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楼古时曾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由于逍遥楼退去历史舞台,当今世人只知现在的四大名楼,而对逍遥楼所知甚少。

逍遥楼位于广西桂林市,座落漓江之畔,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由桂州大总管李靖最早修建,逍遥楼因庄子著作《逍遥游》而得名。登楼可鸟瞰漓水诸峰。

逍遥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篇,《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公元618年,大唐皇帝李渊建元武德,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李靖被任命为岭南道抚慰大使兼桂州总管,以独秀峰为中心修建“子城”,逍遥楼就位于子城东墙之上,东江门(今解放桥西头)与行春门(今东华路西口)之间。宋元明三代,逍遥楼在原址上历经多次重建,屹立漓江西岸城头达千千百年!

历史上的逍遥楼,是达官贵人与文人骚客来桂林的必到之所。护镇城池,畅览碧空,身处楼阁近可观漓江影倒横流,远可眺青峰此起彼伏,桂林老八景中的訾洲烟雨、东渡春澜、尧山冬雪尽收眼底。

从唐代宋之问,到宋代范成大、刘克庄、方孚若、李彦弼、李曾伯、张栻,再到元代伯笃鲁丁、吴伯寅,明代杨芳等都为逍遥楼书写过诗篇。

元代诗人、政治家伯笃鲁丁曾在《逍遥楼》中写道:“身世云霄上,飘然思不穷。睛山排翠阔,暮霭閟琳宫。牧笛残云外,渔歌落照中。蓬莱凝望眼,隐隐海霞红。”足以让人遐想出当年站在逍遥楼之上所见景色。

自唐至清,各时代的通志,文记,图志中都有对逍遥楼的记录与描述,作为岭南一座名楼,当年曾一度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

明末崇祯十年(1637),旅行家徐霞客曾特地南至桂林城以观逍遥楼的风貌,可惜“登城楼,欲觅逍遥楼旧迹,已为守城百户置家于中。”徐霞客登上桂林东城城垣寻找逍遥楼,尚存部分建筑旧迹,而守城百户(明代官名)已经将逍遥楼当做府邸,居住其中,以致于徐霞客未能进入楼中参观,引以为憾!

“逍遥留古迹,胜景浩无穷。雾锁山城市,烟藏水府宫。峰峦霄汉外,栋宇画书中。百草业深绿,群花绽浅红。”-《逍遥楼》

“身世云霄上,飘然思不穷。睛山排翠阔,暮霭上琳宫。牧笛残云外,渔歌落照中。蓬莱凝望眼,隐隐海霞红。”-《逍遥楼》和韵

“危楼天欲半,登览兴何穷。云锁昆仑塞,星环太乙宫。江山图画里,宾主笑谈中。回首严城暮,千门日影红。”-《逍遥楼次韵》

三首《逍遥楼》,对仗工整,清丽流畅,描绘了当时桂林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显示和刻画了逍遥楼这一历史名胜的独特魅力。

逍遥楼之所以能名震岭南,除历代名人的诗赋外,还得益于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题写的“逍遥楼”三个大字。书体端庄浑厚,茂密雄劲,令世人赞叹。

来桂林一定要登一次逍遥楼,此行才不会留下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