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年的第237天。
今天是社群团购城市巡回合作伙伴同心会的最后一天,前天晚上勇哥跟我说让我分享30分钟。理由是我比较能讲。
起初接到任务时我是抗拒的:又来,最近手上活多着呢。9.9;1015;还有春晚的前期准备,品牌知识地图还没有时间迭代呢。
可转念一想,也是不错的机会。
还是讲吧。
昨天早晨把杂事处理完之后就开始搭建内容。发现很可能会超时,所以就要了1个小时。
于是,原本大家10:00开始的,硬生生的被我拖到9:30开始。
但我觉得应该会很有意义。
因为,我算是第一个,也是第一次,纵向对比了几个时代,把人身份角色变化说出来的人呀。
所以,一会要好好发挥。
说说我打磨演讲稿的事情吧。具体的3步是:结构,内容,呈现。
1.结构:画出你的3层妖塔
很多人喜欢掌控感。
特别是男人。
当他知道在哪,去哪时,会听得更加认真,听完收获更大。
26号开课的那天我观察了一下,这期合作中,80%都男生。
所以,在开始讲之前,给他们这份地图,他们的思路会更加清晰。
于是开场的ppt就要展示,我要讲什么内容。
那,我要讲什么呢?
why:我为什么要讲这些?为什么是我讲?
how:我怎么讲?
what:我讲什么?
最好是边讲,边用结构图画出来。
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思考过程。
来听的这些人,全都是城市巡回合作伙伴。
团队协作的5大障碍之首,就是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合作,更不会协作。这26-28号的内容已经让大家建立了信任。
我想,我应该给大家,更强的信心,以及一份拿到就可以用的实用礼物。
信心,主要是对将要做的事情的信心;
我可以从我看到的趋势,以及我总结的沸点的历程呈现给大家。
可是,我给大家怎样的实用礼物呢?
我看了看我的工具库,挑选出了7个思维模型。
可是,大家的习惯是3,只有2点会觉得突兀。
所以,我加了一句话,用这句话,把后面的内容引出来。
最终我讲的内容就定为:1句话,1个机会,1份实用工作包。
2.内容:3个佐料,让你的内容更具吸引力。
每个点里,都要想,加什么:故事,共鸣,案例。
故事是梯子,让大家顺着故事,走到你想讲的那句话,或是那个观点那。不突兀,更容易接收。
共鸣是互动,你的,你们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共鸣就可以在听众心里产生涟漪,有共鸣的内容,他会记更久,也会印象更深刻,甚至还有说服作用。
案例是钩子,道理你认同了,共鸣让你也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需求,那案例就是让你知道其实我也很厉害啦。
框架搭好后,我就把ppt给美工去制作了。
每一次审核时,就在内心添加了一次内容。
一共审核了3次。
这个环节很考验平时故事的积累。
如果是跟朋友聊天,讲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倒也好。
可是,工作场合的案例,最好是来自名人的故事,说服力更强。所以,就要视野放得更大。
日常生活中,我关注的新闻,课程,以及文章,名人传记等还挺多的。
这样一塞,内心又一种担忧出来了:会不会超时?
管它呢。
3.呈现:一切都为了传播。
我每天都是走回家。
如果没事,我会边走边听网络课程。
但,昨天在思考演讲的内容,所以走的时候在想:我还要加些什么?
加什么呢?
我讲的时候,大家会做什么?
可能会想拍照,可是,我的内容适合拍吗?
一切都为了传播。
如果一个ppt,大家没有可拍的内容,要么是你呈现做得很差,要么是内容做得很差。
所以回到家第一时间打开电脑,让美工不要走,再改ppt,修改呈现。
以上,是我打磨这次演讲ppt的全过程。
为什么写?
因为还没有流程化。
每次做ppt,都感觉是从0开始做,没有形成肌肉记忆。
通过写,帮助自己梳理。
形成了初步闭环,以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迭代就会更好。
为什么写?
一件事情,你讲不清楚,证明你还不是真正的掌握这件事。
一件事情,你讲得不够有吸引力,证明这件事情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今天这篇已经写了1个小时,写的时候内心已经在反思,最近可以看看演讲方面的书,可以借助外脑,补充更多的内容。
为什么写?
从3月到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发言,但每次发言,我都是重新做ppt。
最初一个ppt2天时间,到现在一个ppt从内容准备到修改完成,一共花费时间不到2个小时,感觉自己精进了不少。
接下来:
1.抽时间把三爷的文章再看一遍。
2.把演讲类的书,再过一遍。
争取下次演讲时,准备时间更短,内容更精彩。
我是妮妮,践行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