。爸爸催促道:“走了走了,还要看熊猫呢,好多动物,再不走就看不完了。”小家伙不为所动:“我要看猴子!爸爸,你看猴子还会嗑瓜子呢,猴子的手指跟我们的一样!”

    每个孩子都具备专注的品质,尤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当孩子专注观察时,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孩子蓬勃的发现力。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孩子尽情享受发现的乐趣、探索的乐趣。

    04被打扰的孩子没有创造力

    去看一位朋友,她边跟我聊天边做家务,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在游戏垫上玩耍,试图拿旁边书架上的一本书,却够不着。小家伙环顾四周,把自己的小椅子推过来,慢慢爬上去,把书拿了下来。朋友早就看到孩子在做什么,却没出声,只是迅速靠过去,以便发生意外能够保护孩子。

    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是最可贵的学习能力。对孩子来说,什么时候最可能产生问题?当然是一个人待着的时候。

    想拿放在高处的玩具却够不着,想拿零食却打不开盖子……如果身边有大人挺身相助,就不再需要孩子去思考,而如果没有大人帮忙,孩子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性思维就是在“自己想办法”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

    怎样陪伴最能保护天赋?

    小区里,孩子最多的地方有两处:沙堆和水塘。

    这天散步,路过沙堆,看到几个孩子在玩耍,多是爷爷奶奶带着,只有一个小男生是爸爸陪在身边。

    老人带孩子很仔细,奶奶们捧着水壶,一有机会就凑到孩子嘴边给喝几口,不停帮孩子擦手、整理衣服,嘴里唠叨着:别玩这个了,容易迷眼睛,沙都灌进鞋里啦,硌脚,过来我帮你弄干净……

    只有那位爸爸饶有兴致地看着儿子,一直没说话。

    当别的小朋友都陆续被爷爷奶奶带走时,那个小男生突然从沙堆上站起来,对爸爸说:“我鞋里有沙子了。”爸爸温和地问:“那该怎么办呢?”小男生想了想,坐下来,自己把鞋子脱掉进行清理。

    在小区的水塘边见过一位妈妈,当老人说“别离得太近,危险”时,她只是紧跟在孩子身旁,伸手护着孩子,保持一种随时可以出手拉住孩子的姿势。孩子用树枝拨拉水面、捡石子扔进水里,她很紧张,却始终一言不发,直到孩子心满意足。

    很多人都不知道,人类大脑是通过“感受”来学习的,每一次感受,都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画面,新的画面与之前储存的画面不断进行比较,整合出另一副全新的画面,脑细胞在这种比较与扩展中变得越来越活跃。

    这是人类特有的学习模式,需要两个条件才能达成:一是自身经历产生真实感受;二是在一次次重复中逐渐完成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孩子最需要的,是有独立空间去感受和接触事物。

    那位爸爸,给了孩子真实感受的机会;那位妈妈,给了孩子重复探索的机会。这是我见过最好的陪伴方式——我在你身边,却不打扰你。

    “请不要打扰”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不合时宜的关心就是打扰。很多妈妈都说孩子不专心、坐不住,恰恰是因为孩子受到的关注太多了。大人已不满足于能看见孩子,还不断通过语言和行动进行关心和管束,最终演变为干预和控制,结果就是孩子的自我发展被压抑甚至扭曲。

    当孩子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若没人打扰他,这种专注就会逐渐变成他自身具备的品质,而如果总是被打扰,他的专注力就会慢慢丧失。

    每个孩子都自带天赋而来,与其想方设法激发,不如先好好保护。

    当孩子独自玩耍、自得其乐时,哪怕你觉得他做的事很无聊,也请保持尊重,默默旁观;

    当孩子研究碗里的食物,弄得餐桌和地板一片狼藉时,哪怕你洁癖发作几近抓狂,也请深呼吸,别让责备打断他的探索;

    当孩子很努力去做一件在你看来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情时,哪怕你再心急火燎,也请耐心等候,别用你的热心帮助阻止他的尝试。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嘘,别出声。


    点击获取更多蒙台梭利育儿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毁掉孩子的专注力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也许你正在这样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hg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