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和朋友闲聊孩子的教育问题,谈到最后,我脑中闪现出一句话,“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后来又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教育,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经常可以听到妈妈们在谈论,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孩子不认真写作业怎么办?孩子经常迟到磨蹭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妈妈们对于孩子落后于别人的焦虑,以及自己无法控制孩子的恐惧。对于这些问题,我想说, 妈妈们可以先把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放下,首先觉察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的根源,处理好自己内心的问题。
妈妈们对于孩子落后的焦虑,其实并不是来源于孩子本身,而是来源于妈妈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落后的焦虑。让妈妈们焦虑的深层原因很多,可能来源于她们本身就有一个苛责的妈妈,可能来源于自身成长经历过程,可能来源于现实环境,当然这种焦虑也是有社会文化影响的,中国当前的群体心理特征就是强烈的竞争性。每个人都会有个体差异,都会有不同的焦虑来源。但无论怎样,妈妈们在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一定要反思,这些针对孩子的情绪是孩子本身带给我的?还是我们心理状态在孩子身上的投射?我想大部分情况应该是后者。每一个新鲜的生命都是纯洁无暇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加在他们身上的标签。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都是玉不琢不成器,小树要修修剪剪才成才。可是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在带领着孩子成长,而是孩子在带领着我们。孩子会爬时对外界产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孩子在会说话时就开始背儿歌背古诗以自觉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孩子在三岁时开始不断的问为什么;孩子在舞蹈课上为了练习一个动作不断进行尝试。孩子在成长的每一步所表现出的都是非常正向和积极的精神,都表现出了他们非常努力的在让自己成长。这些是人性使然,是我们人类在千百年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宝贵人性财富。如果人性本善,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抱着一颗要改造要扭转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只需发现孩子身上自然流淌出来的能量,带着赞赏和惊喜的眼光,发现他们的慧根,跟随他的能量去培育就可以了。
另外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妈妈们对于无法控制孩子的恐惧感。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妈妈们经常会出现的语言,例如“我让他写作业他不写”、“我让他去上钢琴课他不去”等等,就会发现,一个“让”字使这些语言中带有强烈的控制色彩,这个“让”字背后可能包含着呵斥恐吓,严重的甚至是体罚。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有人用威胁的方式让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本来让我们感到欢喜的事情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不想去做。所以为什么要去控制呢?如果人性本善!如果我们扭转了我们的观念,用更积极乐观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控制他们。我们需要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共同去面对生活。当他们感觉到我们是他们的同伴同伙好朋友时,我们的话他们自然会听。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还是应该尽量耐下心来,给他们讲这样做的危害。或者干脆让他们去做,自己去尝试错误行为引发的后果。我自己的孩子,因为小时候我很少限制她的行动,造成她身上的伤疤要比别人多。但这也许就是孩子探索世界要付出的代价。所以,教育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成为他们的朋友也许更有效。
以上文字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