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前段时间,有个女孩子在后台给发消息给我,说自己是如何错过公司部门负责人岗位竞聘机会的,也表达了自己在职场中的一些困惑。我想我还是应该抽出时间聊聊这个话题,希望可以有所助益。(显然,有点标题党了。)
以下是我俩的聊天记录:
说实在的,我并不想打击任何人,可是我又不得不说,也许这个女孩子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很清楚,或者她对于部门经理这样的职务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渴望。
首先,她说了自己当年是因为生小孩,而选择了安逸的生活。目测应该是在当时可以承担一定的职责,而自己推脱掉了。如果,内心真的想做这件事情,生孩子并不是我们职场路上的绊脚石啊。我认识一个姐姐,她在做部门经理期间,生了两个孩子,业绩也没落下,生二孩的第三年,就已经被提拔为公司高管了,当然期间她也付出了更多,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人与人之间的道路,表面上看差异甚大,其实最初都是生存,最后都是自我实现。问问自己想不想要?想要,就扛;不想要,就认。就是这么清楚明白简单利落(这句话任何时候都适用)。
其次,她说她是很想做部门负责人的,而且她给了自己两年的时间,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半了,还有半年时间如何实现呢?她并没有弄清楚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现在这个岗位上的人是不是胜任?是不是会有上升的空间?这个机会是不是存在?如果不是,光靠努力是做不到的,只有潜伏了。如果是,那她就更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
那她应该怎么办呢?她应该问问自己,这次竞聘到底是为什么失败的?竞聘这个岗位需要有什么业绩和贡献?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自己和这些的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而这些差距哪些又是客观现实无法改变,哪些又是可以通过努力进行弥补的短板?
我想,这才是一个正常人思考问题的正常路径。而不是把这个问题抛给别人,让别人给出一个成熟且可行的解决的方案。
1
2014年以前我是做管理咨询工作的。
2014年底,我萌生了换工作的心思,那么问题来了,我到底要换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我当时的内心活动是,不出差、10W+、国企。
显然,我内心的第一标准是不出差。因为咨询长期出差的工作状态让我倍感厌烦,如果能有一份工作,可以不用出差,我宁愿坐2个小时的公交去上班。
我的第二标准是,可以比我目前的薪资待遇低。毕竟不用出差了,工作也比较稳定,那么在薪资方面我是可以做一些妥协的,年薪10W+,不能再少了,不可能滑坡太多。
我的第三标准是国企。国企当然好,论稳定,应该排名很靠前了,我觉得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政治正确。
接下来,我继续忙手头的工作。晚上,开始浏览各大招聘网站,只要框好以上三条信息,就疯狂海投,无论以我当时的资历够得上的,或者够不上的,我先把简历投递出去,再说。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只要满足我的这三个条件,我都可以接受。那么,万一会有意外的惊喜,也算是我多年行走江湖好人品的回报。
在这一点上,我的一位朋友和我差别很大,她当时跳槽的时候,只将简历投递给觉得能够匹配得起的岗位,对于差距比较大的岗位她根本看都不会看。而我呢,曾经投递过一家顶级投资公司总经理,年薪100W。我也佩服自己的勇气,毕竟脸都不要了,何愁天下无敌。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几经等待后,我终于迎来了橄榄枝。
10月底相继有三家单位向我发出了面试邀约,其中一家单位是当地的一个研究所,一家是航天类企业,还有一家就是建筑施工企业。
在经过第一轮面试后,三家都还感觉不错。但是,在心里也有了一定的倾向,研究所是档案管理岗并不能接触到核心技术,进去之后感觉成长空间可以说——几乎没有;航天类企业是企业管理岗,而当时这家企业的管理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毕竟我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才华不能得以很好的释放;建筑施工这个单位是战略管理岗,这家单位刚刚重组,可谓百业待兴,于是内心的大秤砣就已经向这边开始沉了。
直到第三轮面试。那天早上,我们社招的一群人,在一个会议室里等待面试,我是第一个被面试的,内心并没有忐忑,感觉良好极了。然而,对面的领导问了我一个措手不及的问题:“毕竟资历尚浅,能否考虑没有职务进入公司?如果后期表现良好,会有很好的上升空间”。
我当时面试的其实是某个部门的副主任,可第一反应还是,我表现挺好的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了呢?但是我很快就端正了态度,转念一想,只要自己努力,总是会遇到伯乐的吧。
于是,我就来了这家公司。
2
一般公司新人进来先是要做个培训学习,很多人以为这段时间应该是最轻松的。但是公司和公司有很大差别。
我有个朋友,刚刚从咨询公司跳进实业的时候,那段时间正好我和她住在一起,她白天就是学习,晚上下班就逛逛菜市场买菜做饭给我吃,生活的相当惬意,也成功养肥了我。
而我进入公司的第一周,就已经开始上手干活了。当时工作在做制度重构、流程优化,公司总经理亲自带队的进行制度建设,也跟着参与了一些工作,收获很大。通过参与制度建设,大概了解了这个公司的全貌,知道做哪些业务,如何运作,规则是什么。
公司战略也是公司领导亲自在抓的业务,因此通过做战略跟公司董事长也有了很多接触。
与主要领导的接触让我在一开始就对公司有了一个很宏观的认识,而且能够高屋建瓴的感知到一个企业的运作机制,可以说受益非常大。
但其实第一年,我基本都还在参与工作,主导工作还谈不上。虽然我在战略管理岗,但当时做战略是请了一家咨询公司,我只是负责沟通协调的工作。
第二年的时候我来主责流程建设这个模块。我来制定规则、带领团队,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进行流程的梳理。在这个期间,我才真正感受到,像在咨询公司的体会,个人价值才有了一定的体现。那段时间,我经常加班加点,想要把工作做到完美。跟职能部门过流程后,还要再跟分管领导过一遍,经常过到晚上十一二点。
幸好我当时的咨询体验早已经让我有了非常强大的心理准备,凡是要集整个公司的力量来完成的事情,势必到最后都会搞的五花八门,金融电信这样,那么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就不能抱有更高的期待了。所以,后来我亲自调试流程,逐一优化的过程里一丝怨言也没有,一坐就是一整天。
而那段时间,其实我的公文水平并没有开窍。要知道,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标准,即使我以前在咨询公司可以做到很好了,但在这家单位还是有点不太适应。我写过很多公文,刚开始的时候,就一页纸那么长的函件,都被我们领导改的面目全非。后来写报告请示,也是各种错误频出,还是没有掌握到公文的要领。于是,就在OA里下载了很多公文来看,包括请示、报告、计划、函见、通报、讲话、纪要等等。2016年底,我独立完成撰写的一篇报告没有经过任何修改,直接报送到了上级单位,那时,心里的成就感,才得以满足。
我的表现公司领导也看在眼里,2017年上半年,我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从部门高级主管,到部门经理,我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3
现在回想起来,我大概做对了这五件事情。
感恩工作。在很多人还在惆怅怀才不遇的时候,我自己已经抽身到了感念单位的层面。我大概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比如总结提炼、公众表达等,但也正是因为我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也会刻意关注这些短板,并尽可能的弥补他们。
当我知道自己离开了一家单位,可能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我会知道这个平台带给我的到底是什么。所以,目前无论我在工作中遇到怎样的挫折和不公,我在第一时间都不会想到要吐槽,而是想想我有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好。
工作上真的是公平的,你看到对方没有你付出的多却拿着超过你的薪水,但真实的情况或许就是他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或者你看见对方混吃等死,觉得对那些努力工作的同事有所不公,但是很快糟糕的事情就会找到他的头上,比如因为长期的懈怠和偷懒导致他整个人已经没有了活力和动力,进而也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尤其对于那些刚刚三十而立的男同事来说。
搞好关系。大到国家,小到企业,甚至亲朋好友,都需要维护好关系。做好关系这非常有助于你工作的开展,这也是我在工作了好几年以后才发现的。
我在公司的前两年,就已经和公司的部分中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大哥大姐关系很好了,他们有什么饭局也都喜欢喊着我,有时候家常饭也喊我过去凑个热闹。当然,我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我并不是在刻意经营这样的关系,而是我当时觉得和同龄人之间没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说,我本来也不是个八卦的人,对办公室八卦、穿衣打扮、明星绯闻什么都不感兴趣,却出奇意外的和比自己年长一些的同事非常能够聊得来,也非常喜欢被照顾的感觉,这大概是我第一份工作在我身上打下的印记。我的一份工作,我在公司是资历最浅,也算年龄较小的人,所以在项目上大家都比较照顾我,我喜欢聆听,他们喜欢讲话,可谓最佳搭档。当然,他们也能给我更多的经验,帮助我有更多进步的机会。职场里,没有能手把手的告诉你一道题该怎么解,每当别人说出第一步,是要你自己去想第二步、第三步……
现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职场累,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业务的缘故,总是累在人际多一些。我有一些经验:一是做人一定要坦荡磊落,不做两面人;二是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坚决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也坚决不能做;三是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做一些工作,并且一定要把工作做好。你多做一些,别人就少做一些;你做好了,也不会带给别人调修的麻烦。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给自己带来方便的人。四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不要麻烦别人。
默默努力。一方面,在意识到自己还有一定差距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沉得住气,识别自己的短板到底在什么地方,一定要补齐它,至少不能让它拖你的后腿。比如在机关工作,如果公文很差的话,就很难有出头之日,那公文就会成为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利用好它。
另一方面,只要交到你手里的工作,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即使是一件小到大家可以忽略的小事,也不要轻视它。这是一种工作习惯,这个习惯非常重要。一旦这个习惯养成,你给别人的印象就是特别靠谱,靠谱在职场是个特别特别特别重要的技能。我经常跟朋友聊天说,职场里有些人就是不能放心把事情交给它,很小的事情你都要操心过问好几遍,还不能放心,这种人就是不靠谱的人。那么靠谱的人是什么呢?就是你把任何事情交到他的手里,你都会放心,他不会把这件事情撂倒地上。这种彼此的信任是需要作出努力的。
任劳任怨。我所说的任劳任怨并不是怂恿大家忍气吞声。当你在团体里表现的很出色的时候,这时候也就有非常多活自动上门找到你,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我的一点经验。当领导交给我手头上很多工作的时候,我一般会把这些工作的要求弄明白,什么时候提交、工作预期是什么、工作量有多大。这三个问题搞明白了,就跟领导说明情况,如果手上的工作都能得以合理的安排,不管是不是我的活,到了我手里,我就坚持把它做好。但如果一旦领导的预期和时间有所冲突,我会跟领导说明情况,看看能不能排一个优先级,大家达成共识,会避免后期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工作做了就做了,不要总是刻意惦记,或者经常提起。你所作的这一切,都会被领导记在心里,必要的时候,它们自己会跳出来帮你说话。
争取该争取的。以上,我并不是说建议大家就埋头做一只老黄牛,毕竟,埋头走路的时候,还是需要常常抬头看一看天。如果你觉得凭借你目前的条件,能够很好的胜任更高层面的一些工作,那么你可以主动跟领导提起你的诉求。可以是一场正式的谈话,也可以是吃饭时的闲聊,总之无论形式,让领导知道你的心意。我在2015年底的时候,还不知道领导已经要提拔我为部门助理,于是我找领导在会议室有了一次正式的谈话,表明了我决心,你也知道,后来事实证明一切都非常顺利。
4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做小马过河。职场里的每个人,就如同那只小马,都是从未知到积淀,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甚至最后变得优秀。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如果当初不迈出第一个步子,不跨过第一个障碍,也就不可能趟过那条小河。听万家言,不如亲自实践来一遍的深刻。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因为在职场里,任何付出都值得。
无论现在的工作环境、工作职位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首先,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其次,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非常喜欢《向往的生活》里黄渤说过的一句话:“你受的这种苦,我们之前也很多很多,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你不要想着去熬,而是学会把工作变成兴致,感受到创作的快乐。最怕变成活干,那就很累了。”
每个职场人都是摸爬滚打过来的,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去做,心无旁骛的去做,脚踏实地的去做,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一心只想得到别人的肯定。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在别人还没否定你之前,千万不要自己否定自己;即使别人否定了你也没有关系,你还是不能自己否定自己。
很多时候你不逼自己一下,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如同我,我当时刚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的时候,内心可以说是非常忐忑,坐在部门经理的办公室时,心里每天都呈现出焦灼状,刚开始那几天,我非常想再爬上两层楼梯,去告诉领导我不想做什么部门经理,最起码此时此刻不想。
然而,当机会来临,选择逃避显然会更容易一些,但也会因此错失了成长的机会。有时候逃着逃着也许你就不敢要了,犹豫着犹豫着就过了这个村了。当我知道,这个阶段是我以后所要经历的必然,如果一定要经历,那么早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做好准备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觉得我仍然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一定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你活的久了,就会发现,但凡那些在工作中表现好的人,他们也一定在生活中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明白自己的强项和短板,并且清楚自己在工作中的定位。
这很重要吗?是的,非常重要。
有些人,对工作的热情很高,渴望在工作中实现自己个人的价值,到达马斯洛金字塔需求的顶端。那么,他们就必须在工作上花心思下功夫,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行。
有些人,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觉得工作就是一种谋生手段,他们并不打算在工作上有很高的成就,以家庭为先,目标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不出差错,不需要多么优秀和夺目,也能够接受自己常年累月的原地踏步。
有些人,对工作很热情,对生活也热情,那就做好准备,迎接千难万苦的挑战,笑着面对,也是一种能力。
我觉得这三种人都很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要付出什么。但还有一种人就非常尴尬了,他们既想要轻松舒适的生活,又想要一路打怪升级升职加薪走上巅峰,鱼与熊掌焉能兼得?
所以说,要想做好职场这道题,还得先从了解自己处着笔。
最后,我想说,职场里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因为什么付出都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