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之南

作者: 林子里打洞洞 | 来源:发表于2016-05-15 20:36 被阅读17次

    曾经很向往南方小城,觉得那种有山有水有美女的地方,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就算有痛苦,也会被江南的烟雨蒙住,总之,看得见的,都是幸福。之后,有重要的人常驻江南,对那里的向往更甚。我也想去到那里,留在那里,过幻想中的生活。

    然而,真的有机会在这里小住半月,却更想回家了。在这里,确实有如画美景,可风景是风景,生活是生活。我们只能在游览时看风景,在日常中过生活。哪怕是在这江水之南,人们也不可能拥有那种无烟无尘无喧嚣的日子,不论在什么地方,出门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马路,都是满眼的楼房建筑,以及许许多多要奔向工作或是学习地点的人。日子里,仍然是车水马龙,依旧是拥挤困顿,跟幻想,并不相同。这种感受缓缓而来,逐渐加深,并在拥有了一个安稳的咖啡屋下午后,变得异常汹涌。

    一个幽静昏暗的小空间里,软软的沙发和靠枕,大屏的上网电脑,配上牛排,盖饭,鸡米花,果盘和浓汤,再来份薯条,喝杯咖啡或者蜂蜜果柚,会让人有种忽然找到生活真谛的感觉。一边吃着佳肴,一遍和爱人谈天;一遍看着喜欢的节目,一边放纵的享用这下午茶。人好像瞬时失去束缚,失去追求。

    不过,这样的美好,会停止于你无力阻止的时间流逝。当你偶然一看表,发现六点钟悄然而至,你不得不赶回去时,现实便慢慢回来了。坐上叫到的车子,看着陌生的街道和房屋快速向后,你甚至不知道走过了哪里,不知道司机是不是带你绕了个大圈,所能做的,只有安静的待在后座上,等着车子开到租来的那块地方。这时候才发现,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归属感赋予的那份安宁。所以这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度里,分分钟都有着离家,却分分钟也有着归巢。

    作为旅客,我热爱这里,这里有跟家乡不一样的地方,美的风景,好的食物,以及在路上的见识。可是作为游子,又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拐弯处想要逃离这个地方,逃开毫不熟悉的街道,逃开满是陌生眼神。

    至此,我再次验证了自己的天真。以前笃信的东西,原来在一个拐弯处就可以被轻易推翻。突然想起柴静在《看见》中和陈虻的一段对话,原话记不得了,大致是这样讲的:陈虻总是对柴静说,“要宽容”,柴静回,“不要用这样的标准要求她”,陈虻继续道,“要成为伟大的记者就必须这样”。柴静回说,“我不要成为伟大的记者,我只要称职就可以了”。陈虻无奈的说,“你为什么不听我的”。柴静便毫不客气的回一句,“因为这是我的生活”。陈虻仍不放弃,说,“可我是对的”。柴静就以一句“我并不需要完美”快速结束战斗。看到这时,我忽然很感慨,因为自己也曾讲过,我不需要完美。看完这段对话,深刻觉得,这是不成熟的标志,而自己曾做错了些什么,却全然想不起来。这段对话结束,柴静又写到,过了一大段时间,她忽然就有些明白了,只好臊眉搭眼的去寻陈虻,原话依旧不记得,可她臊眉搭眼这词儿,我倒是记忆犹新。她终于要从心理上接受陈虻,便问他,“怎样才能宽容”。陈虻说,“理解是基础”,问柴静是不是能理解。这样的对话,又是无疾而终。所谓理解,我想只能自己去悟,通过不断的接触这个世界,然后上升到了解。接着,柴静给出了她的解释,原话大致是这样,“宽容不是道德,是一种认识。只有深刻的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有了解和体谅,才能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最近,我时常想起这句话。从我对世界的天真幻想,到看到真实世界的失望,从对人际交往的幻想,到遇到困难的怯畏,以至于从我对江水之南的期盼,到小住之后的忧伤,无一不是苛责。我总是不自觉对不愿意遇到的事情报以责难,对意料之外心生怨怼,这不仅是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苛求,更是对自己的苛刻。

    在归途上,我是失望爆棚的,可是上了楼,看到书,想起这句话,又觉得这样挺好。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活在自己惬意的小世界里,没有什么纠结与忧伤,如今看到了世界更多的面目,时不时的闹个小低沉,然后挣扎出来,更认真的对待世界,一定是在还曾经欠下的功课。而这一闪而过的小失落,帮我更好的记录了江水之南的小日子,记录了小住半月之后的小情趣,然后,让我去记住,要宽容的对待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av.com��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水之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nv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