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是一枚语言专业毕业生,由于对翻译的热爱,本科毕业后又到国外读了一个口译硕士。口译与笔译相辅相成,笔译基础打得好的人,口译自然学起来不难。于是,学习之余,笔者也会在翻译公司做兼职翻译,偶尔做一下笔译(当然国内翻译公司兼职的价格,赚钱肯定是不可能了,可能赚个吃饭钱也不太够)。所以,这种机会只是用来锻炼自己的翻译水平的,与钱无关。
通过了几家翻译公司的试译之后,我开始接到一些小任务,类型差不多有IT技术类,通识类,合同类以及艺术哲学类等。再加上之前在外企实习时,做过一些建筑类和环境类的翻译工作。也许大多数有着翻译梦的语言类学生都会觉得技术类,建筑类,环境类这些专业背景强的翻译很难做,我最初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经过一番实践之后发现,这类技术性强的文件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技术类的文件逻辑性都很强,容易理解。翻译时只要把文中的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弄清,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再来就是要把一些所涉及到的专有名词弄准确。这个过程对于无专业背景的人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查资料,学习新知识,但是这类翻译是有迹可循的,钻研新知识的过程也很快乐。
对于我来说,让我感觉最困难的是哲学类的翻译,这里以中译英为例。哲学类的中文原文有时候很难理解,尤其是在文中出现一些古文,戏曲唱词的时候,我们需要花时间去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之后还需要润色英文翻译。但是可能修改很久都没有办法把原文的意思百分之百表达出来,这也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中的遗憾了。
更难一点的是原文的作者中文的逻辑性很差,中文原文中有病句。中文和英文的一大区别就是,中文重“意合”,而英文重“形合”,换句话说,中文重视意思的表达,英文重视逻辑和语法。所以,在很多需要翻译的中文原文当中,因为每个人的语言方式不尽相同,在理解中文时作者和译者的理解会出现偏差,尤其是在逻辑性差,病句多的中文原文中。这个时候,就需要译者理解原文的意思,将病句转化为正常的句子,弄清前后句逻辑,以及前后段的关系,将这个原文在翻译中整合成富有逻辑性的英文。当然,如果能和作者针对原文的理解进行沟通是最好的,但这一点在我们现在一个各司其职的产业链中这一点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译者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小小见解,欢迎大家对此展开谈论以及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