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则》的第四天。今天开始阅读这本大部头的第三部分:工作原则。
工作原则这部分的内容在读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念头冒出来,读到有些原则会点头称是,因为结合自己自己的工作经验,如果身处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做的话,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而有一些原则却是领导者应该好好读、好好学、好好思考的。比如应该建设一个怎样的组织,打造一个怎样的团队,应该吸引怎样的人来到团队当中,整个组织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价值观。而这恰恰是很多领导、很多单位、很多组织所欠缺的。
杨帆老师在共读《原则》的启动直播中,一直鼓励我们要把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但是同学们在读到有些内容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感觉,就是XX原则好是好 ,但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好像搭不上边,XX原则讲得好正确,但似乎更应该读到它的人应该是我的老板,而不是我。
这一点我在读“工作原则”这部分内容时,就三不五时会跳出这个念头来。
我们这些主动学习的人学习了很多,看了很多,但当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周围的人他们并没有形成和我们一样的理念。甚至有些人并没有和我们秉持一样的价值观,导致沟通或者推进工作感觉不顺。
而很多人也有和我类似的感受。比如在听樊登老师讲《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这本书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我经常让大家学习《非暴力沟通》,让大家学习《关键对话》,让大家学习积极的心态。后来就有人,这些人是以我老婆为代表的,就问我说,凭什么让我老做好人?你为什么让别人都欺负我?让我整天学这个学那个,让我都变得这么好,然后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我不是吃亏了吗?这时候我就想起这句话,叫'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你不就是想做个好人吗?然后你现在已经得到了,你又怨恨什么呢?所以我觉得这是孔夫子讲的最感人的一句话。"
是啊,我们不就是想成为更好的人吗?要成为更好的人,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么?显然,我们原先接受的一些理念、形成的经验显然无法解决我们面对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了。所以,我们必须带着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去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碰到一些我们明白了、接受了、学习了,但是周围很多人甚至毫无感觉的道理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纠结、会感到痛苦,甚至觉得不公平。但是,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这种成长中的阵痛和撕扯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便是我们在学习《原则》的过程中要经常提醒自己的。
“得到”创始人和CEO脱不花老师在她主讲的“沟通训练营”中讲过的一段话也印证了这个道理,并且说明了小员工、打工人为什么要在职场中也要有主人翁意识,她说:“我也知道很多同学心里难免会像,我只是个小员工,我情商也不高,我哪能承担得了这么重的责任?你必须承担!只要你有了这个意识,我们的有些小委屈、小情绪,就能都自动得到解决,再也不会困扰我们了……凭啥啊,每次都要我主动?请一定告诉自己:不凭啥,因为咱们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咱么对自己的期许更高。”
对,就像《原则》里的这些“工作原则”一样,有些是我们作为下属应该做到的,有些的确是领导层、组织层面应该考虑的。但是我们现在学习了、了解了,也就站到了更加宏观的视角,也就有了更高的站位。无论我们以后是不是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们都已经能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也能心怀更大的格局。
而一个带着更大格局做事的人,无论他职位高低、权力大小,他一定可以做出更漂亮的成绩,至少,他做事是处在心流之中,是实实在在要把手中的事情做好,是切切实实要攻克一个问题,是真真切切想要做出一些改变,这便是最好的修行,这也是幸福的样子。
无戒学堂2022年日更第104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