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延津记
杨百顺到杨摩西,再到吴摩西,从延津到宝鸡,谁也说不清的改变中不知到底夹杂了多少故事。河南黄土之上,黄河见证了多少无言的人、无解的事。
每个原委都拐着几道弯故事的起源是主人公杨百顺做豆腐的爹。老杨和赶车的老马自出场之时关系就是扭曲的——老杨把老马当朋友并且到处宣扬,老马嫌老杨蠢不把他当朋友,四里八乡都知道他俩的“交情”。老杨有事就找老马商量,老马糟心就出不着调的主意——比如让老杨送杨百顺的弟弟杨百利去上新学引发杨百顺出走杨家庄。剩老杨和大儿子杨百业守着杨家庄和豆腐过日子。
杨家父子的相处模式集中呈现了几千年以来农村积攒的价值观:干活,娶老婆,干活,养崽子,崽子大了给他讨个媳妇孝顺自己,卒。子女被看做自己所属之物,子女成家之后怎么孝敬自己比较安稳。而这种情况下养大的孩子成人后除了给老子一口饭吃,还能指望他干什么呢?
身瘫的老杨对老段敢生气,对杨百业不敢生气。杨百业问他什么,他得说什么。
在出走之前,杨百顺就曾因为追他崇拜的喊丧人而弄丢了一只羊,发着烧被他爹赶出门。在冷夜黑云下担心月下狼影。这对一个少年来说是多么残酷的事!而实际上,养个儿子要花钱,养羊多经济实惠——又能薅羊毛又能挤羊奶。丢儿子还减轻负担呢!居然让崽子丢了只羊!赔钱货!
幸运的是,杨百顺在这样的夜里遇见了有故事的老裴,被老裴带着去吃羊肉烩面直到鸡鸣落泪。而他不知道的是,他无意间成了有故事的老裴的救赎。
铺天盖地的羁绊作者沿着杨百顺一遛写了一群人的柴米油盐。塾师老汪失意半辈子,兜兜转转发现东家才是最了解他的“友人”,而后单骑走西安寻女,成了西安街头吹糖人儿的老汪;县长老胡退休做木工;新上任的小韩开新学让杨百顺的弟弟杨百利走上不一样的“喷空”人生;杨百利的哥哥撞大运娶了一家小姐……每一件事后面都隐藏着无数头绪。
杨百顺在知晓“新学抓阄黑幕”后愤怒的离开了他厌恶已久的爹,由老裴牵线跟了杀猪的老曾。原本愉快的师徒关系,却因曾家家长里短让杨百顺没有容身之处而渐渐走向破碎。
破碎后愤怒的杨百顺成了多年前有故事的老裴,在提刀欲杀臆想敌的雪夜时遇见了多年前的自己。于是历史重演,他被来喜救赎。
重叠的雪夜离开了杀猪的杨百顺在送走了来喜后辗转来到了染坊烧火、染布,却又因把东家的猴子当做知己不小心放走了它而丢掉了饭碗。世界上有这么多人,以一只猴子为知己算什么事儿呢?孤独的杨百顺始终是个老实的磨豆腐的杨百顺,不善言谈不通人事而吃挂落,最后跟了没落的传教士老詹,改名摩西,包含老詹的期待。虽认老詹为师,白天他还要去劈竹子填饱肚子。晚上老詹的教义他听不懂睡不好,白天犯困竹子劈不好没惹怒东家,倒是劈竹子的杂音终止了东家回味晋戏让东家忍无可忍辞了他。老詹也灰心的放弃了他五十年来第九个教徒,杨百顺开始给人挑水饥一顿饱一顿。窘困中杨百顺被抓去扮阎罗在社火中出了彩,被县官看中去县衙种菜。
什么样的经历才能掩盖一个人的光辉呢杨摩西的弟弟杨百利,当年想通过上“新学”进县政府 ,路没有走通;谁知道杨摩西没上“新学”,无意之中,舞一个社火,竟越过杨百利遂了心愿。虽然是去种菜,总算有份正经营生,不用再沿街挑水,活计没个着落一顿饱一顿的;同是种菜,在县政府种菜,又和在村里种菜不一样。过去在老王的私塾里读书时,圣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谁知杨摩西二十而立,跟“勤”没关系,靠的是元宵节一个玩。杨摩西不禁摇头感叹: “过去我以为帮我的会是人,或是主,谁知是个社火。”
种菜三个月,杨摩西还成了亲,不过是一个被做馒头带小孩儿的寡妇吴香香娶了,这里边也全都是故事。于是杨摩西成了吴摩西,和吴寡妇过着两看生厌的日子。吴摩西不爱说话而吴寡妇,不,吴寡妇已经不是寡妇了,吴香香喜欢说话,又因为上过学处处压着吴摩西。不过便宜老婆的闺女巧玲和吴摩西倒是处的相当不赖。最后吴香香和隔壁打银首饰的老高跑了,还留信给吴摩西:
求吴摩西现在内心阴影面积吴摩西和巧玲是真的处的来。巧玲怕黑,每晚让吴摩西用被子把她裹起来束上口;吴摩西会陪她睡觉,怼她去填鸡窝、给她点灯让她上厕所。一个人太久,从一个不足十岁的小丫头处得到人的温暖,不得不说缘分真是奇妙的东西。可能看起来腼腆内向的人都来自同一个星球,故而容易沟通吧。
温馨的没有血缘的羁绊不过跑了也好,亏得吴摩西还把老高当挚友,这不和老杨和老马当年一样了吗?
吴摩西和巧玲父女俩开心地过着没有吴香香的日子,为这留下的馒头铺子,演着戏糊弄巧玲亲爷爷姜家,出去找人“出气”,走到了新乡暂住,倒是默契十足。
在新乡,俩人遇上了想发财的卖耗子药的老尤。老尤对巧玲和吴摩西的相处模式很感兴趣——巧玲一直叫吴摩西叔呢!吴摩西因为老尤摆摊时的俏皮话而佩服老尤,老尤也会给巧玲撕一口烧饼夹驴肉吃。一来一去也就熟了。
愉快的寻找奸夫淫妇的小旅行转眼九天,吴摩西盘算着怎么圆去找人的谎,半夜在新乡的街里溜达到早晨。
成山成海的人。不知他们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成山成海的人,自己竟一个也不认识。想起自己认识的亲人,一多半不亲;现在看到成山成海的陌生人,嘴里说着天南海北的话,或是着急上车的神色,突然都觉得那么亲切。
生活从来不给吴摩西松口气的空闲。信步回鸡毛店,巧玲被老尤拐跑了!说着要发一笔横财的老尤居然真的下手了?或者觉得吴摩西是人贩子先抢了生意?吴摩西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最亲近的、最说的上话的人被自己弄丢了!一个人跑了一百二十里想跑到老尤老家开封,到了黄河边却没有渡船。瘫在滩上睡着了,梦里巧玲还在吃老尤的烧饼。
这一次吴摩西一把将烧饼夺了过来,打了巧玲一巴掌: “这烧饼是好吃的?吃了烧饼,你就没了。” 巧玲哭了,喊: “叔。”
吴摩西从做豆腐,到杀猪,到染布,到信主破竹子,到沿街挑水,到去县政府种菜,到“嫁”给吴香香,到吴香香和老高出事,没有一步不坎坷;但所有坎坷加起来,都比不上巧玲丢了。
巧玲是找不到了,跑遍了开封,新乡、汲县、洛阳、安阳,延津,甚至回了杨家庄找。绝望的他突然想起来塾师老汪丢女儿一走找天下,也腻了这无趣而恐怖轮回的生活,便彻底放下了,坐在去宝鸡的火车上,放下了吴摩西之名,成了另一个人,出延津记随着吴摩西的离开而结束。
文中重复出现的“一件事后藏着不知多少弯弯绕”的桥段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原因。每一件事都有发生的必要性和上层、上上层、上上上层各种说不清的缘故,“几千年了,有什么可指望的”神仙打架,还是老百姓遭殃。
在日复一日的无奈中——
舞起社火,捡起别人,能让人脱离眼前的生活。
作者也是背着千年劳动者深深地无奈写下这些文字,写下别人的故事时他有没有短暂脱离眼前生活?沉迷虚幻的人幸福着离开早已厌倦的身份,回到现实又是不变之痛。
为了找到巧玲而出延津的吴摩西,何尝不是为了找个能说得上话的人呢?“人与人之间一旦用话交流,孤独也就产生了。”相对于信仰主的欧美,中国人生来背负着千年的复杂人事,那无人交心无法排解的孤独,跨越千山万水都不一定能解决。
这或许不是一个多有趣的故事,或许线索太多、联系太密,让心不静的读者无法忍受。但这恰恰是作者逻辑的严密之处,每一步都有伏笔,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每一件事都有来由。在这里是一个真实的、河南乡土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