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在讲到阿拉伯文学的时候,插入了下面一段评语:
艺术家的精神是酒神的,行为是舞蹈的。软骨病不能跳舞。艺术的宿命,是叛逆的,怀疑的,异教的,异端的,不现实的,无为的,个人的,不合群的。
宗教的宿命是专制的,顺从的,牺牲个人的,积极的,目的论的,群策群力的,信仰的——其实就是政治。
理解起来有点难。喝完酒之后会有一种恍惚的感觉,平时不敢说的,不敢做的,存在思想深处的东西,都能抖露出来,站在楼下表白女生也只能喝一点酒来壮胆。再追求一点极致,就会涉及到药物,也就是致幻剂一类,把生理和精神感觉推到极致,难怪最近这么多艺人都爆出来有吸毒的习惯,大概都是想借助外力让自己达到超我的状态。《盗火》里就讲到了这种精神极致的状态,艺术家在追求,大公司在追求,人类极致到底能做到什么,谁都想知道,不仅仅是艺术的事。
相对于艺术,宗教显得克制而守旧。他们俩的关系就像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宗教和信仰不一样,后者包容万物。把信仰宗教化也是一个可悲的事情。美国有名的身体酸碱论,让众多缺乏探究精神的人一窝蜂崇拜如神,最后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营销手段,可惜。去追求宗教本来就是信仰的一种,无可厚非,不过人多了,显得话语权重,大教堂一建,市中心一放,看着就让人有闲人勿进的感觉。这是自己给自己添神秘感,让自己人感觉优越,门外人觉得迷糊。
宗教是面值很大的空头支票,艺术是现款,而且不能有一张假钞。宗教说大话不害臊,艺术家动不动脸红,凡是宗教家大言不惭的话,艺术家打死也不肯说,宗教说了不算数,艺术是要算数的,否则就不是艺术。
木心对于宗教和艺术的这段评论是很直白了。宗教的对象过于虚无,即便是耶稣、佛陀,也已远离现代社会,所以只能用空洞的文理来解释现代的行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来形而上,无法落地告诉你向左还是向右,领悟全靠个人。当然,艺术也考个人领悟,但艺术不强求,没有大教堂,没有圣经让你膜拜,不强制就是自由,唯有自由才能产生灵感。思想的自由难以获得,就靠各种酒或者药物来实现。
艺术家想要表达的,用木心的话来说,在作品中其实非常少。大多数的东西都随着他们的逝世而烟消云散。我们从艺术品中能窥见的不能说全,也无法理解全面。为什么木心认为艺术不能有假钞呢?大概艺术家所想表达的东西非要经过灵感光顾,久经打磨才能公之于世的缘故。随性而作能成为艺术品的少之又少。艺术家可以借助宗教来表达,这是他们的手段之一。我们可能看到大量的宗教艺术品,但却无法发现宗教艺术家,受限的艺术毕竟缺胳膊断腿,无法尽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