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是终生的成长。展卷阅读,与书为友,不仅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个人在一生中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就必须坚持读书和终生的学习。世界变化这么快,我们一定不能停止学习,尤其是通过阅读来学习。提高生命质量,让读书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生的习惯和信仰。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7135/802b81108ee05863.jpg)
(一)确保读书时间。
读书没时间其实是个伪命题。很多人于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浏览手机或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时间久了,不仅自己没啥提升,反而情志更加疏懒懈怠。所以读书时间问题,说到底其实是个自律的问题。只有真正有强大自律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肯花时间去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投资。
哈佛有个著名的理论,认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思考、进修或参加有益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
有一个外科医生,平时工作非常忙。但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坚持每天临睡前读书15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不变。后来,他不仅成为本领域的顶尖权威,而且出了几十本书,可谓著作等身。他的成功,靠的就是严格的自律和坚持读书。
不要再说读书没时间了。把需要读的书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放在比手机更接近的地方。“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数度进山寻宝,你一定会收获满满。
(二)进行主题阅读。
从哪里开始读呢?可以考虑自身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主题阅读。哪怕你是个刚入职的职场小白,也不要认为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书你不需要读。他的书如果你能系统阅读,能给你视野、框架和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也可以由此开始,进行系统的阅读。读史学自然也很棒,可读的经典也很多。有史学眼光的人看问题往往会比较有深度。此外还可以涉及美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
读不同领域的书,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构筑合宜的大脑。这些领域的经典书籍,读起来大多很辛苦,但它们非常有价值,可以以一当十。涵泳其中,含英咀华,书会悄悄地改变你。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可能会感到读不下去。要能坚持住。读得多了,速度就会快起来。因为很多东西是相通的。这是我的切身体验。读得越多,速度越快;速度越快,就能读更多。
当然也不是读得越快越好。经典还是需要慢读的。费尔巴哈说“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精神生活领域也一样。我们读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阅读的高度决定了人精神的高度。
不要问我读这些书有什么用。无用即是大用。读过你才能知道。
(三)记好笔记随笔。
读过的书要想留下点痕迹,就要学会“雁过拔毛”。这里有两个层面。一是做读书摘记。把书中好的句子、重要的内容直接摘抄出来,或做出思维导图,以加深印象,也便于积累。
第二个层面,就是记下随笔和感悟。哪怕是再浅的思考与感悟,总结与启发,也要随手记下。直接记在书上或笔记本上。
有人认为做笔记是多余,很耽误时间。其实过程与体验是合一的。过程省略了,体验也省略了。过程虽然繁琐,但完成之后,心里会有一种满足感,踏实感。
至于如何做好笔记,请参见《如何读书,才能更有利于写作》。
(四)持续深入思考。
没有思考的读书只能叫浏览,有思考的读书才是交流、沟通与对话。读书最终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如果读书不能让我们思考更深,行动更有效,境界更高,那读再多也没用啊。
读书不单使我们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获得思想。思想的精微,境界的深邃,不会自动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用心思考才能把握。
“平居有古人,学习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有思考才能说明我们真正读过一本书了。有思考才会有吸收,才会有沉淀和积累。深入思考才能见别人所未见,发别人所未发。
而且,从提升写作的角度说,多思考使文章有好的立意和构思,高屋建瓴,别出心裁。
(五)坚持以写促读。
为了有更好的输出,必须坚持读书。读与写其实是一体的,是相互促进的。更高效的阅读是读与写的结合,输入和输出的结合,思考和行动的结合。要使阅读能长久地坚持下去,就要以写促读,以写促思。
写作是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使自己的思考清晰化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通过坚持不断地写,可以逼迫自己去进行深阅读、广阅读。这样一来,水涨船高,写作会促使阅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改变提升自己,请从读进去书开始。我们的读书学习虽然达不到股神巴菲特、香港新特首林郑月娥那样的高度,但读进去书,足以改变自己。
记住一些词,记住一些人和书的名字,会有助于生活。 ——王开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