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809663/61b5c3feb5334395.jpg)
汪曾祺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无论在生活中处于逆境还是顺境,他都能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将平凡甚至苦难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一)汪曾祺先生,一个会做、会吃的美食家。中国人自古都重视吃,曰:“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在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但如果吃时,只讲究一个“饱”,那只是在过生活。如果不单要吃饱,还要讲究吃的品质,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是决然做不到的,而汪曾祺先生做到了。
东西南北中,中国各地的名菜他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内蒙古的“羊贝子”,杭州楼外楼的“醋鱼带靶”,淮安的“狮子头”,镇江“肴蹄”,东北“白肉火锅”,广东“烤乳猪”……这些名菜的做法和吃法写得清清楚楚,读着不禁口中生津,垂涎欲滴。
当然普通人能吃到这些名菜大菜的机会不多,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家常小菜。就是那些普通的家常小菜,汪曾祺先生也能做出别样美味。如拌菠菜、拌萝卜丝、扦瓜皮、炒包谷,他都能做成色香味俱佳的佳肴。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也会对做菜感兴趣,并且会跃跃欲试。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不会敷衍一日三餐,而是兴味盎然地去做。
(二)汪曾祺先生,能在寻常风景中发现不寻常。
汪曾祺先生对生活的热爱不仅体现在对吃的热爱上,也体现在他能从寻常的风景中发现不寻常的美。冬天的树大都枯枝败叶,光秃秃的,让人看了心生落寞。但汪曾祺先生是这样写冬天的树的:
“冬天的树,已经出了一些比米粒还小的芽苞,裹在黑色的鞘壳里,偷偷地露出一点娇红。”
“冬天的树,很快就会吐一朵一朵透明的、嫩绿的新叶,像一朵一朵火焰,飘动在天空中。”
“很快,就会满树都是繁华。”
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才能在枯寂衰败中看到希望和繁华。
(三)汪曾祺先生,一个受前辈恩泽的人
一个人能战胜生活中的苦难,于苦难中见到光明,这个人必定是一个精神强大的人。这种精神的强大,除了自身的修为外,一定受到他成长环境的润泽,他在成长中一定获得了人间至爱,培补了生命的元气,汪曾祺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
在众多的孙辈当中,汪曾祺先生的祖父祖母都特别喜欢他。他们家境殷实,祖母能做很多风味小吃,祖父对喝茶很有研究,这肯定对他后来在美食方面的兴趣产生了影响。
尽管汪曾祺先生的母亲去世早,但他的父亲特别爱他。母亲去世后,他的父亲又成了他的母亲,父亲带着他睡,关心他的学业,把他写得好的作文拿出去到处给人看。尤其让汪曾祺先生感动的是父亲带他考中学住客栈的事,因为客栈有臭虫,父亲为他捉了一晚上臭虫。父亲的爱,陪伴了他一生。
除了获得了亲人们的至爱外,他还得到众多师友的爱。
在众多的师友中,沈从文先生给汪曾祺先生的帮助最大。沈从文先生指导他走上文学道路,在西南联大的时候,还给予了他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文革期间,沈先生在不能写小说的情况下去研究中国丝绸,这些都对汪曾祺先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亲人们的至爱,沈从文先生的栽培和影响,温暖了汪曾祺先生的一生,让他哪怕是身处人生最艰难的文革时期,也能随遇而安、豁达从容,仍然保有对生活赤子般的热爱,并且将这种热爱一生保持,《人生很短,做一个有趣的人》就是最好的明证。
网友评论
从你的文字中,我慢慢地了解了汪曾祺
一篇听过汪曾祺他的大名
但对他一直都不甚了解
从你的书评里,我才知道他是一个这么有趣的人
我一直都不爱看散文
觉得无趣无聊
可是却从你摘录的片段感受到生活的美
汪先生的散文固然写得很美
但更需要的是读者的发现与理解
比如你摘录的
“冬天的树,已经出了一些比米粒还小的芽苞,裹在黑色的鞘壳里,偷偷地露出一点娇红。”
“冬天的树,很快就会吐一朵一朵透明的、嫩绿的新叶,像一朵一朵火焰,飘动在天空中。”
“很快,就会满树都是繁华。”
读着真的很美很美
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