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领兵有道吴六一——打破管理用人误区!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领兵有道吴六一——打破管理用人误区!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作者: 远方青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6-03 17:32 被阅读38次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康熙亲政之后,孝庄太后偶然一次询问康熙,了解到康熙正在彻查京城周围千总以上的官员,才知道所有人里面只剩下吴六一还未被收买。

    孝庄太后便问康熙如何拉拢吴六一,康熙计划以三品兵部侍郎招揽吴六一。孝庄太后表示,三品官员多如牛毛,而九门提督只有一个,像吴六一这样的人只能用恩义去换。接着,又告诉康熙吴六一的义父,因犯死罪已被关押八年。

    康熙明白了,随后给了魏东亭一道圣旨、一把剑,让他防着吴六一。魏东亭找到吴六一后,立即宣读圣旨:“朕特旨,吴六一统领北京九门提督一职,无朕亲笔手谕概不奉召,并责令吴六一从即日起统领京城巡防,凡三品一下文武官员及所属兵马吴六一俱可节制。”

    吴六一不敢接旨,魏东亭便表示,皇上和太皇太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他,吴六一忐忑不安地接了旨。之后,魏东亭便把他义父带过来,吴六一拜见义父之后要求还把他送回牢里。可见吴六一心之纯粹,执法无情,不愧是“铁丐”。

    觉|授权与监督同时进行

    古人云“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实,最大的底牌永远是没有开的那张牌,因为其中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同样,一个人的实力固然很重要,但一个人的潜能及其开发却更重要。

    所以,康熙给到魏东亭一道圣旨、一把剑,其背后正就是“疑人要用,用人要疑”。为什么呢?因为康熙并不是绝对的相信吴六一。

    诚然,吴六一是个忠勇之士,所以康熙才决定给到吴六一充分的权力,并且足够放权。但是,吴六一之前不曾为康熙效力,即便再信任,也要做最坏的打算,因此又设计了监督机制,授予魏东亭天子剑,如发现其有所不轨,即可不必请旨先斩后奏。

    对于管理者来说,“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授权与监督要同时进行。这一点很有必要,企业因为管理上的授权而不监督导致危机四伏,已不胜枚举,这也是企业实行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在授权与监督之间达到平衡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相较于管理者而言,大多数企业老板在授权与监督上,总是陷入一种令人深思的困局。

    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不肯授权,事必躬亲,让管理者和员工无事可做;二是授权之后就放任不管,直至问题爆发才开始兴师问罪。与其说,这是企业老板的悲哀,倒不如说这是管理者的悲哀。因为管理者的不作为,导致企业内部的分工失衡,原本应该负责战略和未来的经营者将精力投放到员工身上。

    作为领导者的企业经营者,真正需要学的,是像康熙一样,将授权与监督的思路与策略制订好,再将其授予给执行的管理者,让管理者对他们所承担的授权和监督义务承担起责任来。

    这就是康熙为什么派魏东亭去的原因。康熙和孝庄太后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吴六一,那谁来确保吴六一不会对康熙与孝庄太后造成威胁呢,答案就是魏东亭。但是,康熙真正对魏东亭放心吗?

    其实,也并不全是,他放心,但还没有到绝对放心的地步。所以魏东亭走后,康熙才会问苏麻喇姑“我以魏东亭制住吴六一,那谁又来制魏东亭”。

    对于管理者来说,我们时常应该问自己:你真的了解管理最重要的是什么吗?同时,如何做到疑人要用,用人要疑,这也是值得每一位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思|实现“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的关键

    领导者要做到“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真正需要的是对人才尽可能多的了解和始终坚持工作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将授权与监督结合起来,既不会因为有监督而有恃无恐,肆意授权;也不会因为授权而听之任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

    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北伐曹魏的战争,并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

    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魏明帝曹睿得知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

    结果,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因为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人心惶惶。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其实,马谡的死虽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但不能简单地说,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为,人在特殊数情况下是会变得难以预料。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诸葛亮没有让马谡镇守街亭呢?

    或许,之后的历史都会改写,然而,历史终究已经过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固然让人心痛,痛心的是即便如诸葛亮一般深谋远虑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

    所以,当我们看到康熙给魏东亭一道圣旨、一把剑的时候,也无需惊讶了。因为自康熙登基以后,一直处在“臣强主弱”的境地,皇位一直被人虎视眈眈,时间长了,不管是谁都会比常人更多一分提防的,更何况,这一次,还事关重大呢。

    尽管,苏麻喇姑被康熙在魏东亭走之后的提问给吓到了,但不得不说,作为一名管理者,康熙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行|从“疑人要用”到“用人要疑”

    康熙与孝庄太后决定启用吴六一,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讲,体现的是管理者不拘一格的用人策略。但从整个事件上来说,体现的是管理者在人才任用上的“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在启用吴六一之前,康熙已经对京城所有千总(古代军官的一个官名)以上的官员进行了彻查,吴六一是唯一一个没有依附鳌拜的人,这是“疑人要用”,尽管并不能完全确定吴六一值得任命,但也要尝试;而在和孝庄太后商议之后,康熙决定启用吴六一,于是派魏东亭去传旨,并带上天子剑,这是“用人要疑”。

    康熙的“疑人要用”和“用人要疑”,两者其实都是有条件的。

    首先,对吴六一,康熙和孝庄太后都对他提前进行了调查,不仅从其自身并且从其相关亲友都进行了了解。可见,管理者的“疑人要用”并不是指的随便抓一个人就用,而是针对那些有能力、有人品的人才,但唯一不确定的是,人才的人心是向着谁。

    对此,管理者的用人策略是通过交流沟通去了解人才的想法、观点和立场,以避免一厢情愿地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才招为己用。

    接下来,同样是对吴六一,康熙正式传圣旨启用他。但作为管理者,康熙也有责任去监督和考察他,不然,管理者就无法确保既定的目标能够达成和实现。

    尽管,我们也看到康熙对魏东亭也有所提防,但为什么没有派人去监督他呢,其实,很简单,魏东亭可以说是几乎绝大多数时候都和康熙在一起。作为管理者,康熙可以通过询问了解魏东亭的工作情况,来判断他的工作状态。但康熙作为一个管理者,对魏东亭的怀疑,是必须要有的,这也是康熙能力提升的一个表现。

    教|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提升自我

    在企业人才的发展与培养上,作为管理者,选拔人才、发掘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也是需要每一位管理者思考的。而管理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不是能力的提升,而是思维和格局的提升,这需要系统的思维去思考,而不再是点的思维。

    当我们从一个员工做到一个管理者,就工作能力而言是没问题的,主要提升的还是管理者的新思维、新格局。具体来说,就是从以前点的思维,到现在面的思维和到未来系统的思维,由以前只做对事到现在要面对人。

    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管理者不但要掌握系统性思维,还要在运用时确保系统平衡。

    此外,管理者还要平衡事务性工作和管理型工作的关系,因为管理者既要承担一定的事务性工作,但也要用更多的时间做管理型工作(管理、指导、监督、协调等)的工作。

    而作为领导者,需要平衡的,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孝庄太后只做领导者,她永远让大臣之间都处于平衡的状态。

    孝庄教导康熙“大臣党争自古就有,你这个做皇上的,本可以超然其上,分辨是非,两边利用,而你反被别人利用去了。”孝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告诉康熙,臣子之间的党争自古有之,作为君主你本应超然其上,以不变应万变,怎么会把自己身陷其中?进退两难不如坐收渔利。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很多时候就只需要抓住几个重要的中层管理者,但每个部门各司其职,难免会彼此有一些工作上的摩擦。作为领导者,不能偏听偏信,也不可枉下论断。中层管理者在公司的地位很特殊,他们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不同于普通的员工。对待中层管理者,这个时候就要学会使用平衡的艺术。不表态、不偏听、不偏信、不做任何决定。

    应该说,“党争”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的客观事实,消灭哪个派别都会使内部关系迅速失衡,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因此党争形成后,领导者大可以允许其存在,但必须要把握底线:不能威胁到公司的整体利益和自己的“安全”。

    在这个前提下领导者大可以利用“党争”使各方力量互相牵制。同时也利于在“争”的过程中,采取“激将”措施,借助他力避免与某一方直接冲突。只要控制得当,领导者完全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当大臣之间出现不平衡的时候,孝庄她会打破原有平衡,重新来塑造新的平衡,让大臣之间实现相互制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亲政时期,已经有了能力超强的索额图辅助,康熙还要重用纳兰明珠的原因。

    明珠与索额图其实就是权力平衡的产物,也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为了让这两个人能尽心辅佐朝政,康熙在后面更是将平衡之术运用得淋漓尽致:一是他极力保持势力上的平衡;二是采取恩威并用的手段;三是充分掌握这两个人的弱点;四是积极培养核心中层团队;五是通过借势来打压势力突出的一方;六是保持绝对权威和绝对领导权。

    而“疑人要用,用人要疑”体现的,就是授权与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不管是授权还是监督,只要一方过度,另一方必然失衡。可见,此时的康熙,已经开始进入管理的另一层境界。对于现实中的管理者来说,系统性平衡思维的应用,要结合管理的目标、企业的战略同时进行,以此为方向指引,才能避免剑走偏锋。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领兵有道吴六一——打破管理用人误区!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mrtctx.html